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1
作者 袁惠颖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满足当前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监测与长期监管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对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和监测平台建设的政策引领,文章依托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借助信息化与图像识别技术,开发了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鸟类物种AI识别与鱼... 为满足当前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监测与长期监管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对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和监测平台建设的政策引领,文章依托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借助信息化与图像识别技术,开发了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鸟类物种AI识别与鱼类图像智能提取。通过水质自动监测与评价,以及对比分析鸟、鱼类物种识别种类逐年变化趋势,达到动态定量呈现水生态修复效果的目的,支撑水生态系统长期监管,为河流水生态修复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生态 信息化 监管平台
下载PDF
常年回水区分汊河段演变主控因素分析
2
作者 袁惠颖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自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淤积主要发生在常年回水区,分汊河段出现主支汊易位,库区通航能力受到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变动回水区,对常年回水区分汊河段演变研究较少。文中以皇华城分汊河段为代表,将分流比作为分汊河段演变判别指标,通... 自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淤积主要发生在常年回水区,分汊河段出现主支汊易位,库区通航能力受到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变动回水区,对常年回水区分汊河段演变研究较少。文中以皇华城分汊河段为代表,将分流比作为分汊河段演变判别指标,通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讨蓄水与不蓄水条件下库水位、流量、弯道环流及河床高程对分流比影响,得出此河段演变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水位与局部河床高程为此汊道演变的主要因素,主控因素为水位;通过抬高洲头或洲尾区域的河床高程可明显增大左汊分流量,为左汊冲刷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常年回水区 分汊河段 分流比
下载PDF
基于SWMM和ICM模型的城市内涝模拟分析
3
作者 袁惠颖 卢雨 +1 位作者 杨佳丽 张沛雪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极端水文事件如汛期强降雨、迅猛的暴雨导致的快速涝情,以及涝旱交替等现象,其发生频率和强度正迅速增加。本文以北京市某地区为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一维雨水管网模型和城市二维地表淹没模型,进而制作城市内...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极端水文事件如汛期强降雨、迅猛的暴雨导致的快速涝情,以及涝旱交替等现象,其发生频率和强度正迅速增加。本文以北京市某地区为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一维雨水管网模型和城市二维地表淹没模型,进而制作城市内涝淹没图。通过分析内涝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深入了解内涝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排水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排水管段的排水能力在10 a内仅能满足一次。这一状况不仅涉及管段数量,还包括管线长度,超过90%的管段排水能力均未达到10 a一遇的水平,约50%和40%的管段聚焦在1 a一遇和2 a一遇的降雨情景;伴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延长,峰值流量出现的时间变化较小。积水的起始时间和积水持续时间的演变趋势基本相同,在降雨重现期从1 a一遇到3 a一遇时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而在3 a一遇到100 a一遇时,变化渐趋稳定;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延长,积水深度和积水面积的变化强烈。在重现期为100 a一遇的情况下,积水面积占了总面积的45.22%,而积水深度则高达1.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SWMM ICM 重现期暴雨
下载PDF
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规划与分析
4
作者 袁惠颖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了满足当前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监测与长期监管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对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和监测平台建设的政策引领,依托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借助信息化与图像识别技术,开发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鸟类物种AI识别与鱼类图像... 为了满足当前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监测与长期监管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对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和监测平台建设的政策引领,依托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借助信息化与图像识别技术,开发河流水生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鸟类物种AI识别与鱼类图像智能提取。通过水质自动监测与评价,以及对比分析鸟、鱼类物种识别种类逐年变化趋势,达到动态定量呈现水生态修复效果的目的,支撑水生态系统长期监管,为河流水生态修复后管理工作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生态 信息化 监管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