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信平台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饶希 杨茜 +2 位作者 赖玲玲 袁松松 饶群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5期0035-0037,共3页
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校传染病专业4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持续3个月,对比两组学生... 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校传染病专业4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给予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持续3个月,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学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课堂效果评价优于常规组。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CBL结合视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传染病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导向教学方法 传染病 视频教学模式
下载PDF
133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松松 向天新 +1 位作者 刘娟 邬小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7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并发症、...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7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5.9±11.0)岁和(50.2±12.0)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5.6±11.3)天和(12.8±8.4)天,入院时空腹血糖为(9.8±5.5)mmol/L和(5.1±2.1)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83.2±98.6)u/L和(65.3±88.8)u/L,白蛋白为(29.1±4.7)g/L和(30.5±5.5)g/L,甘油三脂为(1.1±0.9)mmol/L和(0.7±0.4)mmol/L,血钠为(134.3±5.1)mmol/L和(135.8±5.7)mmol/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糖尿病患者酒精性病因(11.3%)、Child-Pugh C级(26.3%)、腹水(36.8%)、自发性腹膜炎(33.8%)、肝性脑病(18.0%)和高血压(21.1%)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3.7%、11.3%、29.9%、22.6%、9.0%和2.9%,P均<0.05);合并糖尿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8.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9.5%,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OR值分别1.054、1.052、16.182、1.503和1.503,P均<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与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和预后差,糖尿病可能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LOGISTIC分析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内毒素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明亮 熊玉珍 +2 位作者 卢雪琴 袁松松 邬小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9期1-4,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S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6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研究组)及同期62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T、LSP、C-反应蛋白(CRP)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SP)联合检测在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6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研究组)及同期62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T、LSP、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血清PCT与LSP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PCT、LSP、ESR、CRP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中PCT、LSP和胸部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3.94%(47/56)、80.36%(45/56)和76.78%(4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2%(17/62)、22.58%(14/62)、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最佳诊断截点处,行PCT联合LSP检测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37、93.79%和90.48%,均高于其他单项PCT、LSP、ESR、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胸部影像学,血清PCT、LSP、CRP及ESR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尤以PCT联合LSP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对于肺结核患者,不论胸部影像学是否阳性,均应早期联合检测PCT及LSP,以提高早期诊断肺部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部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内毒素
下载PDF
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治清 颜小华 +2 位作者 袁松松 陈启文 蔡丹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15-2016,共2页
