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数据降维的脓毒症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朱亚强 袁学光 +2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元涛 黄小红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8期2355-2360,共6页
现有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大多需要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等数据,输入特征较多且采集化验流程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包裹式(Wrapper)特征筛选方法以及基于LSTM和XGBoost的SD2V-XGBoost预测模型,能够仅使用较少的临床实时体... 现有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大多需要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等数据,输入特征较多且采集化验流程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包裹式(Wrapper)特征筛选方法以及基于LSTM和XGBoost的SD2V-XGBoost预测模型,能够仅使用较少的临床实时体征预测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首先,利用改进的包裹式特征筛选方法筛选出和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性高的特征;其次,使用LSTM网络将患者的时间序列数据映射成向量;最后,将LSTM网络输出的向量和患者体征的统计特征作为XGBoost的输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使用公开的MIMIC-III数据集进行实验。在输入特征数量方面,和已有研究的模型对比,SD2V-XGBoost模型在保持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将输入特征数量减少了71%;在预测精度方面,仅使用临床实时体征,SD2V-XGBoost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 1,准确召回率曲线下面积为0.632 0,死亡样本召回率为72.15%,均优于LSTM、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时记忆网络 死亡风险预测 时序数据处理 特征筛选 XGBoo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筛选的双频指数预测算法
2
作者 刘杨 袁学光 +2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元涛 黄小红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7期1938-1943,共6页
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根据脑电信号得到的衍生指数,是目前镇静深度监测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但是根据脑电信号计算得到BIS存在20 s~30 s的更新延迟,影响麻醉医师对患者镇静状态的判断,增大患者术中知晓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恢... 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根据脑电信号得到的衍生指数,是目前镇静深度监测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但是根据脑电信号计算得到BIS存在20 s~30 s的更新延迟,影响麻醉医师对患者镇静状态的判断,增大患者术中知晓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论文结合脑电信号子参数、历史BIS和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预测BIS值,为麻醉医师提供患者最新的镇静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而方便其准确地调整麻醉用药。论文构造基于多特征筛选的BIS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脑电信号噪声滤除,并对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子参数提取。然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镇静特征参数,得到与BIS相关度最高的5个特征。最后将筛选的特征和对应的BIS值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中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BIS值与患者真实BIS值拟准确度达到0.93。与多层感知器和时间卷积网络进行比较,该算法预测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7.7%和12.9%。同时该算法预测30 s内BIS耗时0.32 s,比多层感知器多用了0.2 s,比时间卷积网络节省了2.1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指数 长短时记忆网络 脑电信号降噪 特征筛选
下载PDF
单点缺陷氧化石墨烯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启民 崔建功 +7 位作者 颜鑫 袁学光 陈小瑜 芦启超 罗彦彬 黄雪 张霞 任晓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7-1122,共6页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单点缺陷下不同结构氧化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四种构型的氧化石墨烯为力学稳定结构,其中包含不饱和氧原子的氧化石墨烯结...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单点缺陷下不同结构氧化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四种构型的氧化石墨烯为力学稳定结构,其中包含不饱和氧原子的氧化石墨烯结构在水裂解及制氢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能带及分波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包含不饱和氧原子的构型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其余构型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且掺杂类型和带隙值随结构不同而改变。氧化石墨烯的光学吸收表现为各向异性,且在垂直于平面方向上的吸收边蓝移到近紫外可见光区。包含sp3杂化形式的结构光学吸收系数比包含sp2杂化的结构高,说明碳氧双键和悬挂键的存在对吸收光谱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氧化石墨烯 光学性质 能带 吸收系数
下载PDF
高速光传输系统中自适应偏振模色散补偿
4
作者 黄春明 陶金晶 +4 位作者 张阳安 张锦南 袁学光 张明伦 张晓光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0,共3页
偏振模色散(PMD)是影响高速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有效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器极具挑战性。新型光偏振模补偿(PMC)系统利用DSP和CPLD平台实现逻辑控制单元。该系统中引入了高速控制模块,使得每个周期的补偿时间缩... 偏振模色散(PMD)是影响高速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有效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器极具挑战性。新型光偏振模补偿(PMC)系统利用DSP和CPLD平台实现逻辑控制单元。该系统中引入了高速控制模块,使得每个周期的补偿时间缩短了将近100μs。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整个系统能够完成一阶和二阶的偏振模色散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CPLD PMD 自适应OPMDC系统 PSO
下载PDF
革新改造 节能降耗
5
作者 袁学光 《湖南化工》 1991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临湘氮肥厂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不断进行小改小革、管理技改一齐抓,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的经验。
关键词 氮肥 技术改造 节能
下载PDF
一种在光纤通信中的偏振稳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思尧 张阳安 +1 位作者 袁学光 黄永清 《通信技术》 2020年第4期843-847,共5页
针对光信号在非保偏环境下传输偏振态随机变化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可实时保持信号偏振态稳定的系统,用于光纤通信系统接收端。该偏振稳定系统采用基于偏振跟踪的直接检测方案,使用功率差作为反馈变量,无需高速电路支撑。反馈控制算法采用... 针对光信号在非保偏环境下传输偏振态随机变化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可实时保持信号偏振态稳定的系统,用于光纤通信系统接收端。该偏振稳定系统采用基于偏振跟踪的直接检测方案,使用功率差作为反馈变量,无需高速电路支撑。反馈控制算法采用禁忌-粒子群优化算法,将粒子群算法自适应化并引入禁忌表,形成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的优质算法。系统硬件实现后,经实验验证了该偏振稳定系统的有效性,且对光信号的调制速率、调制格式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稳定 直接检测 禁忌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同心圆形应力区辅助的熊猫型保偏少模光纤
7
作者 刘亚男 颜鑫 +2 位作者 袁学光 张阳安 张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9-46,共8页
