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理本体论”的提出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1
作者
袁循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有助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本体论”
文学地理学
学科体系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陌生化——论中国新诗语言的一个基本特质
被引量:
1
2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148-155,共8页
“言不尽意”是诗歌写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语言规则的破坏和对语言意义的重新组合,是诗克服言意矛盾的基本手段。语言的陌生化是中国新诗的一个基本属性。语言的陌生化,带来新诗表现题材的扩大、思想深度的掘进、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意...
“言不尽意”是诗歌写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语言规则的破坏和对语言意义的重新组合,是诗克服言意矛盾的基本手段。语言的陌生化是中国新诗的一个基本属性。语言的陌生化,带来新诗表现题材的扩大、思想深度的掘进、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意象艺术的高度发展。而忽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属性,则造成新诗诗意匮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新诗语言
基本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果不追求诗艺,我没有必要活着——伊沙访谈录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71-72,共2页
袁循(以下简称“袁”):您认为早年的诗与近年的诗有何区别?您近年来的诗作是不是超越了早年的诗作呢?
关键词
诗艺
访谈录
伊沙
活着
早年
诗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
4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2012年9月28日、29日晚8:00-9:30在中外文学讲坛QQ学术平台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外文学讲坛第110期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为: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
2012年9月28日、29日晚8:00-9:30在中外文学讲坛QQ学术平台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外文学讲坛第110期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为: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张琼,硕士研究生付瑶、袁循担任主持人,博士研究生杜雪琴、陈富瑞,硕士研究生钟秀担任讲评人,博士研究生覃莉,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人事处高丹,湖北教育出版社周钢山担任辩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研究
文学作品
影像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博士研究生
湖北教育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论《竹雨松风》与《少年的心愿》自然意象的差异性
5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竹雨松风》和《少年的心愿》在思想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在自然意象的创造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抒写视角上的二元融合与单向凝视的不同,二是抒情情感和内容上的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
《竹雨松风》和《少年的心愿》在思想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在自然意象的创造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抒写视角上的二元融合与单向凝视的不同,二是抒情情感和内容上的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惟山
弗罗斯特
自然意象
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雨松风》中的意象与境界
6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邹惟山十四行组诗《竹雨松风》以意象独特而新颖取胜,并由此形成整组诗艺术结构的主要内容与重要基础。组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富丽灵动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意象的繁复性和整体性,意象的明丽和灵动,由此形成了诗歌空灵高远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意象艺术
艺术结构
艺术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合莲》中的空间建构
7
作者
袁循
《歌海》
2022年第4期25-33,共9页
《双合莲》以郑家湾为中心构建起一个封闭而又相对敞开的地理空间。长诗的文本事实显示出作者在地理空间建构方面的自觉意识:通过地理空间建构,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形态与人生行动的真实样貌,由此而形成人物塑造的真...
《双合莲》以郑家湾为中心构建起一个封闭而又相对敞开的地理空间。长诗的文本事实显示出作者在地理空间建构方面的自觉意识:通过地理空间建构,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形态与人生行动的真实样貌,由此而形成人物塑造的真实可感与含混矛盾,产生了情节叙事的多个走向与合情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合莲》
空间建构
叙事艺术
地理环境制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中的“女性逃离”比较研究
8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都书写了女性从男性中心模式家庭的逃离。《逃离》主人公卡拉逃离失败,这与她的恐惧心理相关,《望断南飞雁》主人公南雁虽然成功逃离,却给丈夫沛宁留下巨大痛苦与质疑。两个文本说明,'女性逃离'关涉心...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都书写了女性从男性中心模式家庭的逃离。《逃离》主人公卡拉逃离失败,这与她的恐惧心理相关,《望断南飞雁》主人公南雁虽然成功逃离,却给丈夫沛宁留下巨大痛苦与质疑。两个文本说明,'女性逃离'关涉心理问题与两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逃离”
恐惧
“望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欧阳昱《淘金地》的苦难意识
9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2期95-103,共9页
《淘金地》构筑了一个淘金客的苦难世界,其中对苦难的展示与揭示一方面直指殖民主义罪恶,一方面又直指这群淘金客自身。作品的苦难书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中国经验书写。作者试图超越"异质性",使其苦难书写处于"隔岸观火...
