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酒风味品质形成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国亿 何宇淋 +1 位作者 王春晓 邱树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6-294,共9页
米酒是我国传统的低度发酵型酒精饮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米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与诸多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尝试从原料、酒曲、酿造条件等角度分析米酒中不同风味成分特征的形成原... 米酒是我国传统的低度发酵型酒精饮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米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与诸多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尝试从原料、酒曲、酿造条件等角度分析米酒中不同风味成分特征的形成原因,对米酒风味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介了米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然后详细阐述了原料、麦曲、微生物、高级醇、氨基甲酸乙酯及生物胺与米酒风味品质的关联,为调控米酒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 风味 原料 麦曲 高级醇
下载PDF
酶标仪比色法检测浊米酒中高级醇含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国亿 王春晓 +1 位作者 何宇淋 邱树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1-227,共7页
为探索酶标仪比色法在浊米酒高级醇含量检测中的适用性,该研究建立了酶标仪比色法检测浊米酒中6种高级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己醇)的单一和混合标准曲线,并对比了酶标仪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浊米酒中高级醇含量... 为探索酶标仪比色法在浊米酒高级醇含量检测中的适用性,该研究建立了酶标仪比色法检测浊米酒中6种高级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己醇)的单一和混合标准曲线,并对比了酶标仪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浊米酒中高级醇含量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酶标仪比色法建立的混合标曲在0~0.05 mg线性均较好,单一标曲中正丙醇在0~1 mg线性较差,而苯乙醇和正丁醇在0~0.05 mg线性稍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高级醇检测效果;酶标仪比色法测得FBKL2.8022和FBKL2.8023发酵米酒中6种高级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8.94 mg/L和230.89 mg/L,其中6种高级醇含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3.94%和0.72%~1.58%,酶标仪比色法测定结果高于气相色谱法。该研究使用酶标仪比色法检测发酵米酒中不同高级醇的含量,发现高级醇配比不同会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因此需要根据样品检测需求而选择合适配比的标曲进行样品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 高级醇 发酵 糯米 气相色谱 异丁醇 异戊醇
下载PDF
白酒制曲环境和成品曲中产酸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春晓 袁国亿 +2 位作者 苏伟 王啸 邱树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0-126,共7页
为更好地控制小曲白酒风味,通过检测小曲白酒成品曲、成品曲糖化样品和制曲环境中的微生物,分析产生主要酸类物质的主导微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成品曲糖化样品中主要的酸类物质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成品曲中细菌的相对丰... 为更好地控制小曲白酒风味,通过检测小曲白酒成品曲、成品曲糖化样品和制曲环境中的微生物,分析产生主要酸类物质的主导微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成品曲糖化样品中主要的酸类物质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成品曲中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采用传统分离筛选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成品曲糖化样品和制曲环境中的主导产乙酸微生物,并通过实验室糖化样品制备验证该微生物的产酸能力。结果表明:小曲白酒成品曲糖化样品中主要的酸类物质为乳酸和乙酸,乳酸的形成与成品曲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多个主导菌种有关,乙酸的形成与制曲环境和成品曲糖化样品中的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有关,醋酸菌几乎未检测到,因此推断与乙酸的形成相关性较小。本研究报道了扣囊复膜酵母的产乙酸能力,为其在白酒酸类物质形成中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糖化样品 高通量测序 扣囊复膜酵母 酸度检测
下载PDF
大米淀粉与米酒酿造中葡萄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宇淋 袁国亿 +2 位作者 王春晓 周文亚 邱树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6,共9页
原料与米酒风味品质的形成十分相关,为探究不同品种大米原料之间的淀粉含量差异及其与米酒中葡萄糖含量的关联分析,该研究选用不同品种大米为原料开展模拟米酒发酵实验。采用双波长法对不同品种大米中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使用3,5-二硝... 原料与米酒风味品质的形成十分相关,为探究不同品种大米原料之间的淀粉含量差异及其与米酒中葡萄糖含量的关联分析,该研究选用不同品种大米为原料开展模拟米酒发酵实验。采用双波长法对不同品种大米中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对不同发酵时间点米酒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0种大米原料中白水贡米(BS)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83.59±2.70)%和(90.68±2.88)%。米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逐渐代谢葡萄糖为其他物质而导致在发酵零点(0)、发酵中点(1)和发酵终点(2)葡萄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以五常糯米(WC)制作米酒的整个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消耗量最多,为453.15 g/L。相关性分析发现,米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量与大米中的淀粉含量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后期葡萄糖消耗量、总葡萄糖消耗量与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P<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后期和总葡萄糖消耗量与大米品种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61和0.506,在P<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说明米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与大米品种显著相关。该研究为米酒原料的选择及改善米酒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米酒 淀粉 葡萄糖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