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广之 丁晓飞 +5 位作者 姚军 梁晓楠 秦庆发 魏兴旺 李艺龙 杨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6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分别放置高尔夫型锁定钢板16例,利用... 目的:探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6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分别放置高尔夫型锁定钢板16例,利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间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0%和70.3%.前者的塌陷率为6.3%,后者为1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上疗效相似,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 竹筏技术锁定钢板 高尔夫型锁定钢板
下载PDF
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劳晨登 蒋国华 +2 位作者 黄宗贵 雷鸣 袁广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术后肱骨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内翻复位组... 目的:分析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术后肱骨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内翻复位组(颈干角<127°,n=15)、正常复位组(颈干角127~145°,n=51)、外翻复位组(颈干角>145°,n=12)。比较3组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通过复查X线片,3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复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颈干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变小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颈干角 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广西一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家系SCA3/MJD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畅荣妮 袁广之 +6 位作者 谭建强 赖青鸟 马军 杨益金 舒伟 侯伟 袁志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0-1306,共7页
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spinocerebellarat axias,ADCAs)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其中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at axiastype3,SCA3)是一种常见的类型。文章... 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spinocerebellarat axias,ADCAs)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其中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at axiastype3,SCA3)是一种常见的类型。文章通过PCR扩增广西一个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SCA3/MJD基因片段,用毛细管电泳和测序方法检测了SCA3/MJD基因的CAG重复序列大小、传递特点以及SCA3/MJD基因的变异。结果显示:家系的所有4名患者和3名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 ccarrier)的SCA3/MJD基因第10外显子中存在异常扩增的CAG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64~71次;CAG重复次数在具有cgg等位基因的正常个体间传递时保持不变,提示cgg等位基因不是正常个体两代间CAG重复序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SCA3/MJD基因中另有两个单碱基点突变,一个是内含子区的杂合性突变(IVS9.113T〉c),另一个是外显子区域的错义突变(220G〉A,220Glu〉Gly)。这两个点突变为首次报道,但尚不能明确这两个新的点突变对SCA3表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三核苷酸重复 点突变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小鼠载脂蛋白E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赖青鸟 畅荣妮 +6 位作者 袁广之 马军 杨益金 陆俊佳 侯伟 舒伟 袁志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方法:提取小鼠的肝、脑和心等17个组织的RNA,采用RTPCR的方法对apoE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apoE基因在肝组织表达最强,其次是脊髓和脑,肺、肾、心、脾、胸腺、小肠、... 目的:探讨小鼠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方法:提取小鼠的肝、脑和心等17个组织的RNA,采用RTPCR的方法对apoE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apoE基因在肝组织表达最强,其次是脊髓和脑,肺、肾、心、脾、胸腺、小肠、胃、膀胱、血液、肾上腺、子宫、胰腺和主动脉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腹肌中几乎不表达。结论:小鼠的apoE基因组织表达谱与人的apoE基因组织表达谱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猪的相比差异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载脂蛋白E 组织表达谱
下载PDF
小鼠TIE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俊佳 袁志刚 +6 位作者 许淑茹 廖明 赖青鸟 畅荣妮 袁广之 侯伟 舒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94,共5页
克隆小鼠TIE2基因的启动子并分析其转录活性。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小鼠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小鼠TIE2基因启动子区。将扩增获得的系列截短片段克隆入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构建系列启动子区转录活性报告质... 克隆小鼠TIE2基因的启动子并分析其转录活性。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小鼠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小鼠TIE2基因启动子区。将扩增获得的系列截短片段克隆入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构建系列启动子区转录活性报告质粒pGL3-TIE2-Luc。报告质粒与内参质粒共转染SVEC4-10、NIH3T3、HUVEC及NIT-1细胞系,48 h后收获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构建的pGL3-TIE2-Luc系列报告质粒经过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都显示正确;转染4种细胞系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的结果表明,TIE2基因启动子区域(-2056-+1)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成功构建小鼠TIE2基因启动子报告质粒,证实TIE2基因上游区域(-2056-+1)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2 启动子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下载PDF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劳晨登 蒋国华 袁广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48例,分为逆行髓内钉固定组22例和锁定接骨板固定组2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48例,分为逆行髓内钉固定组22例和锁定接骨板固定组2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骨折愈合,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逆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逆行髓内钉更加符合微创理念,具有创伤小、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髓内钉 锁定钢板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效果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劳晨登 蒋国华 +2 位作者 袁广之 雷鸣 常岱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采用自体肌腱移植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均能获得良好疗效,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移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移植效果
