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1
作者 郑洁 袁传有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0,91,共8页
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 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法社工的四种身份经由音韵融合型副语言和语义融合型副语言资源得以构建并强化。厘清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过程,有利于完善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水准,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与司法治理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社区矫正 司法社工 音韵融合型副语言 语义融合型副语言
下载PDF
语法隐喻语义效用的合法化阐释
2
作者 许文涛 袁传有 《外文研究》 2023年第2期1-9,105,共10页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语义性维度以及系统功能语言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司法判决书为例探讨了法律职业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语义效用,即语义效果和社会功能。研究表明概念隐喻能增强专业性,增加抽象性;人际隐喻能增强意义蕴含价值观念的图标性,...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语义性维度以及系统功能语言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司法判决书为例探讨了法律职业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语义效用,即语义效果和社会功能。研究表明概念隐喻能增强专业性,增加抽象性;人际隐喻能增强意义蕴含价值观念的图标性,调整可协商性;语篇隐喻能加强信息整合的内聚性和信息组织的隐秘性。在司法判决书中,语法隐喻有助于客观再现诉讼事实、建构复杂现象及其关系,传递共享价值观念、构建和谐司法共同体,实现司法推理的逻辑化和组织性,从而合法化判决结果。本研究拓展了有关语法隐喻语义效用的认识,为进一步多学科语篇对比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司法判决书 语义效用 语义密度 语义引力
下载PDF
律师辩护词中修辞疑问句的隐性说服力 被引量:8
3
作者 袁传有 廖泽霞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0,共7页
本文在评价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分析框架,从态度系统分析律师辩护词中修辞疑问句的功能。分析表明,辩护律师使用修辞疑问句是为了隐性地体现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自己对当事人行为、人品的判断和对事件的鉴赏。通过修辞疑问句的使用,辩... 本文在评价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分析框架,从态度系统分析律师辩护词中修辞疑问句的功能。分析表明,辩护律师使用修辞疑问句是为了隐性地体现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自己对当事人行为、人品的判断和对事件的鉴赏。通过修辞疑问句的使用,辩护律师能够让听众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情感并有效地激发听众的情感、判断及鉴赏,从而增强辩护词的说服力和论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辩护词 修辞疑问句 说服力
下载PDF
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 被引量:45
4
作者 袁传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系法律语言学研究,运用评价理论所建构的警察讯问介入系统,分析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并阐释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即立场、态度和观点。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 本文系法律语言学研究,运用评价理论所建构的警察讯问介入系统,分析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并阐释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即立场、态度和观点。此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来实现讯问的程序正义,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特殊类型犯罪嫌疑人,尤其是家庭暴力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讯问 人际意义 介入系统 对话延展 对话紧缩
下载PDF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初探——复合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尝试 被引量:51
5
作者 袁传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共9页
基于多模态、信息和认知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教师多模态地教、学生多模态地学、师生多模态地评估的教与学理念。在法律英语课程中的尝试应用证明,多模态信息认知... 基于多模态、信息和认知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教师多模态地教、学生多模态地学、师生多模态地评估的教与学理念。在法律英语课程中的尝试应用证明,多模态信息认知模式(MIC)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模态参与信息认知和处理,从获取信息到建构意义,再到呈现学习成果,完全符合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认知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信息 认知 教-学模式 法律英语
下载PDF
从教学实践中构建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 被引量:39
6
作者 袁传有 《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50-55,共6页
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参考相关理论构建三位一体的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教学内容以信息为出发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多模态化,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该模式要求... 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参考相关理论构建三位一体的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教学内容以信息为出发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多模态化,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该模式要求教师多模态教学,学生多模态学习,师生多模态评估。该模式构建于法律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语言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信息 认知 法律英语
下载PDF
由美、英、中警察告知语言分析看中国警察告知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8
7
作者 袁传有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警察告知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课题。本文将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词汇、句法、语义、语篇、语用等多维度分析外国的警察告知语言,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为我国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警察告知体系提供语言学依据。
关键词 告知 中国警察 法律语言学 依据 教训 体系 核心 语言学理论 语用 语篇
下载PDF
