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方鲶鱼种烂尾、断须病的诊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成伟
耿毅
袁旦一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4,共2页
南方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河鲶、大河鲶,南方鲶成鱼抗病能力强,疾病较少,其疾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期。2011年4月,四川乐山一南方鲶苗种繁育基地的南方鲶鱼种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诊断,并进行治疗,取...
南方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河鲶、大河鲶,南方鲶成鱼抗病能力强,疾病较少,其疾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期。2011年4月,四川乐山一南方鲶苗种繁育基地的南方鲶鱼种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诊断,并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鲶
鱼种
诊治
苗种繁育基地
治疗效果
抗病能力
鲶形目
河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倒刺鲃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2
作者
袁旦一
耿毅
+2 位作者
李成伟
陈家荣
李中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1,共1页
近年来,随着中华倒刺鲃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2009年10月,四川雅安某养殖场的中华倒刺鲃发生持续性的死亡,其发病死亡率在20%-5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混合感染
致病菌
发病死亡率
防治
诊断
集约化程度
养殖规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旦一
金亚南
+4 位作者
李玲
何谦
胡林
李晓琪
孙志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5-1913,共9页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Betaine、MgSO4、dNTP、Bst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可视化检测PCV2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PCV2-CPA)。用建立的CPA检测方法、常规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经IFA方法标定的127份临床样品,比较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显示,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F3、B3各0.5μmol·L-1,CPR 1μmol·L-1,DF5F0.7μmol·L-1、DF5B0.9μmol·L-1,Betaine 0.075mol·L-1,MgSO43mol·L-1,dNTPs 0.4mmol·L-1,Bst DNA聚合酶9.6U。建立的检测方法58℃扩增50min,检测限可达7.6拷贝·μL-1,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与PCV1、PRV、CSFV、PRRSV、PEDV、TGEV和RV无交叉反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8.08%~94.52%,特异性为87.03%~92.59%,符合率为84.25%~91.34%,ROC曲线图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中,CPA检测方法效能最优。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不需要PCR仪,仅一台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完成病毒DNA的扩增,密闭的核酸检测试纸条使结果判定直观、客观,且可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交叉引物
恒温扩增
检测
气溶胶污染
生物安全防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
4
作者
袁旦一
陈德芳
+4 位作者
黄凌远
王均
黄锦炉
白济铭
汪开毓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为研究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用凡隆气单胞菌(8×107 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第1、2、6、12、24、48、72和96小时剖杀采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
为研究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用凡隆气单胞菌(8×107 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第1、2、6、12、24、48、72和96小时剖杀采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并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凡隆气单胞菌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浸泡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首先在鳃检测到阳性信号,6h后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在肝和脑中也有少量阳性信号被检出;腹腔注射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即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肝中也检测到阳性信号,而鳃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两种感染方式阳性信号在各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相似,主要出现在肾、脾和肝的吞噬细胞内、血管内、坏死区域、细胞间质区域以及少量实质细胞内,引起多器官的充血、出血、全身性炎症及变性和坏死,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检出量逐渐增多,肌肉、心脏、肠和眼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凡隆气单胞菌感染途径多样化,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鳃进入斑点叉尾鮰机体,肝、肾、脾是主要的感染靶器官,靶器官的损伤是造成斑点叉尾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隆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动态分布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方鲶鱼种烂尾、断须病的诊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成伟
耿毅
袁旦一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4,共2页
文摘
南方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河鲶、大河鲶,南方鲶成鱼抗病能力强,疾病较少,其疾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期。2011年4月,四川乐山一南方鲶苗种繁育基地的南方鲶鱼种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诊断,并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南方鲶
鱼种
诊治
苗种繁育基地
治疗效果
抗病能力
鲶形目
河鲶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倒刺鲃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2
作者
袁旦一
耿毅
李成伟
陈家荣
李中华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平昌县水产渔政管理站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1,共1页
文摘
近年来,随着中华倒刺鲃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2009年10月,四川雅安某养殖场的中华倒刺鲃发生持续性的死亡,其发病死亡率在20%-5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混合感染
致病菌
发病死亡率
防治
诊断
集约化程度
养殖规模
分类号
S9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旦一
金亚南
李玲
何谦
胡林
李晓琪
孙志勇
机构
四川纳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5-1913,共9页
基金
2015年度勃林格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步奖项目
文摘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Betaine、MgSO4、dNTP、Bst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可视化检测PCV2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PCV2-CPA)。用建立的CPA检测方法、常规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经IFA方法标定的127份临床样品,比较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显示,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F3、B3各0.5μmol·L-1,CPR 1μmol·L-1,DF5F0.7μmol·L-1、DF5B0.9μmol·L-1,Betaine 0.075mol·L-1,MgSO43mol·L-1,dNTPs 0.4mmol·L-1,Bst DNA聚合酶9.6U。建立的检测方法58℃扩增50min,检测限可达7.6拷贝·μL-1,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与PCV1、PRV、CSFV、PRRSV、PEDV、TGEV和RV无交叉反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8.08%~94.52%,特异性为87.03%~92.59%,符合率为84.25%~91.34%,ROC曲线图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中,CPA检测方法效能最优。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不需要PCR仪,仅一台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完成病毒DNA的扩增,密闭的核酸检测试纸条使结果判定直观、客观,且可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交叉引物
恒温扩增
检测
气溶胶污染
生物安全防控
Keywords
porcine circovirus 2
cross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aerosol pollution
biosecurity control
分类号
S852.659.2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
4
作者
袁旦一
陈德芳
黄凌远
王均
黄锦炉
白济铭
汪开毓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农业执法支队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IRT0848)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资助项目(2006-2009)
文摘
为研究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用凡隆气单胞菌(8×107 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第1、2、6、12、24、48、72和96小时剖杀采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并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凡隆气单胞菌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浸泡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首先在鳃检测到阳性信号,6h后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在肝和脑中也有少量阳性信号被检出;腹腔注射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即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肝中也检测到阳性信号,而鳃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两种感染方式阳性信号在各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相似,主要出现在肾、脾和肝的吞噬细胞内、血管内、坏死区域、细胞间质区域以及少量实质细胞内,引起多器官的充血、出血、全身性炎症及变性和坏死,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检出量逐渐增多,肌肉、心脏、肠和眼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凡隆气单胞菌感染途径多样化,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鳃进入斑点叉尾鮰机体,肝、肾、脾是主要的感染靶器官,靶器官的损伤是造成斑点叉尾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凡隆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动态分布
Keywords
Aeromonas veronii
channel catfish(Ictalurus punctatus)
dynamic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9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方鲶鱼种烂尾、断须病的诊治
李成伟
耿毅
袁旦一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倒刺鲃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袁旦一
耿毅
李成伟
陈家荣
李中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袁旦一
金亚南
李玲
何谦
胡林
李晓琪
孙志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
袁旦一
陈德芳
黄凌远
王均
黄锦炉
白济铭
汪开毓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