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始反终”与周敦颐《太极图》建构的“复归逻辑”
1
作者 袁传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4,46,共6页
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和《太极图说》的诠释影响深远,但仍存在未尽之处,特别对“原始反终”的解读有失偏颇,这导致《太极图》中的“复归逻辑”被遮蔽。在周敦颐哲学中,“原始反终”不仅是对生死观的描述,亦具有宇宙论意义,是对《太极... 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和《太极图说》的诠释影响深远,但仍存在未尽之处,特别对“原始反终”的解读有失偏颇,这导致《太极图》中的“复归逻辑”被遮蔽。在周敦颐哲学中,“原始反终”不仅是对生死观的描述,亦具有宇宙论意义,是对《太极图》之“复归逻辑”的总结。这一“复归逻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周敦颐在宇宙“生成逻辑”中确立了太极的宇宙本原地位,通过“复归逻辑”确立了太极的万物本体意义;另一方面,在人的形神到万事的“生成逻辑”基础上,通过“复归逻辑”确立了“圣人”“立人极”的崇高地位。通过两层复归逻辑,《太极图》的完整结构得以呈现,“原始反终”获得更准确的解读,太极的本原与本体的复杂性得到区分,“圣人何以立人极”的问题亦得到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反终 复归逻辑 太极 圣人
下载PDF
文化转型视野下当代中国文化重建途径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传志 《世纪桥》 2017年第9期28-31,共4页
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转型也是任何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中西方由于在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发展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其自觉文化与自在文化的矛盾也各有特殊性,因而其文化转型的方式和途... 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转型也是任何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中西方由于在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发展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其自觉文化与自在文化的矛盾也各有特殊性,因而其文化转型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当今的中国也处在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的批判性文化重建,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而中国的文化转型,也应当从其内在的创造性转化中去汲取内涵,才能为文化转型注入更深层次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文化重建 创造性转化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哲学失落现实与人道主义理想——评斯维塔克《人和他的世界——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3
作者 袁传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0,共1页
20世纪5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笼罩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云雾之中,由此带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思想理论的僵化。而斯维塔克勇敢地成了苏联官僚体制的批判者。读斯维塔克的著作,文风中能感受到他的激情、反抗、勇敢的精神,面对苏联意识形态高压... 20世纪5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笼罩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云雾之中,由此带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思想理论的僵化。而斯维塔克勇敢地成了苏联官僚体制的批判者。读斯维塔克的著作,文风中能感受到他的激情、反抗、勇敢的精神,面对苏联意识形态高压,能保持冷静与清醒,用理论的武器,勇敢反抗与斗争,这才成就了一部批判哲学失落的现实并勾勒出人道主义理想的著作。斯维塔克通过对社会、政治的现实分析,深刻地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僵化为官僚主义的机器和哲学沦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的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道主义理想 批判哲学 世界观 失落 人和 捷克斯洛伐克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论《中庸》成人之道理论体系的展开
4
作者 袁传志 《知与行》 2019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本文旨在对《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探究,以期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展开一个体系化、实质上的《中庸》成人之道。总的来说,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具体展开于对中庸之道的实践之中。《中庸》成人之道理论体系的展开,以君子向着... 本文旨在对《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探究,以期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展开一个体系化、实质上的《中庸》成人之道。总的来说,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具体展开于对中庸之道的实践之中。《中庸》成人之道理论体系的展开,以君子向着圣人理想人格的实践工夫为目标,这一目标内在体现于君子与圣人的差异之中,并始于君子对自身“君子”身份的情感上的认同。首先展开于君子执中而行的实践工夫中,在这之中,君子以“时中”的原则建立起强大的贯彻中庸之道的意志,并以“素位而行”的原则对中庸之道的实践进行理性权衡。君子之“素位而行”,包括动和静两个维度,以及社会角色、环境境域、不愿乎其外三个方面,并以三达德、五达道、治国九经等具体条目为其展开的具体实践形态。其次展开于圣人对中庸至道的践行和体悟之中,成己与成物、尽其性与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境界工夫是其展开的具体形态。借至诚的原则,圣人对中庸至道的贯彻由命至性,自性入道,由道入教,完成从成己到成物的飞跃,达到对性—命—道—教之中庸至道境界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成人之道 展开
