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肺癌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阻滞镇痛组、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肺癌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阻滞镇痛组、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静脉泵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对比4组患者术后镇痛针剂应用剂量、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4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12 h VAS评分相对较高,与前锯肌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锯肌阻滞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相对较低,与肋间神经阻滞组、静脉镇痛泵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拔管时间最长,而前锯肌阻滞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结论前锯肌阻滞镇痛方式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综述国内外疼痛共情的研究进展,为疼痛共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疼痛共情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疼痛共情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知觉-动作模型、疼痛共情认...目的综述国内外疼痛共情的研究进展,为疼痛共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疼痛共情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疼痛共情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知觉-动作模型、疼痛共情认知模型、早期评估模型与后期评估模型、疼痛共情的沟通模型;疼痛共情的的评估工具包括普适性的评估工具和疼痛共情专用评估工具;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包括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和两者关系因素等3个方面。结论有关疼痛共情的理论模型较多,但学者们尚未达成共识。在疼痛共情的评估工具中,疼痛共情量表(the Empathy for Pain Scale,EPS)使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可从疼痛者、观察者、两者关系3个方面分析,但相关定量研究较少,今后可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肺癌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阻滞镇痛组、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静脉泵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对比4组患者术后镇痛针剂应用剂量、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4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12 h VAS评分相对较高,与前锯肌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锯肌阻滞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相对较低,与肋间神经阻滞组、静脉镇痛泵组及传统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镇痛泵组术后拔管时间最长,而前锯肌阻滞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结论前锯肌阻滞镇痛方式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综述国内外疼痛共情的研究进展,为疼痛共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疼痛共情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疼痛共情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知觉-动作模型、疼痛共情认知模型、早期评估模型与后期评估模型、疼痛共情的沟通模型;疼痛共情的的评估工具包括普适性的评估工具和疼痛共情专用评估工具;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包括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和两者关系因素等3个方面。结论有关疼痛共情的理论模型较多,但学者们尚未达成共识。在疼痛共情的评估工具中,疼痛共情量表(the Empathy for Pain Scale,EPS)使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可从疼痛者、观察者、两者关系3个方面分析,但相关定量研究较少,今后可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