本院收治1例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儿,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文献复习 儿童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明亮 熊玉珍 +2 位作者 邬小萍 卢雪琴 袁松松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8期4-6,1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和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既往史、出入院诊断、并发症和预后等资料,并对2组相关指...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和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既往史、出入院诊断、并发症和预后等资料,并对2组相关指标(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钾、钠、肾小球滤过率)及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水平,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钠、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自发性腹膜炎(OR=2.264,95%CI 1.386-5.288,P〈0.01)、消化道出血(OR=1.636,95%CI1.036-3.587,P〈0.05)、低钠血症(OR=4.503,95%CI 4.172-18.793,P〈0.01)、低蛋白血症(OR=1.508,95%CI1.316-1.717,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OR=6.182,95%CI 6.070-26.087,P〈0.01)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肝肾综合征 肾小球滤过率 低蛋白血症 低钠血症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在HBV感染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松松 邬小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9期81-84,95,共5页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由HBV-C基因区编码的一种非颗粒性的分泌型核壳蛋白,目前已证实HBeAg具有耐受原与免疫原双重作用,不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感染细胞及装配,但在慢性乙型肝炎宿主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功能至...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由HBV-C基因区编码的一种非颗粒性的分泌型核壳蛋白,目前已证实HBeAg具有耐受原与免疫原双重作用,不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感染细胞及装配,但在慢性乙型肝炎宿主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功能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HBeAg的生物学特征、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一般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e 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征 免疫调节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不同约束条件下瞬态流动对输流管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瑞 袁松松 马东方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1,共4页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输流管道进行瞬态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输流管道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管壁特征点的位移图和计算迭代曲线以及管道的固有频率,分析不同约束条件下瞬态流动对输流管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输流管道进行瞬态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输流管道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管壁特征点的位移图和计算迭代曲线以及管道的固有频率,分析不同约束条件下瞬态流动对输流管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管道的约束方式可以减小管壁位移和应力,管壁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以及特征点的位移和加速度的绝对值有关,考虑流固耦合会使管道的固有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管道 流固耦合 动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氟化物憎水薄膜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袁松松 徐均琪 +1 位作者 苏俊宏 刘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5-712,共8页
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憎水薄膜光学和憎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通过控制镀膜的工艺参数(沉积温度、工作真空度、沉积速率),制备了不同的憎水薄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憎水性能,对膜系结构G/2HL/A的增... 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憎水薄膜光学和憎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通过控制镀膜的工艺参数(沉积温度、工作真空度、沉积速率),制备了不同的憎水薄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憎水性能,对膜系结构G/2HL/A的增透膜的透过率进行了测试分析。针对550 nm波长,当沉积温度从室温升高至180℃,憎水薄膜的的折射率的变化范围为1.4595-1.5559,消光系数变化范围为3.46×10^(-3)-6.8×10^(-3),憎水角的变化范围为85.1°-119.3°,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折射率随之增大,消光系数略有提高但影响不大,薄膜的憎水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工作真空度从3×10^(-3)Pa提高到1×10^(-3)Pa,憎水膜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4136-1.5476,消光系数变化范围为3.94×10^(-3)-5.3×10^(-3),憎水角的变化范围为97.3°-119.3°,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真空度的提升,薄膜的折射率随之增大,憎水性能随之下降。当沉积速率从0.33增加到0.91 nm/s,薄膜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494 6-1.583 8,消光系数为4.14×10^(-3)-7.87×10^(-3),憎水角的变化范围为106.6°-119.3°,结果表明,随着沉积速率的提高,薄膜的折射率也得到增加,薄膜的消光系数略有提升,其值相差不大。在沉积温度160℃,工作真空度1×10^(-3)Pa和沉积速率0.51 nm/s时,薄膜的憎水性能最好,憎水角高达119.3°。采用最佳工艺参数,在增透膜表面镀制厚度10 nm左右的憎水膜,在400-800 nm处,单面镀膜的平均透过率,由95.28%变为95.31%,变化量仅为0.03%,憎水角可达119.2°,结果表明,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憎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憎水膜 折射率 消光系数 工艺优化 憎水角 增透膜
下载PDF
1064 nm激光高反膜残余应力及其形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阳 徐均琪 +3 位作者 苏俊宏 袁松松 刘祺 刘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1-318,334,共9页
