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海清 周任 +4 位作者 姚皓弋 袁志泽 王哲 陈安清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MR)。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及随访时TTE复查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TEE证实RPR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为(9±3)mm Hg,显著低于RPR术操作前[(92±14)mm Hg](P<0.01),SAM征全部消失。术后1周内TTE显示室间隔厚度、LVOTPG、MR明显好转(P<0.01)。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LVOTPG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MR,无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其他并发症。结论·RPR技术可有效解除复杂HOCM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M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RPR技术
下载PDF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心脏外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志泽 叶晓峰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心血管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仍需要外科干预,譬如严重三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有一些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 心血管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仍需要外科干预,譬如严重三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有一些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对于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外科方面也迫切需要一些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来提供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早期预警。该文就一些已经应用于特定疾病的临床诊断,或者未来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心脏外科手术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预警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