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丽红 王俊杰 +7 位作者 袁惠书 冉维强 刘江平 田素清 李金娜 姜伟娟 姜玉良 王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Gy,分次剂量2.0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或联合放化疗治疗复发直肠癌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俊杰 袁惠书 +4 位作者 刘江平 姜伟娟 李金娜 姜玉良 田素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5例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女4例,男11例。硬膜外麻醉,2例经阴道超声引导,13例CT引导,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5例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女4例,男11例。硬膜外麻醉,2例经阴道超声引导,13例CT引导,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每颗粒子活度为0.50~0.70mCi,植入33~70颗。术后24~48h拍胸、盆腔X线片了解粒子是否发生移位。术后6例加三维适形放疗,4~6野/次,200~300cGy/次,5次/周,总剂量为4500~5000cGy,间隔4周。2例粒子治疗后加草酸铂、5-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化疗1个周期,随访3~15个月,根据CT扫描结果判断肿瘤大小。结果术后平均7天疼痛缓解,其中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93%(14/15)。9例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局部进展,局部控制率73%(11/15)。2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1例1颗粒子移位至盆壁,随访12个月无症状。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结论经超声或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粒子治疗后应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植入 复发直肠癌
下载PDF
探讨CT引导下椎体病变经皮穿刺活检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利君 袁惠书 +2 位作者 蒲俊智 梅晓芳 章强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782-783,共2页
目的 :探讨椎体病变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方法 :2 5例中颈椎 7例 ,经颈动静脉与椎动脉后进针 6例 ,颈后肌间进针 1例 ;胸椎 8例 ,经皮经胸肋关节 2例 ,平行与棘突 4例 ,经椎弓根 1例 ,经横突旁 1例 ;腰椎 10例 ,经皮... 目的 :探讨椎体病变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方法 :2 5例中颈椎 7例 ,经颈动静脉与椎动脉后进针 6例 ,颈后肌间进针 1例 ;胸椎 8例 ,经皮经胸肋关节 2例 ,平行与棘突 4例 ,经椎弓根 1例 ,经横突旁 1例 ;腰椎 10例 ,经皮经椎弓根 5例 ,经皮经椎旁 3例 ,经皮经横突旁 2例 ;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 ,选择不同的穿刺针和穿刺路径。结果 :本组病例穿刺成功率为 10 0 %。诊断正确率为 92 % (2 3/ 2 5 ) ,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94 7% (18/ 19)。 1例穿刺部位少量积气 ,1例沿针道少量出血。结论 :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应根据病变部位及其解剖特征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 ,是一种确诊率高、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椎体 肿瘤 介入性放射学 X线计算机(CT)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俊杰 冉维强 +4 位作者 袁惠书 姜玉良 刘江平 李金娜 姜伟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40例头颈部癌和转移癌患者。4例采用全身麻醉,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36例采用局部麻醉,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40例头颈部癌和转移癌患者。4例采用全身麻醉,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36例采用局部麻醉,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 cm,原发肿瘤植入靶体积影像学边界外放1 cm,转移瘤植入靶体积为影像学边界。粒子间距1 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 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 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5例患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00 cGy,总剂量45~50 Gy。术后24 h拍头颈正侧位平片或CT,行质量验证。术后24~48 h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3~33月,10例舌癌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经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局部控制率为60%,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和35%。14例头颈部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76.47%,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66.08%和24%。16例头颈部转移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95.23%,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54.55%和32.73%。没有1例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为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安全和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头颈部癌 CT 粒子植入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俊杰 袁惠书 +4 位作者 刘江平 姜伟娟 李金娜 姜玉良 田素青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卧位。术前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 Gy,未行放疗者为140~160 Gy。治疗PTV为CTV外加1 cm。粒子活度18.5~25.9MBq(0.5~0.7mCi)。植入粒子33~137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术后1周3例患者加三维适形放疗,2~3 Gy/次,总剂量45~50 Gy。每3个月复查1次CT。结果随访3~28个月。术后平均7 d疼痛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2/15,部分缓解2/15,无变化1/15,总有效率为9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7%。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50%。4例全身合并全身转移,2例8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复发 粒子 植入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初探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丽红 王俊杰 +5 位作者 袁惠书 冉维强 刘江平 田素清 李金娜 姜伟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植入数目为3~145颗,粒子活度为18.5~29.6 MBq(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植入数目为3~145颗,粒子活度为18.5~29.6 MBq(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15~145Gy。术后行质量验证并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29个月(平均12.4个月)。^(125)I粒子治疗90%肿瘤靶体积接受的最小剂量(D_(90))中位值为108.12Gy(27~166Gy),10例脊柱或椎旁肿瘤患者脊髓的中位D_(90)为31.9Gy(6.2~74.0Gy)。粒子植入前伴有疼痛的12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达82%,止痛有效率为92%。10例脊柱或椎旁肿瘤患者中,70%的患者疗后行走能力改善或恢复正常。1年局部控制率为82%,1年生存率为53%,围手术期无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安全、高效,是治疗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粒子 植入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脊柱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华 杨琼 +3 位作者 袁惠书 姜亮 刘晓光 刘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9-69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两组肿瘤影像表现的异同点,以提高对这两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98例浆细胞瘤和39例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肿瘤骨破坏部位、形式的差异...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两组肿瘤影像表现的异同点,以提高对这两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98例浆细胞瘤和39例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肿瘤骨破坏部位、形式的差异、压缩骨折、硬化边、骨质硬化及骨棘的有无,两组信号和增强特点及生长方式异同。结果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例/47例和29例/10例,发病年龄分别为(56.1±10.7)岁和(46.9±16.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发病年龄较浆细胞瘤大;98例浆细胞瘤中90例(91.8%)伴骨破坏,39例淋巴瘤中17例(43.6%)伴骨破坏;骨破坏分别累及椎体(24例,10例)、附件(10例,0例)、椎体和附件(58例,7例),两组骨破坏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发压缩骨折及骨棘形成者分别为66例和13例,26例和1例,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浆细胞瘤和淋巴瘤在T_1WI呈等或低信号(85例,34例),T_2WI呈等或低信号(80例,29例),高信号(3例和5例)或混杂信号(5例和1例),两组信号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呈纵向蔓延者分别为12例和20例,伴椎间孔扩大者分别为2例和6例,生长方式及是否伴椎间孔扩大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浆细胞瘤和淋巴瘤在骨破坏部位、骨棘、压缩骨折、生长方式及椎间孔扩大存在差异。两组肿瘤的MRI信号特点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浆细胞瘤 造血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