惩治犯罪:公诉词语类的评价资源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袁传有 胡锦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分析了五篇故意杀人案和贪腐案的公诉词,考察了公诉词语类中评价资源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公诉人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实现惩治犯罪的目的。分析表明,评价资源在公诉词各个部分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合理使用评价... 本文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分析了五篇故意杀人案和贪腐案的公诉词,考察了公诉词语类中评价资源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公诉人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实现惩治犯罪的目的。分析表明,评价资源在公诉词各个部分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合理使用评价资源有利于公诉人揭露被告人犯罪事实、剖析犯罪原因和社会危害、阐述定罪量刑意见,从而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本文证明,评价理论适用于法律语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词 评价资源 惩治犯罪
下载PDF
燕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跨学科建设及教育管理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传有 《教学研究》 2001年第1期69-71,共3页
探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跨学科建设及与之相配套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开拓跨学科、复合型的英语专业和建立矩阵组织的教育管理机制。
关键词 跨学科 教育管理模式 学院 燕山大学 培养模式 教育管理机制 建设 语系 复合型英语人才 外语
下载PDF
法治的多模态建构:反腐公益广告的语类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洁 袁传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1-65,共15页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融合语类和多模态评价分析,探讨法治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建构。通过对语类结构和语域变量的分析,本...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融合语类和多模态评价分析,探讨法治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建构。通过对语类结构和语域变量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反腐公益广告中均包含“叙事”“评价”“泛化”3个必要阶段,并识别出轶事文、说教文和观察文3个子语类,它们分别建构了法的至高无上性、强制性和道德性。本文旨在为法治理念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反腐和法治宣传材料的制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多模态 反腐公益广告 语类分析
下载PDF
犯罪新闻中隐喻的评价赋值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君 袁传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30-41,共12页
犯罪新闻常依赖概念隐喻评价新闻当事人和事件。研究运用话语分析法甄别犯罪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现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探讨隐喻的评价功能。研究表明,犯罪新闻大量使用两类宏观隐喻模式:"刑侦是战争"和"刑侦是狩... 犯罪新闻常依赖概念隐喻评价新闻当事人和事件。研究运用话语分析法甄别犯罪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现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探讨隐喻的评价功能。研究表明,犯罪新闻大量使用两类宏观隐喻模式:"刑侦是战争"和"刑侦是狩猎"。记者通过隐喻,运用激发态度评价策略和极差,隐性积极评价警方,负面评价疑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新闻 隐喻 评价理论 赋值
下载PDF
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和交换结构研究
12
作者 罗兴 袁传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39-47,共9页
运用马丁的适用语言学理论,遵循语言研究应介入/干预(intervene)社会进程的思想,通过观察、录音、转写,共收集了十场初始评估语料,按照马丁的交换结构系统对语料进行标注和描写,研究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以及不同阶段的交换结... 运用马丁的适用语言学理论,遵循语言研究应介入/干预(intervene)社会进程的思想,通过观察、录音、转写,共收集了十场初始评估语料,按照马丁的交换结构系统对语料进行标注和描写,研究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以及不同阶段的交换结构,旨在揭示社工话语的交换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社工提供更多有效的话语选择和理想的社工话语交换结构模型,从而提高初始评估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初始评估话语 语类结构 交换结构
下载PDF
律师结辩话语多模态态度资源与叙事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传有 曹慧姝 郑洁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31,共13页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法律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庭审结辩中,控辩律师调用多模态资源呈现证据、论证观点、表达立场,以实现交际意图。本文聚焦于美国弗洛伊德案庭审结辩话语,以马丁等人提出的态度系统及副语言类别为分析框架,借助UAM...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法律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庭审结辩中,控辩律师调用多模态资源呈现证据、论证观点、表达立场,以实现交际意图。本文聚焦于美国弗洛伊德案庭审结辩话语,以马丁等人提出的态度系统及副语言类别为分析框架,借助UAM Corpus Tool和Praat软件对庭审中的语言及副语言信息进行质性标注和量化分析,探讨控辩律师结辩话语的多模态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控辩律师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副语言等多模态资源表达对不同评价对象的态度,由此建构不同的叙事版本,进而以看得见的方式彰显司法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态度资源 副语言 叙事建构 律师结辩话语
原文传递
庭审控辩律师叙事对抗的概念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慧姝 袁传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9,60,146,147,共14页
叙事贯穿庭审始终。控辩律师作为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叙事者,对于同一案件的事实进行差异化的叙事,由此形成叙事对抗。这种叙事对抗可以通过语篇语义层面的概念系统和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得以实现。本文以普通法系下弗洛伊德案... 叙事贯穿庭审始终。控辩律师作为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叙事者,对于同一案件的事实进行差异化的叙事,由此形成叙事对抗。这种叙事对抗可以通过语篇语义层面的概念系统和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得以实现。本文以普通法系下弗洛伊德案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庭审中控辩律师的结辩陈词,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叙事学视角探究控辩律师在同一案件中如何围绕双方当事人及其行为运用或操控概念意义以展开叙事对抗。研究结果发现,控辩律师通过策略性地选择词汇语法和语篇语义资源对当事人及其行为进行叙述,表达不同的概念意义,建构不同的叙事世界,最终形成叙事对抗。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分析法律叙事,有助于律师从语言学视角全面理解控辩过程中的叙事对抗,提升律师在庭审中的话语能力,最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对抗 概念意义 概念系统 及物性系统 庭审话语
原文传递
合法化语码理论视域下法律英语教材语义密度研究
15
作者 付悠悠 袁传有 《外国语言文学》 2023年第2期28-39,134,共13页