下载PDF
关节液α防御素-1检测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劳晨登 蒋国华 袁广之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关节液α防御素-1检测在判断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47例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其他痛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扰因素,选... 目的探究关节液α防御素-1检测在判断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47例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其他痛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扰因素,选择美国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Muscular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诊断标准进行PJI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感染组患者24例,非感染组患者23例,将两组患者关节液α防御素-1与MSIS诊断指标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关节液α防御素-1对PJI检测的可靠性较高,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2.2%;23例非感染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确诊为非感染者;24例感染组患者中,有22例患者确诊为PJI,能够实现对86.96%患者的正确区分。结论关节液α防御素-1在进行PJI的诊断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结合体征、临床特征来进行综合诊断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液 α防御素-1 人工关节感染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植骨与非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国华 劳晨登 袁广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缺损,已获得内侧柱支撑重建时植骨与非植骨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06~2016-02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46例,均完整随访。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1~92(72. 1±3. 68)岁。... 目的探讨对比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缺损,已获得内侧柱支撑重建时植骨与非植骨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06~2016-02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46例,均完整随访。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1~92(72. 1±3. 68)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1例,四部分骨折15例。46例均为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且复位过程中合并该处骨缺损,将46例分为植骨组20例,非植骨组26例,两组均通过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对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46例患者获得术后14~41(19. 8±2. 4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植骨组、非植骨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76. 0±7. 9)分、(75. 5±6. 5)分,VAS评分分别为(2. 7±0. 8)分、(3. 1±1. 1)分,肱骨头内翻角平均分别为(0. 7±1. 2)°、(1. 2±1. 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 00%(3/20)、19. 23%(5/26),以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 6±2. 4)周、(16. 2±2. 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内侧骨皮质难以复位时,通过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无需植骨即可获得稳固的固定,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植骨
下载PDF
一个儿童早老症家系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覃霞 罗彦彦 +13 位作者 袁广之 畅荣妮 赖青鸟 杨益金 华荣 李福记 方玲 吴华裕 马军 胡启平 李晓龙 袁志刚 林有坤 舒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一个罕见早老症家系的分析,探讨早老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遗传学因素.方法 收集1个早老症家系(2代共5名家庭成员,子女3人均为患者)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患者手部、肺脏和下颌骨进行影像学分析;同时... 目的 通过对一个罕见早老症家系的分析,探讨早老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遗传学因素.方法 收集1个早老症家系(2代共5名家庭成员,子女3人均为患者)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患者手部、肺脏和下颌骨进行影像学分析;同时对3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该家系进行LMN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家系中的3例患者半岁左右即可见皮肤硬化症,并表现出生长严重迟缓,极度衰老面容.年长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下颌骨发育不全.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3例患者及其父母核型正常.基因突变分析显示,3例患者均为LMNA基因第9号外显子的纯合突变1579C>T(R527C),父母均为LMNAR527C杂合突变.结论 该早老症家系患者符合儿童早老症表型,为LMNA基因R527C纯合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衰 LMNA基因 DNA突变分析 Hutchinson-Gilford综合征
原文传递
合成磁共振成像定量值在髌软骨早期损伤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敏 蓝岚 +5 位作者 袁广之 廖亭婷 韦子乐 梁志梅 夏振元 李伟雄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T_(1)、T_(2)、质子密度(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方法 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44名健康志愿者及36例髌软骨早期损伤患者进行定量分析,软骨损伤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T_(1)、T_(2)、质子密度(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方法 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44名健康志愿者及36例髌软骨早期损伤患者进行定量分析,软骨损伤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合成磁共振T_(1)、T_(2)、PD定量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中的效能.结果 髌软骨不同分级损伤PD、T_(1)及T_(2)均值存在差异(P<0.05);PD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与Ⅰ级损伤组、Ⅱ级损伤组存在差异(P<0.05),Ⅰ级损伤组与Ⅱ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与Ⅰ级损伤组、Ⅱ级损伤组存在差异(P<0.05),Ⅰ级损伤组与Ⅱ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均值组间比较:正常组、Ⅰ级损伤组及Ⅱ损伤组各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T_(2)﹑T_(1)及PD值在诊断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730,0.654,其中T_(2)值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6%、84.1%.结论 合成磁共振定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骨早期损伤的程度,T_(2)值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 软骨 髌骨 诊断 效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