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玉米新品种陕单2001的选育
- 1
-
-
作者
杨金慧
袁公选
吴全明
牛军斗
康建恩
王莉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榆阳区原种场
咸阳市种子管理站
-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3,共1页
-
-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杂交选育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
陕西省
母本
父本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倒伏成因及预防
被引量:38
- 2
-
-
作者
袁公选
杨金慧
李雅文
赵晓峰
-
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
陕西省农业厅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72-76,共5页
-
文摘
概述了玉米倒伏类型及对产量的影响;与玉米倒伏有关的植株特性及影响玉米倒伏的各种环境因素和预防。
-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成因
预防
-
Keywords
maize,lodging
-
分类号
S369.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435.13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分析的几个模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高翔
王晓峰
袁公选
王怡
-
机构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院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8-104,共7页
-
文摘
简要介绍了近年在植物育种中提出的对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分析的固定因子回归、降级因子回归和混合因子回归3类15种模型,以期建立结合附加信息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模型的构建、分析.为育种实践提供较多的遗传信息,以提高育种效率。
-
关键词
基因型
环境
附加信息
交互作用
-
Keywords
Genotypcs
Environment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of genotypes by environments
-
分类号
Q342
[生物学—遗传学]
-
-
题名陕西大豆种质资源对花叶病(SMV)田间抗性的评价
- 4
-
-
作者
袁公选
-
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4,共2页
-
文摘
1987~1989三年内,应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我省保存的91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以评价其田间抗性。结果表明,抗源种质多分布于关中地区,而且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熟性及种皮颜色的不同其田间抗性差异较大.
-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
评价
-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陕西省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发展途径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杜天庆
赵惠青
袁公选
-
机构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38,42,共2页
-
文摘
1 陕西省大豆生产的现状陕西省大豆分3大生产区:陕北春大豆区;关中夏大豆区;秦巴春播、夏播大豆区。解放初期至60年代,陕西省大豆品种是农家品种及从中系选的品种,这类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但产量水平不高。自70年代以来,我省引进、选育和推广了陕701、秦豆1号、秦豆3号、秦豆5号、跃进5号等品种,大豆产量水平得到了提高,亩产为100~170kg。但这些品种主要在关中产区推广,陕北、陕南面积很少。
-
关键词
大豆
生产
现状
对策
-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秦豆5号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 6
-
-
作者
袁公选
-
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1-32,共2页
-
文摘
秦豆5号品种早熟、丰产潜力大,特别适宜高水肥地力纯种,产量在年际间变异小。影响产量的主导因于是单株粒数,在1.5万株/亩的密度下丰产模式是单株38粒、百粒重16g。
-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适应性
-
分类号
S565.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用RAPD标记鉴定二倍体小麦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
- 7
-
-
作者
袁公选
张永科
-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1期4-5,35,共3页
-
文摘
应用随机引物和聚合酶连锁反应对2种二倍体小麦品种──一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2n=2x=1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鉴定。放大产物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比一粒小麦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发生率。应用Jaccard's互相似性系数进行了独特和配级多态放大产物的成对状态比较,用未加权配组算术平均数法(UPGMA)对苯基构成物进行了分析。UPOMA分析表明:一粒小麦比乌拉尔图小麦具有较高的相似性。RAPD数据分析有助于鉴定不同品种间基因型的遗传关系。
-
关键词
小麦
二倍体
基因型
遗传多样性
-
分类号
S512.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技术要点
- 8
-
-
作者
袁公选
杨金慧
李晓
赵晓峰
-
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44-45,共2页
-
文摘
1调节播期,延长散粉时间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较父本早2~3d,即父母本同期播种,就能使花期相遇,授粉结实良好,如中单2号、丹玉13号、反交单九、陕911、陕902等;两亲本的花期相差在5d以上,就需要错期播...
-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制种
产量
播种
-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抗逆、高产玉米杂交种陕资1号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杨金慧
袁公选
温振民
赵晓峰
-
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78-682,共5页
-
文摘
以两年全国北方夏玉米区试资料,用Eberhart法、Tai法及变异系数法对陕资1号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区试、生产示范的实际情况吻合,充分表明陕资1号高产、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是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优良杂交种。
-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区域试验
稳定性
-
Keywords
corn
hybrid
regional
stability analysis
-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绿豆开花和结荚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张传乃
蔺崇明
袁公选
-
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92-96,共5页
-
文摘
绿豆开花,蔓生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长,但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少;直立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短,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多。开花时间从上午6h开始,7~9h最盛,11h后减少。一朵花开放历时9h左右。开花的适宜温度23℃~30℃,相对湿度60%~80%。开花的最低节位在植株的第2~4节,有效花梗一般是7~9节。开花次序,蔓生型品种由内向外,最后向下开花,直立型品种由内向外开花。花荚脱落率达33.6%~42.6%,不同类型品种有所差异,蔓生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豆荚生长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生长期和成熟期。
-
关键词
绿豆
开花
结荚
-
Keywords
Mung bean
Bloom pod
Flowering
-
分类号
S52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扁豆生长和开花特性的观察
- 11
-
-
作者
张传乃
袁公选
蔺崇明
-
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8-30,共3页
-
文摘
小扁豆在杨陵地区气候条件下,营养生长期为194—212日,生殖生长期为28—40日,开花期25—33日,盛花期在始开的第14—31日。每日9—12h 开花最盛,占全天开花数的48.2%。开花适宜温度14—22℃。相对湿度50—80%。开花次序由内向外,由下而上开放,属于无限结荚习性。
-
关键词
小扁豆
生长
开花
气候条件
-
分类号
S643.50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冬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遗传变异
- 12
-
-
作者
P.W.Becraft
袁公选
张永科
吴权明
-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1期1-3,共3页
-
文摘
选择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并来自不同系谱的冬小麦品种Centurk78、Norstar和Norwin作亲本进行两两杂交,然后评估其F_2群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活力。在3个组合中,只有Norwin×Norstar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表现出了显著的杂种优势,所有组合的愈伤组织活力均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Centurk78×Narstar和Norwing×Norstar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广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5和0.37,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以通过选择来加以改良。愈伤组织活力的遗传力估计值较低,为0.11—0.24。
-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
-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黑枯斑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的评价
- 13
-
-
作者
Mohammed Jlibene
张永科
袁公选
-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2年第5期32-34,F003,F004,共5页
-
文摘
在作物的抗病性改良中选择可靠有效的鉴定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对禾本科黑枯斑病菌引起的田间小麦黑枯斑病抗性鉴定的3种方法即小区法、旗叶法、倒二叶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涉及到对病株系统标记包括坏死叶面积的百分数和病害严重度等。连续2年对9个亲本品种及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抗性与株高、成熟期的相关分析,小区法受环境影响较大。对抗性基因的遗传组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小麦黑枯斑病田间抗性鉴定宜用倒二叶法。
-
关键词
小麦
黑枯斑病
鉴定
抗病性
-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