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工具“词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袁在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将知识可视化工具"词云"作为课堂上展示知识的载体,将课堂上大量的信息知识转化为凸出且简洁的词云图,这种最新的信息展现技术,有可能成为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新形式...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将知识可视化工具"词云"作为课堂上展示知识的载体,将课堂上大量的信息知识转化为凸出且简洁的词云图,这种最新的信息展现技术,有可能成为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新形式。当前,词云的制作非常简单,制作工具也较方便获取。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词云",可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云 英语教学 语料库 知识可视化
下载PDF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被引量:7
2
作者 袁在成 王金平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0-72,共3页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同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称谓语 文化差异 翻译
下载PDF
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现状探析及其解决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在成 汪国军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7X期7-7,18,共2页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强势语言随着入世后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促使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本文研究了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其现存的主要特点,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强势语言随着入世后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促使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本文研究了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其现存的主要特点,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培训市场解决之道
下载PDF
《微型文本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之于英语写作语料库的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在成 《科教文汇》 2017年第25期182-184,共3页
本文研究梁茂成教授的《微型文本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梳理微型文本的提出背景、概念、创建、检索等相关知识,探讨微型文本之于外语教学的功用,从中获得启示,促进英语写作语料库建设并优化外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型文本 外语教学 英语写作 语料库
下载PDF
交际法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在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交际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外语界后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在中小学教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却受到冷遇,究其原因,除了教育体制等因素以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等文化根源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 交际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外语界后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在中小学教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却受到冷遇,究其原因,除了教育体制等因素以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等文化根源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内因。用荷兰人类学家Hofstede提出的"价值观维度"等理论,探讨文化根源给交际法在中国的生存土壤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法 价值观维度 文化根源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之中美社会伦理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在成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4期125-125,共1页
中西跨文化交际已久,然而随着交流的频率增强,中西文化交流中体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研究显示:尤其在价值的取向即价值观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取向与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的迥异;中国的重义轻利与西方的重利轻义;中国... 中西跨文化交际已久,然而随着交流的频率增强,中西文化交流中体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研究显示:尤其在价值的取向即价值观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取向与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的迥异;中国的重义轻利与西方的重利轻义;中国注重情感,西方注重理性等。本文将对此做出浅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 差异
下载PDF
彼得·凯里《格拉布斯》的魔幻现实主义
7
作者 袁在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163,共5页
彼得·凯里的《格拉布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典范,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技巧所创造的一个寓言。在故事中,凯里通过格拉布斯带女友嘉曼尔驱车去汽车影院并被困在星星影院数日的历程创造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结构。隐含在魔幻现实... 彼得·凯里的《格拉布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典范,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技巧所创造的一个寓言。在故事中,凯里通过格拉布斯带女友嘉曼尔驱车去汽车影院并被困在星星影院数日的历程创造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结构。隐含在魔幻现实主义结构下面的是一股强大的自然主义暗流,格拉布斯的行动折射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凯里将魔幻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结合在一起,旨在揭露作品中"不可获得的梦想"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格拉布斯》 魔幻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探析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取向
8
作者 袁在成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1X期60-61,共2页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西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中西文化交流中体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尤其在价值的取向即价值观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本文将对中西文化交际当中中国文化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即崇尚自我做一探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 整体主义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
9
作者 袁在成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8期167-167,170,共2页
统计近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是以主题句为重点的段落写作。主题句作为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本文分别就主题句在英语写作中的位置、重要性、... 统计近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是以主题句为重点的段落写作。主题句作为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本文分别就主题句在英语写作中的位置、重要性、功能性以及如何拟定并完善主题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 写作 主题句
下载PDF
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中的运用
10
作者 王金平 袁在成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主题句是作者对段落主题的评价或总结。主题句的功用在于让读者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有一个大概了解,用来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在段落的位置比较灵活,随意性较大。主题句所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qu... 主题句是作者对段落主题的评价或总结。主题句的功用在于让读者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有一个大概了解,用来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在段落的位置比较灵活,随意性较大。主题句所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写作主题句应当做到句子完整,内容清晰、具体,措辞得当,所表达的论点能够统揽全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写作 主题句
下载PDF
论英汉句子的结构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在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英语和汉语为世界上的两大语言,代表着中西两大文化,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英语学习,必须能够充分理解英汉句法差异。英汉语言... 英语和汉语为世界上的两大语言,代表着中西两大文化,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英语学习,必须能够充分理解英汉句法差异。英汉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决定了它们在句法层面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本文拟比较英语句子和中文句子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在语言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句子结构 差异
下载PDF
双语视角下的茶语言与茶文化分析
12
作者 袁在成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0-371,共2页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内涵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茶文化逐渐渗透进入各个行业,并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语言作为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首要工...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内涵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茶文化逐渐渗透进入各个行业,并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语言作为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首要工具,对不同国家茶文化进一步的相互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基于双语视角下来对茶语言和茶文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传统茶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打下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视角 茶语言 茶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互动共促
下载PDF
对比赏析杨戴与霍克斯《葬花吟》译本——从“文与质”和“归化与异化”角度
13
作者 袁在成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5-108,共4页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吟诵的一首经典之作,将林黛玉的文学素养、多愁善感的个人性格及其内心纠葛迷茫的复杂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文章通过诗歌“文与质”及“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进而对比赏析杨戴与霍克斯译本。
关键词 《葬花吟》 文与质 归化与异化 英译本 对比赏析
下载PDF
族裔性与文化记忆的糅合——《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述评
14
作者 袁在成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尽管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美国族裔诗歌的研究,但仍然缺乏系统的归纳,长期处于零散的状态。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王卓著,以下简称《美国族裔诗歌研究》)改变了这一状况,可谓美国族裔诗... 尽管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美国族裔诗歌的研究,但仍然缺乏系统的归纳,长期处于零散的状态。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王卓著,以下简称《美国族裔诗歌研究》)改变了这一状况,可谓美国族裔诗歌研究史上的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研究 文化视野 族裔性 美国 文化记忆 述评 科学出版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