下载PDF
重写汉代之哲学——《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的哲学突破
5
作者 温海明 袁传志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149-159,185,共12页
对汉代哲学史进行哲学研究,本应是关于汉代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但因为历史的和学术的原因,在《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汉代研究受到的范式、话语限制相对明显,汉代哲学史总是被处理得不够“哲学”。相比之下,丁四新、龚建平新著的《中国... 对汉代哲学史进行哲学研究,本应是关于汉代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但因为历史的和学术的原因,在《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汉代研究受到的范式、话语限制相对明显,汉代哲学史总是被处理得不够“哲学”。相比之下,丁四新、龚建平新著的《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的哲学突破显得比较突出。在这部书中,他们提出了新的哲学史观,摆脱了旧的话语体系,不再受过去研究范式的束缚。其对汉代哲学的研究突出了“汉哲学”的思考方式;构建了新的研究范式,如将秦汉哲学的主题确立为政治哲学,并进行生命哲学、宗教哲学的讨论等;对汉代的易学研究切合易理,持论平正。总之,他们对汉代哲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哲学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哲学思维 汉代哲学 《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 哲学突破
原文传递
理解人与世界的新哲学视域:从“以事观之”到“意本论”
6
作者 温海明 袁传志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9,共9页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呈现出诸多不同的视域,现当代学者对此问题亦有新的观点和视角,这些不同的视域推动了对人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背景下,“以事观之”和“意本论”分别从“事”和“意”的角度理解人与世界。“...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呈现出诸多不同的视域,现当代学者对此问题亦有新的观点和视角,这些不同的视域推动了对人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背景下,“以事观之”和“意本论”分别从“事”和“意”的角度理解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视域是对“具体的形而上学”建构的进一步推进,“事”呈现为“具体的形而上学”的具体性之落实。“以事观之”主要具有“本源性”“统一性”“具体性”三个特征,“本源性”是基础,“统一性”是对“存在相分”的扬弃,“具体性”是对“抽象性”的克服。“意本论”从“意”的角度理解人与世界,对世界的理解呈现出“心通物论”“依境而生”“意念实化”三个维度。从理解人与世界的不同视域来看,“意”与“事”的视角有相通之处,二者可以相互交融,“意”是理解人与世界的开端,“事”对应具体的落实;意是事之生发,事是意之实化。不同的视域共同推进了对人与世界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人与世界 以事观之 意本论
原文传递
古代社会“愚孝”研究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传志 《才智》 2017年第26期204-205,共2页
"愚孝"是古代孝文化中一种极端的现象,为中华孝文化的崇高性蒙上了一层阴影。"愚孝"在古代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古代社会的诸多史料、传说、书籍中我们可以对愚孝产生的原因展开一个深入的研究... "愚孝"是古代孝文化中一种极端的现象,为中华孝文化的崇高性蒙上了一层阴影。"愚孝"在古代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古代社会的诸多史料、传说、书籍中我们可以对愚孝产生的原因展开一个深入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经过一个世纪对"愚孝"的批判,古代社会的"愚孝"现象在今天已经消失,但是一些新的"不孝"的现象也在滋生。"过犹不及"应当也是"孝"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过度之愚孝与过轻之不孝,都应当是批判与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孝 极端化 过犹不及 批判
原文传递
论周敦颐“太极”和“诚”关系的二重性及其逻辑展开
8
作者 袁传志 《理论界》 2022年第8期38-45,共8页
“太极”和“诚”是周敦颐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而周敦颐对这两个概念的论述却存在复杂性。总的来看,“太极”和“诚”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层维度,二者之间既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分别来看,“太极”既具有宇宙生成本原的意义,又具有万物... “太极”和“诚”是周敦颐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而周敦颐对这两个概念的论述却存在复杂性。总的来看,“太极”和“诚”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层维度,二者之间既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分别来看,“太极”既具有宇宙生成本原的意义,又具有万物本体的特征。而“诚”作为本体既生成于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又挺立为与人相关的道德与价值本体。从本体的角度来看,“太极”是本然世界的“万物”之本体,“诚”是意义世界的“万事”之本体。此两种进路之间的统一和区分,体现了周敦颐哲学从宇宙论中开出本体论的开创性,这亦是周敦颐“太极”“诚”思想被确立为理学开山的理论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万事 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