提出一种具有同心圆形应力区的熊猫型保偏少模光纤结构,该结构可以稳定支持10个传输模式。通过引入低折射率应力区,高阶模式之间的有效折射率差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相邻模式之间的最小有效折射率差在1550 nm处达到2×10^(-4),在C波... 提出一种具有同心圆形应力区的熊猫型保偏少模光纤结构,该结构可以稳定支持10个传输模式。通过引入低折射率应力区,高阶模式之间的有效折射率差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相邻模式之间的最小有效折射率差在1550 nm处达到2×10^(-4),在C波段不低于1.8×10^(-4)。模式色散不高于|-55.0219|ps/(nm·km),最大弯曲损耗在10^(-7)d B/m量级(弯曲半径≥9.5 cm)。该研究成果为短距离大容量的光纤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少模光纤 空分复用 保偏 简并模
原文传递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监测和补偿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学光 张阳安 +3 位作者 张明伦 张锦南 黄永清 张晓光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为了补偿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理论分析了以偏振度(DOP)作为PMD监测信号的原理;采用DOP监测法设计并实现了高精度和高响应速率的PMD实时在线监测单元,输入光功率范围为-20~0 dBm,响应时间为1μs,监测精度为1%;使用PMD监测... 为了补偿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理论分析了以偏振度(DOP)作为PMD监测信号的原理;采用DOP监测法设计并实现了高精度和高响应速率的PMD实时在线监测单元,输入光功率范围为-20~0 dBm,响应时间为1μs,监测精度为1%;使用PMD监测单元进行了43 Gbit/s归零码光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系统PMD自适应补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MD自适应补偿系统可在1 ms内完成PMD的跟踪补偿,补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监测 偏振模色散补偿
原文传递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学光 张阳安 +1 位作者 张锦南 张明伦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61-6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扩频通信的方法以香农信息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理论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扩频通信方法可以缓解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多径损耗,并且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安全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扩频通信的方法以香农信息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理论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扩频通信方法可以缓解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多径损耗,并且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安全性。对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相比直接检测系统有一定提高,扩频通信技术对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可靠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可见光通信 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
原文传递
新型的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6偏振键控调制方式
10
作者 袁学光 张阳安 +1 位作者 张锦南 张明伦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3-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6偏振键控调制方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光信号的偏振态和偏振度在不同大气信道模型中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保持不变,因此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可以采用偏振键控的调制方式。多级调制方式可以提高系...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6偏振键控调制方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光信号的偏振态和偏振度在不同大气信道模型中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保持不变,因此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可以采用偏振键控的调制方式。多级调制方式可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利用光信号的6种偏振态来传输信息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带宽效率,6偏振键控调制是适合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和带宽效率的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调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自由空间光通信 偏振 调制 偏振键控调制
原文传递
提升小波阈值联合累加平均的BOTDR系统降噪方案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晨 席丽霞 +5 位作者 张阳安 袁学光 张晓光 单丽楠 肖振宇 李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9-97,共9页
针对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微弱、系统信噪比低、导致系统传输距离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阈值联合累加平均降噪的方案,增大了系统的测量距离。理论分析了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特征,选择了合适的小波基、分解层数、阈值规则和阈值... 针对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微弱、系统信噪比低、导致系统传输距离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阈值联合累加平均降噪的方案,增大了系统的测量距离。理论分析了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特征,选择了合适的小波基、分解层数、阈值规则和阈值函数。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与仅累加平均降噪的结果和累加平均联合传统小波阈值降噪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仅累加平均降噪法,本文提出的累加平均联合提升小波阈值降噪法将传感距离由16.62 km提升到了39.45 km,而处理时间仅增加了2.22 s,基本满足测量的实时性要求;与累加平均联合传统小波阈值降噪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将传感距离提升了0.63 km,且处理时间减少了0.69 s。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案更适用于长距离BOTDR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布里渊散射信号 累加平均 提升小波 小波阈值降噪
原文传递
底部反射增强的GaAs纳米线径向p-i-n结阵列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浩然 颜鑫 +2 位作者 袁学光 张阳安 张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01-10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底部反射增强的GaAs纳米线径向p-i-n结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利用有限差分时域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其光谱吸收和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聚合物和衬底之间的SiO2替换为低折射率的MgF2介质层,不仅显著降低了衬底的吸收损... 提出了一种基于底部反射增强的GaAs纳米线径向p-i-n结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利用有限差分时域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其光谱吸收和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聚合物和衬底之间的SiO2替换为低折射率的MgF2介质层,不仅显著降低了衬底的吸收损耗,还显著提高了纳米线阵列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率。此外,通过优化i区厚度和纳米线长度,可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3.9%。该研究为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纳米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纳米线 太阳能电池 底部反射 转换效率
原文传递