目的由于光学薄膜自身的残余应力,致使镀膜前后基底面型变化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制备单层膜和激光高反膜,明确单层膜应力机制,以此研究不同膜系高反膜的应力情况及其面型变化,通过增加压应力补偿层减小面型变化,为制备微变型激光高... 目的由于光学薄膜自身的残余应力,致使镀膜前后基底面型变化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制备单层膜和激光高反膜,明确单层膜应力机制,以此研究不同膜系高反膜的应力情况及其面型变化,通过增加压应力补偿层减小面型变化,为制备微变型激光高反镜提供方法。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单层膜残余应力机制,采用等效参考温度的方法代替光学薄膜本征应力的效果,通过仿真方法得到薄膜的本征应力。使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方法研究激光高反膜的残余应力情况。以单层膜试验为依据,使用等效参考温度、生死单元和载荷步技术,仿真分析多层膜–基系统的残余应力分布及其面型变化。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制备不同的高反膜,通过Zygo激光干涉仪测试其镀膜前后的面型,分析基底初始面型、膜料和膜系对高反镜面型的影响。结果仿真发现,多层膜–基系统残余应力呈现层状分布,从基底到膜层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再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在残余应力作用下,整个多层膜–基系统呈凹形,位移呈环状分布。对于TiO_(2)/SiO_(2)组合,通过分析对比不同膜系下对应每一层膜层的残余应力及其对整体面型的影响,发现膜系G│(HL)^(10)H2L│A比G│(HL)^(10)H│A面型的变化更小。试验发现,通过增加压应力补偿层使得高反膜的残余应力减小,高反镜(熔石英基底,ϕ30 mm×2 mm)的面型基本没有变化(ΔPV=0.004λ),这与仿真结果一致。结论熔石英基底上TiO_(2)、HfO_(2)、H4和SiO_(2)的本征应力在残余应力中起主导作用,TiO_(2)、HfO_(2)和H4一般表现为拉应力,SiO_(2)表现为压应力。不同膜料组合的高反膜体系均表现为压应力。膜系G│(HL)^(10)H2L│A比G│(HL)^(10)H│A残余应力和面型变化更小,其残余应力为-39.70 MPa,比不加补偿层减小了22.26 MPa,面型基本没有变化。当加2L应力补偿层时,在满足光谱特性的基础上可以平衡多层膜整体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残余应力 等效参考温度 生死单元 应力补偿层 面型
下载PDF
顺酐生产工艺与过程控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松松 《装备维修技术》 2019年第1期27-29,共3页
顺酐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国内对顺酐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因此,研究顺酐的生产工艺,对其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点,本文从顺酐的用途及其危害性分析入手,论述了顺酐的生产工艺与过程控制。
关键词 顺酐 生产工艺 过程控制
下载PDF
热蒸发技术制备梯度折射率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祺 徐均琪 +3 位作者 苏俊宏 韩刚 李阳 袁松松 《真空》 CAS 2022年第6期22-28,共7页
采用双源共蒸MgF_(2)和ZnS的方法,通过控制两种材料的沉积速率比,获得了制备梯度折射率薄膜所需要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将G|HL|A双层减反膜梯度化为5层,保持总光学厚度不变,制备了折射率沿厚度方向按1.91、1.77、1.64、1.48、1.38(波长532... 采用双源共蒸MgF_(2)和ZnS的方法,通过控制两种材料的沉积速率比,获得了制备梯度折射率薄膜所需要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将G|HL|A双层减反膜梯度化为5层,保持总光学厚度不变,制备了折射率沿厚度方向按1.91、1.77、1.64、1.48、1.38(波长532nm)渐变的梯度折射率减反膜。对所有薄膜样品进行了光学和激光损伤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双源共蒸MgF_(2)和ZnS所得复合膜的折射率,及两种材料的沉积速率比,满足Drude理论导出的关系式;复合膜的折射率符合正常色散,除折射率为1.91的复合膜吸收较大(532nm处消光系数为0.01),其余复合膜都表现出较小的吸收(532nm处消光系数均小于0.002);用100mJ能量激光辐照所有单层膜样品,折射率为1.64的复合膜激光损伤程度最小,表现出比单组分MgF_(2)和ZnS薄膜更高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将双层减反膜等效为折射率梯度渐变的5层后,减反射带宽从205nm扩展到了380nm,激光损伤阈值从2.0J/cm^(2)提高到了3.7J/cm^(2),提高了85%。综上可知,采用双源共蒸技术,通过调节两种材料蒸发速率比,制备折射率按一定规律渐变的薄膜是可行的。只要两种材料比例合适,利用共蒸技术可获得抗激光损伤性能高于单组分薄膜的复合膜。梯度折射率减反膜可拥有比双层减反膜更好的光学特性和更高的激光损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折射率 双源共蒸 减反膜 复合膜 激光损伤阈值
下载PDF
多波段大口径全介质高反膜的设计与制备
12
作者 师云云 徐均琪 +4 位作者 刘政 张凯锋 苏俊宏 袁松松 刘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研究多波段全介质高反射薄膜的光谱性能、应力特性以及膜层的抗激光损伤性能,获取应力状态良好的大口径薄膜样片。方法选用TiO_(2)、SiO_(2)高低折射率材料,设计并制备500~650 nm、780~830 nm、1050~1080 nm 3波段兼容的介质高反膜... 目的研究多波段全介质高反射薄膜的光谱性能、应力特性以及膜层的抗激光损伤性能,获取应力状态良好的大口径薄膜样片。方法选用TiO_(2)、SiO_(2)高低折射率材料,设计并制备500~650 nm、780~830 nm、1050~1080 nm 3波段兼容的介质高反膜。研究单层膜工艺参数,监控波长为560 nm,基于电场强度分布,膜系结构优化为G/(HL)^(8) H(2L)^(4)(1.4H1.4L)^(8) H2L(1.9H1.9L)^(8)1.9 H/A。在不同膜堆之间添加低折射率层来抑制虚设问题,平滑反射光谱,通过离子束辅助电子束蒸发技术在ϕ220 mm的大口径基底上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宽波段大尺寸多层高反射薄膜。结果其反射光谱在可见光500~650 nm波段范围内,平均反射率为99.5%,峰值反射率为99.9%,最低反射率为95.1%;在780~830 nm波段内,峰值反射率为99.9%,平均反射率为99.8%,最低反射率为99.6%;在1050~1080 nm波段内,其平均反射率能够达到99.8%,峰值反射率达到99.9%,最低反射率达到99.7%。大口径薄膜样片不同位置的反射光谱一致性较高。膜层的抗激光损伤阈值为7.1 J/cm^(2),残余应力为–293.59 MPa。结论大口径薄膜样片膜厚均匀性良好,成膜致密,无起皱、龟裂、脱落等现象出现,膜层牢固性较高,具备优良的激光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大口径 多波段 残余应力 激光损伤阈值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骨性碱性磷酸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秋平 傅绍艳 袁松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期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及CD4^+/CD8^+)水平,血清MMP-2、B-ALP及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B-ALP及VE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同期放化疗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MMP-2、B-ALP及VEGF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同期放化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MMP-2 B-ALP VEGF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徐清浪 黄建生 +3 位作者 付吉伟 朱滢 袁松松 邬小萍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6-11,F0002,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并评估其在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时机选择的意义及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入组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及住院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共79...