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文璟 《治淮》 2012年第11期44-45,共2页
水土保持监测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水土保持法明确要求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多而分散,弃渣量大,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在于及时、准... 水土保持监测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水土保持法明确要求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多而分散,弃渣量大,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全面反映项目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工程施工建设期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程建设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淮河流域 水土流失监测 评价 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法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新建工程预制立柱的安装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文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以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为例,主要从装配式城市快速路预制立柱的施工流程出发,就预制立柱的安装技术做了具体分析和阐述,对未来提高此类预制构件大规模施工速度和安装精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装配式快速路 预制立柱 安装技术
下载PDF
浅析预制装配式高架桥梁的施工工艺
3
作者 袁文璟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19年第4期61-62,65,共3页
在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设过程中,桥梁是必不可少的施工部分,而且也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高架桥梁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由快速成型基础、预制立柱、预制盖梁以及上部钢梁、桥面... 在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设过程中,桥梁是必不可少的施工部分,而且也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高架桥梁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由快速成型基础、预制立柱、预制盖梁以及上部钢梁、桥面板构成,其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基于此,本文结合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对预制装配式高架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高架桥梁 施工 工艺
下载PDF
混凝沉淀/超滤工艺改善苏州河道水的感官品质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文璟 王朝勇 +1 位作者 刘洁 何圣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78-84,共7页
在苏州市姑苏区环城河边开展现场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对河道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河道水感官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对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4.16%~96.25%、89.69%~93.86%,出水透明度能够达到2.5 m以上... 在苏州市姑苏区环城河边开展现场中试,研究了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对河道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河道水感官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对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4.16%~96.25%、89.69%~93.86%,出水透明度能够达到2.5 m以上。根据运行中跨膜压差的变化可知,组合工艺对于苏州河道水的最佳PAC投加量为20 mg/L。滤后水的颗粒粒径相比原水明显下降,小分子DOM的占比显著上升。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可知,组合工艺对地表水中腐殖酸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这也是色度去除明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 超滤 混凝沉淀 感官品质 色度
原文传递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下磁絮凝工艺处理河道水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文璟 唐利 何圣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实验室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苏州河道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磁絮凝工艺处理苏州河道水的四个影响因素(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淀时间)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效应。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单因子效应... 在实验室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苏州河道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磁絮凝工艺处理苏州河道水的四个影响因素(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淀时间)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效应。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以及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得出最佳工况为PAC投加量15 mg/L、PAM投加量0.58 mg/L、磁粉投加量2.7 mg/L、沉淀时间2.1 min,此时理论上浊度可达到0.73 NTU,浊度去除率为97.2%,用此参数进行试验,得到实际浊度为0.82 NTU,实际浊度去除率可达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 磁絮凝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浊度
原文传递
表面流人工湿地提升河道水体感官品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洁 袁文璟 +1 位作者 唐利 何圣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采用黄菖蒲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河道水体,探究表面流湿地在三个水深(25、45、65cm)条件下对河道水感官品质提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菖蒲湿地出水浊度由35 NTU降至5NTU以下,色度由23度降至1度以下,透明度由35 cm提升至160 cm以上,且... 采用黄菖蒲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河道水体,探究表面流湿地在三个水深(25、45、65cm)条件下对河道水感官品质提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菖蒲湿地出水浊度由35 NTU降至5NTU以下,色度由23度降至1度以下,透明度由35 cm提升至160 cm以上,且河道进水TN和TP均得到有效削减。在水深为45 cm时,湿地出水感官品质较好,营养盐去除率较高,因此选择45 cm为表面流湿地最佳水深。在此水深条件下,对湿地进出水进行粒径分析、三维荧光分析可知,河道水体中的颗粒粒径范围较广,且颗粒粒径较大,而湿地出水中颗粒物粒径基本小于1 100 nm。原水色度较高时,原水中富里酸和类蛋白的含量较高,在湿地出水中这些物质得到了较好的削减。综合粒径分析、三维荧光分析得到,20株/m2是本研究中黄菖蒲湿地的最佳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表面流人工湿地 色度 透明度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