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文甲作品欣赏
1
作者 袁文甲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9期104-105,共2页
创作感言:蒋和《书法正宗》云"布白停匀,一气贯注",古人极讲虚实和谐,虚到自然便是实,实到自然便是虚,虚实相应,行草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俱现。
关键词 作品欣赏
原文传递
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从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谈起
2
作者 袁文甲 《大学书法》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先生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的学者,他的具体方法是以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结合考古学,以出土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互证,以古器物刊刻资料与拓本及书法书迹资料互证。这种借助多...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先生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的学者,他的具体方法是以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结合考古学,以出土文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互证,以古器物刊刻资料与拓本及书法书迹资料互证。这种借助多种新学问及新资料的相互释证方法,打破了过去过于依赖传世文献释证的情结,也是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基础上的突破。在具体文字考释上,沙孟海侧重对于汉字形、音、义的综合分析及辩证比较。本文以沙孟海古文字考释观为线索,结合沙孟海先生相关研究成果,对沙孟海以书迹、文献与文物相互释证的方法法进行探讨,以增加书法学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迹 文献 文物 古文字考释 书法研究
下载PDF
井下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文甲 《山西焦煤科技》 2015年第A01期102-103,122,共3页
通风系统是关系着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辅助系统,是关乎着矿井的火灾防止、粉尘治理、瓦斯处理和热害治理等的重要设备,发生的许多重大安全事故都与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差、设计不合理有关。本文从影响井下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出发,进... 通风系统是关系着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辅助系统,是关乎着矿井的火灾防止、粉尘治理、瓦斯处理和热害治理等的重要设备,发生的许多重大安全事故都与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差、设计不合理有关。本文从影响井下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出发,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优化通风系统,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通风系统 稳定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王符《潜夫论·释难》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文甲 《前线》 2021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下载PDF
二十世纪简帛学在书法学科中的价值刍议
5
作者 袁文甲 《书法教育》 2018年第4期38-45,共8页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书法学术史上,简帛学[一]介入书法学科相对较晚,但随着简帛资料及学术研究的日趋深入,简帛资料对书法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帛资料弥补了书法学科中书法史资料的不足,理清了自先秦至汉民间墨迹手写体的发展脉络,梳理了...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书法学术史上,简帛学[一]介入书法学科相对较晚,但随着简帛资料及学术研究的日趋深入,简帛资料对书法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帛资料弥补了书法学科中书法史资料的不足,理清了自先秦至汉民间墨迹手写体的发展脉络,梳理了“隶变”的发展,解决了“古隶”的相关问题,将隶书的形成时期提前到了战国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学 书法学 书法史 居延汉简 马王堆帛书 二十世纪
下载PDF
文学与图像的换位和互动:基于对《升仙太子碑》相关问题考察
6
作者 袁文甲 《艺术市场》 2024年第3期60-61,共2页
文学与图像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但在针对某一固定文本时可以进行换位与互动。《升仙太子碑》作为文学作品,可以多一个参照对象一一图像;作为艺术作品,需要借助碑文内容(文学)的介入增强其“景深”的意识。本文借助文学与图像两个层面对《... 文学与图像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但在针对某一固定文本时可以进行换位与互动。《升仙太子碑》作为文学作品,可以多一个参照对象一一图像;作为艺术作品,需要借助碑文内容(文学)的介入增强其“景深”的意识。本文借助文学与图像两个层面对《升仙太子碑》进行考察,重点对碑的“文意”进行解读,进一步得出“二王”行草入碑的必然性,并对碑中武周新造字进行字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图像 升仙太子碑 改字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时期碑学雅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文甲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碑帖互融是出现碑学雅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晚清碑学家或“以帖入碑”,或“以碑入帖”,但最后都走上碑帖融合的道路。他们学书普遍博采众长,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范式下的“中和”思想,更是一种碑学不断雅化的审美体现。清末民初碑学家们一... 碑帖互融是出现碑学雅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晚清碑学家或“以帖入碑”,或“以碑入帖”,但最后都走上碑帖融合的道路。他们学书普遍博采众长,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范式下的“中和”思想,更是一种碑学不断雅化的审美体现。清末民初碑学家们一方面保持“钩沉稽古”的学术旨趣,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求“新理异态”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雅化 碑帖互融 审美范式 新材料 取法
原文传递
巧妙在于布白
8
作者 袁文甲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5,共1页
余学书浅薄,虽自孩时喜弄笔,却无所得。弱冠后,从衣雪峰先生学艺,衣师为人低调,博览广义,授以如何学书做人,方向为何,授书学欧阳询、褚河南、杨疯子、米元章、王觉斯等。今尤喜行草书,用功最勤,却又觉最难,北上问学于来德恩... 余学书浅薄,虽自孩时喜弄笔,却无所得。弱冠后,从衣雪峰先生学艺,衣师为人低调,博览广义,授以如何学书做人,方向为何,授书学欧阳询、褚河南、杨疯子、米元章、王觉斯等。今尤喜行草书,用功最勤,却又觉最难,北上问学于来德恩师,先生口传心授,见其书,谓日:略有灵气,然需更精近于古人,字之笔墨,尚欠真意,应以黑白虚实相应。闻此语,思考书之所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白 口传心授 欧阳询 行草书 笔墨
原文传递
沙孟海古文字研究刍议
9
作者 袁文甲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9X期68-71,共4页
沙孟海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颇具影响与建树的学者型书家,其研究涉及书法、篆刻、金石、教育、考古、古文字等多个领域并均有独创性成果。[1]多数人提起沙孟海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书法及篆刻的定位,然而他对金石考古及古文字学也颇有建树... 沙孟海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颇具影响与建树的学者型书家,其研究涉及书法、篆刻、金石、教育、考古、古文字等多个领域并均有独创性成果。[1]多数人提起沙孟海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书法及篆刻的定位,然而他对金石考古及古文字学也颇有建树,尤其是对文字训诂及古文字考释有独特的思维,并形成一套研究体系。笔者取沙氏对古文字研究为方向进行探析,文章分沙氏古文字研究的学术旨趣及渊源、古文字考释方法由训诂谈及形、音、义结合,在古文字研究的方法中沙氏由形、音、义串通诸文献及学科,内外有证,融会贯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全局观念、整体观念进行综合论证,形成独特思维的求真、求实的自我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旨趣 形音义 分析 综合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