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巳节之历史变迁——以节日性质的转移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子微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先秦时期,其与三月三合并,开始显现出娱乐性。官方的介入,以曲水宴为典型,娱乐性加强使其在唐代达到繁荣的顶峰。到了宋代,随着狂欢模式的瓦解,上巳节开始式微。时至今日,只是一些少数民族依旧保持三月三...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先秦时期,其与三月三合并,开始显现出娱乐性。官方的介入,以曲水宴为典型,娱乐性加强使其在唐代达到繁荣的顶峰。到了宋代,随着狂欢模式的瓦解,上巳节开始式微。时至今日,只是一些少数民族依旧保持三月三古朴民风和娱乐模式。由上巳节的历史变迁可知,保持节日的信仰性和娱乐性可以促使节日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巳 娱乐性 信仰性 衰亡
下载PDF
《支遁集》六种版本考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子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抄本更接近于明抄本,而非该本收藏者所猜测的源于明刻本。清人所言"支硎山本"更可能为清刻本而非明刻本。通过异文对校,可以得知明刻本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集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眼底厌看新世界 曲中犹见旧山河——樊增祥《琴楼梦》之晚清遗民处境
3
作者 袁子微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1期43-51,共9页
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著述等身,所作小说仅《琴楼梦》一篇。小说叙述了其挚友易顺鼎追慕名伶王克琴的一段风流韵事。通过小说的出版情况可以看出其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受欢迎,直至刘半农将其贬斥为"烂污"之作,小说开始沉寂。在了... 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著述等身,所作小说仅《琴楼梦》一篇。小说叙述了其挚友易顺鼎追慕名伶王克琴的一段风流韵事。通过小说的出版情况可以看出其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受欢迎,直至刘半农将其贬斥为"烂污"之作,小说开始沉寂。在了解易顺鼎"捧伶"之始末以及樊增祥的目的旨在规劝后,通过《琴楼梦》三梦三哭的主题可以看出小说主要以一种滑稽幽默的方式反映清末遗老对梦想难以实现的苦闷处境,梦代表一种被压抑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小说具有揭露晚清遗民精神状态及生活处境的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楼梦 樊增祥 易顺鼎 捧伶 遗老
下载PDF
樊增祥参与的民国诗钟社
4
作者 袁子微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9,共5页
清末民初中晚唐诗派代表人物樊增祥因诗文闻名于世,而其诗钟创作的才华却鲜有人提及。鼎革后,樊山曾辗转于上海、北京等重要诗钟社,并为核心成员。其诗钟因善用僻典、重构意境、巧中求稳,屡屡折桂。樊山与其他遗老热衷于参加诗钟社的动... 清末民初中晚唐诗派代表人物樊增祥因诗文闻名于世,而其诗钟创作的才华却鲜有人提及。鼎革后,樊山曾辗转于上海、北京等重要诗钟社,并为核心成员。其诗钟因善用僻典、重构意境、巧中求稳,屡屡折桂。樊山与其他遗老热衷于参加诗钟社的动机相似,诸如施展才华、拓宽交际圈、满足心理慰藉等,诗钟社的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山 诗钟 诗钟社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对《离骚》的传承
5
作者 袁子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阮籍《咏怀诗》的源流问题,历来聚讼不断。"小雅"说始于钟嵘,自清代开始盛行"离骚"说。把《咏怀诗》的源流单独地归为任何一家都是失当的。但是从抒情模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来分析,《咏怀诗》对《离骚... 阮籍《咏怀诗》的源流问题,历来聚讼不断。"小雅"说始于钟嵘,自清代开始盛行"离骚"说。把《咏怀诗》的源流单独地归为任何一家都是失当的。但是从抒情模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来分析,《咏怀诗》对《离骚》的传承具有显著特征,这也是清代学者倾向于"离骚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离骚 传承
下载PDF
上巳节的历史流变
6
作者 袁子微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萧放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3c化的主干内容,传统节日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大层面,这三大层面又可归结为五大要素:信仰、人伦、传说、饮食、娱乐。”^①关于节日的文化特性,目前学者多有论述,虽定义和分类... 萧放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3c化的主干内容,传统节日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大层面,这三大层面又可归结为五大要素:信仰、人伦、传说、饮食、娱乐。”^①关于节日的文化特性,目前学者多有论述,虽定义和分类各有不同②,但不可否认的是,娱乐性和信仰性是传统节日的两个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流变 中国传统节日 上巳节 中国民俗 物质生活 社会生活 精神生活 文化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