教材是学科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教材的语义特征是分析学科知识建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合法化语码理论,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语义密度连句工具分析国内法律英语教材的语义密度,揭示教材中知... 教材是学科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教材的语义特征是分析学科知识建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合法化语码理论,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语义密度连句工具分析国内法律英语教材的语义密度,揭示教材中知识建构的规律。研究发现,法律英语教材话语以间隔型连句方式为主要连接手段,其句间语义关系较为简单且语义浓缩能力弱,各句的语义较为分散且相对独立;水平型连句机制占次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义密度和语义浓缩能力,体现了法律英语的水平型学科知识特点;仅有少量垂直型连句机制可帮助法律英语教材快速累积和提炼语义,建构起一定层级性知识结构。本研究还探讨了法律英语教材知识建构与学科特征的关联性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英语教材 语义密度 知识建构 连句机制
原文传递
律师代理词中介入资源的顺应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传有 胡锦芬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4,共8页
本文将评价理论和顺应论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个介入资源顺应分析模式,用来分析律师代理词中介入资源的使用规律并解释律师如何动态地选择介入资源以顺应语境,最终实现交际目的。研究发现,代理词中使用较多的介入资源有否定、反驳、背书、... 本文将评价理论和顺应论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个介入资源顺应分析模式,用来分析律师代理词中介入资源的使用规律并解释律师如何动态地选择介入资源以顺应语境,最终实现交际目的。研究发现,代理词中使用较多的介入资源有否定、反驳、背书、接纳、承认等资源。而这些介入资源是律师为了顺应法官和听众的接受心理、律师自己的心理动机、法庭言语规范、庭审各方权力关系而做出的语言选择。其中,反驳、接纳、背书、承认多是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否定、接纳、背书多是对社交世界的顺应。但在交际中,律师不会只考虑顺应一种因素,而往往是三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此外,在交际中,律师所选择的语言顺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交际的进展、事态的发展以及交际双方关系的变化随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代理词 介入资源 顺应论
原文传递
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传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13-15,共3页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的"言语适应理论"(SAT)分析侦查讯问中讯问人与被讯问人的言语适应现象,即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旨在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言语适应规律。研究表明,言语适应是讯问人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的主要特征;讯...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的"言语适应理论"(SAT)分析侦查讯问中讯问人与被讯问人的言语适应现象,即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旨在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言语适应规律。研究表明,言语适应是讯问人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的主要特征;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没有固定的模式,取决于交际双方言语的意图、目的和动机;交际双方的言语趋同或趋异与讲话者言语的信息密度高低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适应 趋同与趋异 侦查讯问 信息密度
原文传递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中被告人身份多模态话语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洁 袁传有 《政法学刊》 2018年第4期62-69,共8页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评价理论、耦合模式和纽带理论,结合多模态理论,特别是Cleirigh对身体语言系统的分类,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语篇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估中,被告人如何运用多模态资源构建自身身份以及...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评价理论、耦合模式和纽带理论,结合多模态理论,特别是Cleirigh对身体语言系统的分类,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语篇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估中,被告人如何运用多模态资源构建自身身份以及被告人妻子如何运用语言和多模态资源构建被告人的身份。被告人在审前社会调查评估中呈现出的三种身份能够影响司法所出具对被告人有利的调查评估意见书,进而影响法院对被告人从宽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审前社会调查评估 身份 多模态 合法化语码理论
原文传递
社区矫正中司法社工身份的话语构建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洁 袁传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录音和转写10场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语料,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专门性"维度,结合评价系统,提出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话语构建的分析框架,并依此划分司法社工...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录音和转写10场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语料,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专门性"维度,结合评价系统,提出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话语构建的分析框架,并依此划分司法社工的四种身份。借助语料库软件,分析司法社工如何使用态度评价资源构建身份。研究表明: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中呈现出教育者、管理者、帮扶者和协调者四种身份。这四种身份经由司法社工使用的态度评价资源得以构建并加以强化。本文旨在为司法社工提供符合其身份的、有效的话语选择,从而提高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优化教育矫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司法社工 社区矫正 合法化语码理论
原文传递
司法意见书的语类嵌入结构探析
20
作者 卢楠 袁传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7,共14页
语类嵌入是语类混合现象的一种特殊类型,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基础语类嵌入基础语类的讨论,难以解释长难语篇的发展机制。本文沿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研究路径,通过对美国最高法院司法意见书语类结构的描写,指出司法意见书由语类混合实... 语类嵌入是语类混合现象的一种特殊类型,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基础语类嵌入基础语类的讨论,难以解释长难语篇的发展机制。本文沿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研究路径,通过对美国最高法院司法意见书语类结构的描写,指出司法意见书由语类混合实现,表层结构为裁决讨论文,且包含多层级的语类嵌入结构。此外,语类嵌入在司法意见书中表现出更大跨度的级转移,即语类复合体降级为一个阶段包含在一个基础语类中。本研究认为,更大跨度的语类嵌入结构是司法意见书这类长难语篇拓展意义潜势的主要机制之一,有利于语篇衔接和增加论述深度,掌握这种结构有利于读者解读此类语篇和应对此类语篇呈现出的语类混合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语类 语类嵌入 级转移 司法意见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