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草妇炎清栓对大鼠细菌性阴道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王棋 王鹏娇 +6 位作者 孙小东 张敏 袁敏艳 孟小夏 赵燕妮 张硕 高秀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76-2482,共7页
目的探究百草妇炎清栓对大鼠细菌性阴道炎(BV)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硝唑组(阳性对照,0.03 g/kg)和百草妇炎清栓低、中、高剂量组(0.18、0.36、0.72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 目的探究百草妇炎清栓对大鼠细菌性阴道炎(BV)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硝唑组(阳性对照,0.03 g/kg)和百草妇炎清栓低、中、高剂量组(0.18、0.36、0.72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2 g+经阴道口注入大肠埃希菌悬液(2×10^(8)~3×10^(8) cfu/mL)20μL建立BV大鼠模型。各药物组大鼠经阴道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6 d。末次给药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阴道外观评分并检测阴道pH,检测其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13、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观察其子宫及附件形态和阴道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其阴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明显充血水肿,子宫及附件的形态不规则;阴道组织可见明显水肿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其阴道口红肿评分和分泌物评分,阴道pH,促炎因子IL-1β、IL-2水平和TLR2、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上调,IgA和抗炎因子IL-13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子宫及附件、阴道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上述大部分定量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或P<0.01)。结论百草妇炎清栓对BV大鼠炎症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妇炎清栓 细菌性阴道炎 炎症 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抗宫炎软胶囊的质量标志物分析
2
作者 袁敏艳 张敏 +5 位作者 张硕 曹思源 季嘉城 王鹏娇 张荣平 高秀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82-2086,2092,共6页
目的 分析抗宫炎软胶囊(KSC)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建立20批KSC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同一UPLC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 目的 分析抗宫炎软胶囊(KSC)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建立20批KSC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同一UPLC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筛选和分析KSC治疗宫颈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其潜在Q-marker。结果 20批KSC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出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6个共有峰。上述6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336~1.774、0.093~0.143、4.970~5.888、0.505~0.623、5.206~6.226、0.785~0.895 mg/g。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6个成分的14个关键靶点和94条通路,其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B1、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均小于-6.4 kJ/mol。结论 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等6个成分可能是KSC的潜在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宫炎软胶囊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质量标志物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梨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季嘉城 袁敏艳 +4 位作者 张硕 唐丽 王鹏娇 张敏 高秀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72-1578,共7页
目的基于实验验证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刺梨治疗高血脂症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高血脂大鼠模型,通过考察血脂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来探究刺梨对高血脂症的治疗作用。采用文献检索法收集刺梨有效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 目的基于实验验证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刺梨治疗高血脂症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高血脂大鼠模型,通过考察血脂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来探究刺梨对高血脂症的治疗作用。采用文献检索法收集刺梨有效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DAVID软件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刺梨能够明显改善高血脂大鼠的血脂异常和肝脏病理损伤;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RXRA、AKT1、ESR1、PIK3R1是刺梨降血脂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表明Roxburic acid、α-亚麻酸与RXRA、AKT1、ESR1、PIK3R1均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结合药效学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初步探索了刺梨对高血脂症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高血脂症 动物实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4
作者 袁敏艳 浦云峰 《音乐时空》 2015年第24期15-15,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