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球盖菇采收后的初加工处理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倪淑君 张海峰 +2 位作者 田碧洁 王淑华 袁斯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58-158,共1页
大球盖菇是近年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黑龙江鑫田食用菌有限公司联合示范推广的珍稀菇类。大球盖菇酒红色、有野生蘑菇的清新味,口感极好[1],自推广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大球盖菇的产品以鲜品、盐渍... 大球盖菇是近年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黑龙江鑫田食用菌有限公司联合示范推广的珍稀菇类。大球盖菇酒红色、有野生蘑菇的清新味,口感极好[1],自推广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大球盖菇的产品以鲜品、盐渍品和干品为主。本文将大球盖菇采收后的几种初加工处理技术予以介绍,为食用菌生产销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菇类 野生蘑菇 松茸 鲜菇 酒红色 菌盖 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 菌褶
下载PDF
黑农球盖菇1号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要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倪淑君 张海峰 +2 位作者 田碧洁 王淑华 袁斯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57-158,共2页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该菇种1922年由美国首先发现并报道,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才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栽培研究并示范推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09年从我国南方引进,经...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该菇种1922年由美国首先发现并报道,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才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栽培研究并示范推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09年从我国南方引进,经多年研究和生产推广,形成了适合北方寒地的新品种黑农球盖菇1号和林下、玉米地间作等一整套生产技术,“南菇北移”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联合国粮农组织 真菌研究所 福建三明 蕈菌 生产技术要点 栽培研究 玉米地 出菇 龟背形
下载PDF
浅析蛹虫草不同栽培菌株产虫草素及腺苷差异性
3
作者 袁斯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10期83-,共1页
目的:对于栽培菌株予以测定,辨识了蛹虫草含有的腺苷、某含量的虫草素。测得精准含量,为蛹虫草特有的质量评判供应根据。方法:采纳液相色谱法,筛选7个培植菌株,测得它们蕴含着的虫草素以及腺苷,对比数值差异。结果:不同培植菌株之中,蛹... 目的:对于栽培菌株予以测定,辨识了蛹虫草含有的腺苷、某含量的虫草素。测得精准含量,为蛹虫草特有的质量评判供应根据。方法:采纳液相色谱法,筛选7个培植菌株,测得它们蕴含着的虫草素以及腺苷,对比数值差异。结果:不同培植菌株之中,蛹虫草特有的腺苷能超出0.15%;虫草素特有的总含量能超出0.35%。结论:蛹虫草细分的多重栽培菌株以内,虫草素凸显了偏大的变动范畴;对应的腺苷总量,维持着稳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不同栽培菌株 虫草素 腺苷 差异性
下载PDF
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处理工艺及景观设计的研究
4
作者 袁斯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0期72-73,共2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工艺先进、技术可靠、高效节能、简便易行、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在乡镇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某乡镇污水处理厂为例,阐述了尾水深度处理湿地工艺设计和...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工艺先进、技术可靠、高效节能、简便易行、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在乡镇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某乡镇污水处理厂为例,阐述了尾水深度处理湿地工艺设计和景观设计方法,可为同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乡镇污水处理 工艺设计
下载PDF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
5
作者 袁斯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9期208-208,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好电力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可以以有效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配网自动化技术 有效措施
下载PDF
都市绿洲在隆台
6
作者 王双平 袁斯文 《活力》 2017年第3期21-21,共1页
隆台果蔬采摘园,隶属于黑龙江隆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金星村,在通往双城方向的102国道15公里处.园内拥有62栋日光温室,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四季种植各种蘑菇及台湾果蔬,现供应哈市及周边各大高档超市.
关键词 绿洲 都市 农业发展 哈尔滨市 日光温室 占地面积 黑龙江 金星村
下载PDF
改良剂对4种木本植物的铅锌耐性、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永华 张富运 +2 位作者 吴晓芙 梁希 袁斯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52-3859,共8页
本研究以4种耐铅锌木本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泡桐(Paulownia)和苎麻(Boehmeria)为材料,在不同改良剂浓度下(CK组:100%铅锌矿渣±少量磷肥、改良一:85%铅锌矿渣±10%泥炭土±5%菌肥... 本研究以4种耐铅锌木本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泡桐(Paulownia)和苎麻(Boehmeria)为材料,在不同改良剂浓度下(CK组:100%铅锌矿渣±少量磷肥、改良一:85%铅锌矿渣±10%泥炭土±5%菌肥±少量磷肥、改良二:75%铅锌矿渣±20%泥炭土±5%菌肥±少量磷肥),进行了耐性木本植物富集与转移能力以及Pb、Zn在4种木本植物不同部位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4种植物种植后基质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低于种植前,夹竹桃与苎麻改良一与改良二之间差异不显著,泡桐改良二效果显著优于改良一,栾树改良一效果显著优于改良二;4种植物地上部对Pb、Zn的富集系数都比较低,但具有较高的转移系数,适当的基质改良有利于提高植物对Pb、Zn的富集与转移能力.2Pb、Zn在4种植物各部位的亚细胞分布以细胞壁组分和可溶性组分为主,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分布较少;与CK组相比,两改良组使可溶性组分对Pb的滞留作用和细胞壁对Zn的滞留作用在增强.3Pb在植物各部位的化学形态以盐酸、氯化钠和乙醇提取态为主,其他化学形态含量极少;Zn则以残留态、盐酸、醋酸、氯化钠、水和乙醇提取态这6种形态存在,且都具较高分配比例.与CK组相比,两改良组使植物各部位活性较弱的Pb的化学形态比例减少,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增加;Zn则是根部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增加,地上部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铅锌 耐性植物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三株耐铅锌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能力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永华 向捷 +2 位作者 吴晓芙 冯冲凌 袁斯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65-2672,共8页
以铅锌矿渣盆栽试验中长势较好的耐性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的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耐铅锌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探讨影响铅锌吸附的因素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3株耐铅锌菌株(B1、B4、B14),3株菌均能在Pb2+、Z... 以铅锌矿渣盆栽试验中长势较好的耐性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的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耐铅锌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探讨影响铅锌吸附的因素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3株耐铅锌菌株(B1、B4、B14),3株菌均能在Pb2+、Zn2+浓度为600 mg·L-1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或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解硫胺素硫胺素芽孢杆菌(Aneurinibacillus aneurinilyticus)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对影响菌株吸附铅、锌的p H、吸附时间、初始菌量3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菌株B1在p H为5.0、吸附时间为50 min、初始菌量为0.06 g时,对Pb2+、Zn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4.22%和70.66%。菌株B4在p H为6.0、吸附时间为50 min、初始菌量为0.18 g时,对Pb2+、Zn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63%和54.17%。菌株B14在p H为4.0、吸附时间为60 min、初始菌量为0.10 g时对Pb2+、Zn2+的吸附率分别为77.56%和50.63%。(3)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3株菌对Pb2+、Zn2+的吸附主要是细胞表面的吸附,还存在一定的内部吸收;羟基(O-H)、胺基(N-H)、烷基、酰胺基(CONH-)是吸附、络合或螯合金属离子或原子的主要活性基团,重金属与菌株表面的活性基团结合反应是其吸附Pb2+、Zn2+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去除率 耐受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