《淘金地》构筑了一个淘金客的苦难世界,其中对苦难的展示与揭示一方面直指殖民主义罪恶,一方面又直指这群淘金客自身。作品的苦难书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中国经验书写。作者试图超越"异质性",使其苦难书写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却导致作品思想内涵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中国经验
无根的苦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易卜生长诗的自由意识
10
作者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与《泰尔耶·维根》展现出两种自由意识:前者主人公小伙子登上高原,离群索居,获得精神自由,却以人世幸福的毁灭殆尽与世俗伦理的毁灭作为代价,后者主人公泰尔耶·维根则以世俗生活的幸福作为人生的维系、...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与《泰尔耶·维根》展现出两种自由意识:前者主人公小伙子登上高原,离群索居,获得精神自由,却以人世幸福的毁灭殆尽与世俗伦理的毁灭作为代价,后者主人公泰尔耶·维根则以世俗生活的幸福作为人生的维系、意义和价值,他的精神自由建立在世俗伦理的圆融与道德至善的基础之上。两首长诗创作前后相继,可以窥见易卜生关于自由的观念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长诗
自由意识
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代、生活与自然——梁上泉新诗导读
11
作者
袁循
《中国诗歌》
2017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梁上泉,四川达县人,创作历程达六十余年,诗作数量达两千余首,诗集计有《喧腾的高原》(1956年)、《云南的云》(1957年)、《开花的国土》(1957年)、《从北京唱到边疆》(1958年)、《寄在巴山蜀水间》(1958年)、《红云崖》(1959年)、《小雪...
梁上泉,四川达县人,创作历程达六十余年,诗作数量达两千余首,诗集计有《喧腾的高原》(1956年)、《云南的云》(1957年)、《开花的国土》(1957年)、《从北京唱到边疆》(1958年)、《寄在巴山蜀水间》(1958年)、《红云崖》(1959年)、《小雪花》(1961年)、《大巴山月》(1962年)、《山泉集》(1963年)、《长河日夜流》(1964年)、《歌飞大凉山》(1976年)、《春满长征路》(1978年)、《山海抒情》(1979年)、《火云鸟》(1979年)、《在那遥远的地方》(1980年)、《飞吧!信鸽》(1982年)、《高原,花的海》(1982年)、《多姿多彩多情》(1986年)、《爱情·人情·风情》(1989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上泉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题名
“地理本体论”的提出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1
作者
袁循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文摘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有助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
“地理本体论”
文学地理学
学科体系建构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陌生化——论中国新诗语言的一个基本特质
被引量:
1
2
作者
袁循
机构
武昌理工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148-155,共8页
文摘
“言不尽意”是诗歌写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语言规则的破坏和对语言意义的重新组合,是诗克服言意矛盾的基本手段。语言的陌生化是中国新诗的一个基本属性。语言的陌生化,带来新诗表现题材的扩大、思想深度的掘进、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意象艺术的高度发展。而忽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属性,则造成新诗诗意匮乏的问题。
关键词
陌生化
新诗语言
基本特性
Keywords
defamiliarization
the language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a basic featur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果不追求诗艺,我没有必要活着——伊沙访谈录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71-72,共2页
文摘
袁循(以下简称“袁”):您认为早年的诗与近年的诗有何区别?您近年来的诗作是不是超越了早年的诗作呢?