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并评估其在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时机选择的意义及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入组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及住院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共79例(免疫耐受组)、非免疫耐受患者152例(非免疫耐受组)及健康志愿者44(健康对照组)44例,收集基本资料及各临床指标值,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评估免疫状态的诊断效能;同时对55例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随访,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对打破免疫耐受的诊断效能及打破免疫耐受和未打破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①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组与非免疫耐受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非免疫耐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对评估免疫状态的检验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827、0.721。③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对打破免疫耐受状态的检验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92、0.802、0.837。结论①HBV感染后,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免疫紊乱现象。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数量、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对HBV感染患者免疫状态有较好的评估效应,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对预测免疫耐受期患者打破免疫耐受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上可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辅助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及打破免疫耐受可能性,以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耐受期 抗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常见损伤模式、成因及预防措施
15
作者 赵彩丽 袁松松 +3 位作者 侯建兴 张俊 雷晓会 刘新宝 《化工管理》 2018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文章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损伤模式及易发生部位,分析相应损伤模式的成因,最后总结对应损伤模式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腐蚀 环境开裂 机械损伤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小鹏 李雷 +4 位作者 袁松松 王亮 何颖 黄建生 邬小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558-56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 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lg拷贝/mL比(2.38±0.98)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lg IU/mL比(2.62±0.87)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U/L比(22.49±12.17)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U/L比(24.65±6.77)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Th17/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声 程娜 +4 位作者 葛善飞 袁松松 邬小萍 向天新 周观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Th17/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重症化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资料,根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无进展为重型肝炎,分为病情加重组(19例)和病情改善组(22例)。在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和治疗终点4... 目的探讨Th17/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重症化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资料,根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无进展为重型肝炎,分为病情加重组(19例)和病情改善组(22例)。在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和治疗终点4个不同时间点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频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p的水平,并比较病情加重组和病情改善组中Th17、Treg的细胞频数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肝炎临床指标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组间比较用f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肚分析用Person检验。结果(1)随着病情进展,病情加重组Th17细胞频数增高,而Treg细胞频数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而病情改善组则与之相反;病情加重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高于病情改善组,而Treg细胞低于病情改善组;(2)Th17/Treg比值随着疾病进展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升高,病情好转时下降;在病情加重组和病情改善组中,Th17/Treg比值与总胆红索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3)在病情加重组和病情改善组中Th17细胞与IL-17呈正相关,Treg细胞与IL-10、转化生长因子p均呈正相关。