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菔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风雷 赵功玲 +1 位作者 郭丹丹 袁月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研究了莱菔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包埋工艺为:芯壁比1∶6,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3h。通过红外光谱仪对包合物的定性分析表明,莱菔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
关键词 莱菔素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工艺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口语软件SWOT-AHP分析
2
作者 袁月鹏 何舒婷 +2 位作者 李璐葭 阙思悦 罗国青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口语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英语口语学习中,口语软件在口语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等相关问题引发了大量的思考和讨论。该文以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为问卷调查对象,借助SWOT分析法与AHP法...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口语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英语口语学习中,口语软件在口语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等相关问题引发了大量的思考和讨论。该文以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为问卷调查对象,借助SWOT分析法与AHP法研究口语软件使用现状,并提出口语软件相应的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软件 SWOT分析法 AHP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紫外线屏蔽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珀 钱永 袁月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以苯偶酰、4-硝基邻苯二胺及吡啶-2-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席夫碱化合物6-(2-吡啶亚氨基)-2,3-二苯基喹喔啉(QPX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光物理性能和热... 以苯偶酰、4-硝基邻苯二胺及吡啶-2-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席夫碱化合物6-(2-吡啶亚氨基)-2,3-二苯基喹喔啉(QPXF)。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光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浇铸成膜法制备具有紫外屏蔽功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QPXF和聚氯乙烯(PVC)/QPXF复合膜。结果表明,QPXF在265 nm和370 nm附近有强紫外吸收。随着QPXF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紫外屏蔽性能提高,当QPXF在PVB及PVC中添加量为1%时,两者在300 nm处的透过率均小于1%,屏蔽率均超过95%;在360 nm处的透过率为4.5%和5.3%,屏蔽率分别为94%和87%,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喔啉 席夫碱 合成 紫外屏蔽
下载PDF
一种双苯并噁唑-三苯胺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Fe^3+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月鹏 钱永 +1 位作者 杨珀 杨海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0-1164,共5页
以邻氨基苯酚、丙二酸和三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D-π-A结构的荧光探针材料1,1-双(苯并噁唑-2-基)-2-(三苯胺-4-基)乙烯(T),收率59.7%。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UV-Vis、溶液和固体荧光考察了T的光物... 以邻氨基苯酚、丙二酸和三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D-π-A结构的荧光探针材料1,1-双(苯并噁唑-2-基)-2-(三苯胺-4-基)乙烯(T),收率59.7%。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UV-Vis、溶液和固体荧光考察了T的光物理性能,测试了p H对T溶液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T对金属离子(Na^+,Mg^2^+,Al^3^+,K^+,Ca^2^+,Cr^3^+,Mn^2^+,Fe^3^+,Co^2^+,Ni^2^+,Cu^2^+,Zn^2^+,Ag^+,Cd^2^+,Hg^2^+,Pb^2^+)的探针检测能力。结果表明:T的溶液和固体荧光分别为λe m=495,535 nm处的蓝绿色和黄绿色荧光,量子产率和0.41。在DMF中Fe^3^+对T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共存离子无显著干扰。在0.10~1.20μmol/L范围内,探针对Fe^3^+的荧光检测具有良好的定量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3 nmol/L。Job曲线法测试表明T对Fe^3^+的荧光识别机理为二者形成了1:1摩尔比的配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唑 三苯胺 荧光探针 铁离子
原文传递
PET及PVC基材表面化学镀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俊伟 钱永 +2 位作者 杨珀 袁月鹏 伊绵帅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7,共6页
采用AgNO3取代传统的活化剂PdCl2,改进PET及PVC基材表面化学镀铜预处理过程,开展了PET和PVC基材表面化学镀铜的比较研究。重点考察了化学镀铜温度和pH等操作工艺条件以及化学镀铜液中主盐和还原剂含量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T和... 采用AgNO3取代传统的活化剂PdCl2,改进PET及PVC基材表面化学镀铜预处理过程,开展了PET和PVC基材表面化学镀铜的比较研究。重点考察了化学镀铜温度和pH等操作工艺条件以及化学镀铜液中主盐和还原剂含量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T和PVC的镀铜增重率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而后减小,PET和PVC的最佳镀铜温度分别为70℃和75℃,二者镀铜的最佳pH值分别为12和11;PET和PVC镀铜时化学镀铜液中硫酸铜的最佳质量浓度均为15g/L;PET镀液中甲醛的最佳用量为15ml/L,PVC镀液中甲醛的最佳用量为20ml/L。采用SEM测试对比考察了PET和PVC镀铜层表面和切面的形态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化学镀条件下,PET基材表面的化学镀铜效果明显优于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氯乙烯 增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