关键词
诗艺
访谈录
伊沙
活着
早年
诗作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
4
作者
袁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文摘
2012年9月28日、29日晚8:00-9:30在中外文学讲坛QQ学术平台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外文学讲坛第110期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为: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张琼,硕士研究生付瑶、袁循担任主持人,博士研究生杜雪琴、陈富瑞,硕士研究生钟秀担任讲评人,博士研究生覃莉,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人事处高丹,湖北教育出版社周钢山担任辩论人。
关键词
地理学研究
文学作品
影像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博士研究生
湖北教育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
G321.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论《竹雨松风》与《少年的心愿》自然意象的差异性
5
作者
袁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文摘
《竹雨松风》和《少年的心愿》在思想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在自然意象的创造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抒写视角上的二元融合与单向凝视的不同,二是抒情情感和内容上的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的差异。
关键词
邹惟山
弗罗斯特
自然意象
差异
Keywords
Zou Weishan
Robert Frost
natural Image
differenc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雨松风》中的意象与境界
6
作者
袁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文摘
邹惟山十四行组诗《竹雨松风》以意象独特而新颖取胜,并由此形成整组诗艺术结构的主要内容与重要基础。组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富丽灵动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意象的繁复性和整体性,意象的明丽和灵动,由此形成了诗歌空灵高远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意象艺术
艺术结构
艺术境界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合莲》中的空间建构
7
作者
袁循
机构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出处
《歌海》
2022年第4期25-33,共9页
文摘
《双合莲》以郑家湾为中心构建起一个封闭而又相对敞开的地理空间。长诗的文本事实显示出作者在地理空间建构方面的自觉意识:通过地理空间建构,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形态与人生行动的真实样貌,由此而形成人物塑造的真实可感与含混矛盾,产生了情节叙事的多个走向与合情合理。
关键词
《双合莲》
空间建构
叙事艺术
地理环境制约论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中的“女性逃离”比较研究
8
作者
袁循
机构
武昌首义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楚文化视域中的湖北籍海外华文作家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ZD038)的研究成果
文摘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都书写了女性从男性中心模式家庭的逃离。《逃离》主人公卡拉逃离失败,这与她的恐惧心理相关,《望断南飞雁》主人公南雁虽然成功逃离,却给丈夫沛宁留下巨大痛苦与质疑。两个文本说明,'女性逃离'关涉心理问题与两性关系。
关键词
“女性逃离”
恐惧
“望断”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欧阳昱《淘金地》的苦难意识
9
作者
袁循
机构
武昌首义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2期95-103,共9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楚文化视域中的湖北籍海外华文作家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ZD038)阶段性成果
文摘
《淘金地》构筑了一个淘金客的苦难世界,其中对苦难的展示与揭示一方面直指殖民主义罪恶,一方面又直指这群淘金客自身。作品的苦难书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中国经验书写。作者试图超越"异质性",使其苦难书写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却导致作品思想内涵的贫乏。
关键词
苦难
中国经验
无根的苦难
分类号
I61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易卜生长诗的自由意识
10
作者
袁循
机构
武昌首义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文摘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与《泰尔耶·维根》展现出两种自由意识:前者主人公小伙子登上高原,离群索居,获得精神自由,却以人世幸福的毁灭殆尽与世俗伦理的毁灭作为代价,后者主人公泰尔耶·维根则以世俗生活的幸福作为人生的维系、意义和价值,他的精神自由建立在世俗伦理的圆融与道德至善的基础之上。两首长诗创作前后相继,可以窥见易卜生关于自由的观念的反思。
关键词
易卜生长诗
自由意识
伦理
分类号
I533.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代、生活与自然——梁上泉新诗导读
11
作者
袁循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诗歌》
2017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文摘
梁上泉,四川达县人,创作历程达六十余年,诗作数量达两千余首,诗集计有《喧腾的高原》(1956年)、《云南的云》(1957年)、《开花的国土》(1957年)、《从北京唱到边疆》(1958年)、《寄在巴山蜀水间》(1958年)、《红云崖》(1959年)、《小雪花》(1961年)、《大巴山月》(1962年)、《山泉集》(1963年)、《长河日夜流》(1964年)、《歌飞大凉山》(1976年)、《春满长征路》(1978年)、《山海抒情》(1979年)、《火云鸟》(1979年)、《在那遥远的地方》(1980年)、《飞吧!信鸽》(1982年)、《高原,花的海》(1982年)、《多姿多彩多情》(1986年)、《爱情·人情·风情》(1989年)等。
关键词
梁上泉
诗歌创作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理本体论”的提出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袁循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陌生化——论中国新诗语言的一个基本特质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如果不追求诗艺,我没有必要活着——伊沙访谈录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学作品的“地理影像”问题研究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论《竹雨松风》与《少年的心愿》自然意象的差异性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竹雨松风》中的意象与境界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双合莲》中的空间建构
袁循
《歌海》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逃离》与《望断南飞雁》中的“女性逃离”比较研究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欧阳昱《淘金地》的苦难意识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易卜生长诗的自由意识
袁循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时代、生活与自然——梁上泉新诗导读
袁循
《中国诗歌》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