结论Th17和Treg细胞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h17/Treg的比值可能作为判断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府情严重程度的免疫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e抗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及CD8细胞活化相关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松松 向天新 +5 位作者 陶学萍 郭声 刘娟 李小鹏 张长林 邬小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HBeAg对人PBMC中CD14+细胞表面TLR9、CD83、程序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 (PD-L1),以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107a、CD107b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体检者中严格筛选出20名,收集其PBMC,重组HBeAg温育作为刺激组,完全培养基温育... 目的 探讨HBeAg对人PBMC中CD14+细胞表面TLR9、CD83、程序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 (PD-L1),以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107a、CD107b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体检者中严格筛选出20名,收集其PBMC,重组HBeAg温育作为刺激组,完全培养基温育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刺激组、对照组CD14+细胞表面CD83、PD-L1,以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07a、CD107b的表达;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TLR9 mRNA的表达.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10 μg/mL的重组HBeAg刺激12h后,TLR9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362±0.021比0.519±0.032,t=-7.62,P<0.05),CD14+细胞表面CD8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8.69±5.43)%比(24.59±4.21)%,t=3.84,P<0.01],CD14+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9.01±6.08)%比(69.26±4.46)%,t=-5.78,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25.63±4.37)%比(25.82±4.39)%,t=0.14,P>0.05];CD8+ T淋巴细胞表面CD107[(1.28±0.73)%比(1.87±0.59)%,t=2.82,P<0.05]、CD107a[(5.73±2.15)%比(7.77±2.31)%,t=2.90,P<0.05]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107b表达水平[(1.59±1.06)%比(2.03±1.18)%,t=1.21,P>0.05]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可下调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9 mRNA、正性共刺激分子CD83的表达,上调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下调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107a、CD107b的表达,从而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OLL样受体9 共刺激分子 溶酶体结合膜蛋白
原文传递
CD107a和CD107b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免疫阶段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学萍 向天新 +4 位作者 邱自辉 欧书强 袁松松 郭声 邬小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549,共5页
目的了解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时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D107a和CD107b的表达水平。方法CHB患者43例,根据免疫状态分为不典型状态23例,免疫清除10例,免疫耐受1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1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8+T... 目的了解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时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D107a和CD107b的表达水平。方法CHB患者43例,根据免疫状态分为不典型状态23例,免疫清除10例,免疫耐受1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1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CD107a和CD107b的表达,同时对4例不典型状态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统计学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不典型状态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D107a的表达频率分别为(47.28±13.16)%、(39.83±4.47)%、(66.98±5.60)%和(49.13±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7,P〈0.01)。CD8+T淋巴细胞CD107b的表达频率分别为(20.36±11.19)%、(16.27±3.15)oA、(33.53±3.86)%和(22.89±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87,P〈0.01)。CD8+T淋巴细胞CD107a和CD107b表达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免疫清除组以及免疫耐受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免疫状态下CD8+T淋巴细胞CD107的表达频率均为CD107a高于CD107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清除组CD107a表达频率与血清ALT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960,P〈O.01),不典型状态组CD107a表达频率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356),4例ALT水平低下者接受肝活组织检查,4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3例纤维化分期≥S2,且这4例患者的CD107表达水平较高,其频率接近免疫清除组。结论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时CD8+T淋巴细胞CD107的表达频率不同,CD107a的表达频率高于CD107B,CD107a和CD107b表达频率高,提示机体免疫激活,可能已有明显肝脏炎性反应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CD107 肝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