Dynamic PMD compensator for 40 Gb/s PM-DQPSK system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盖 张阳安 +4 位作者 张明伦 周黎明 张锦南 袁学光 张晓光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The adaptiv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 compensation in high-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for the link PMD causing strong signal distortions.A dynamic adaptive PMD compensator in... The adaptiv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 compensation in high-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for the link PMD causing strong signal distortions.A dynamic adaptive PMD compensator in 40 Gb/s polar-multiplex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PM-DQPSK) system is repor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MD compensator can track the average polarization state variation at 65 rad/s without any lost of the optimum tracking.The 1st-order PMD compensation is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and the compensator can increase the maximal tolerable PMD value by 26 ps from 17 ps to 43 ps i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transmission POLARIZATION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原文传递
Endless polarization stabilization control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庆祥 袁学光 +1 位作者 张阳安 张锦南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7-20,共4页
An endless polarization stab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letter. The system is independent of transmission data rate and modulation format, and it does not need high-speed circuit to track fast polariz... An endless polarization stab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letter. The system is independent of transmission data rate and modulation format, and it does not need high-speed circuit to track fast polarization change. Adaptive inertia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arization stabilization control i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optics ALGORITHM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POLARIZATION STABILIZATION
原文传递
A novel auto-bias control scheme for stabilizing lithium niobate Mach-Zehnder modulator at any operating point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金晶 张阳安 +3 位作者 张锦南 袁学光 黄永清 李宇鹏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an auto-bias control scheme for stabilizing a lithium niobate(LN)Mach-Zehnder modulator(MZM)at any operating point along the power transmission curve.It is based...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an auto-bias control scheme for stabilizing a lithium niobate(LN)Mach-Zehnder modulator(MZM)at any operating point along the power transmission curve.It is based on that the bias drift would change the operating point and result in varying the output optical average power of the Mach-Zehnder modulator and its first and second derivatives.The ratio of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derivative of the output optical average power is used in the proposed scheme as the key parame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optical average power of the LN MZM hardly changes at the desired operating point,and 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output optical average power is less tha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方案 自动偏压 调制器 铌酸锂 马赫 稳定 平均功率 实验演示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LDPC codes in atmospheric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th coherent dete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金晶 张阳安 +3 位作者 黄永清 张锦南 袁学光 李宇鹏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A novel scheme employ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in atmospheri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We deploy coherent detection at the receiving side in the proposed scheme. To reduce bit error ra... A novel scheme employ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in atmospheri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We deploy coherent detection at the receiving side in the proposed scheme. To reduce bit error rate (BER) and enhanc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LDPC codes are exploited and coherent receiver is used to improve the receiving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atmospheric channel attenuations are set to 20-30 dB/km. The coherent detection with LDPC codes can reduce the received power requirement by ~4 dBm at the BER of 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码 大气光通信 相干检测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光通信系统 应用 接收灵敏度 传输系统
原文传递
New control algorithm for automatic PMD compensation system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锦南 谷月 +3 位作者 袁学光 田凤 张晓光 陶金晶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A new cross-track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t speed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n real-tim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compensation systems.The cross-tracking algorithm is compared with the p... A new cross-track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t speed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n real-tim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compensation systems.The cross-tracking algorithm i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used dither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and gradien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PSO)algorithms,and it is proven to offer the best performance among the three algorithms.The transmission of a 43-Gb/s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DQPSK)signal over a 1 200-km fiber span using a compensator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is demonstrated via the cross-tracking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S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Signal processing Tracking (po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