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采后色素物质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梓洢 尹保凤 +1 位作者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6-244,共9页
色泽是果蔬采后主要的感官品质之一,它是消费者判断果蔬成熟度、新鲜度、商品可接受度及营养价值的重要参数。决定果蔬采后色泽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它们的代谢使果蔬呈现红、橙、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果蔬采... 色泽是果蔬采后主要的感官品质之一,它是消费者判断果蔬成熟度、新鲜度、商品可接受度及营养价值的重要参数。决定果蔬采后色泽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它们的代谢使果蔬呈现红、橙、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果蔬采后常发生的褪绿、褐变、黄化和白化等转色现象,也与果蔬色素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研究果蔬采后色素代谢及其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技术等在调控果蔬采后色素代谢方面的作用和机理,旨在为采后果蔬色泽的有效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色苷 调控
下载PDF
LED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邓丽莉 袁梓洢 +4 位作者 尹保凤 任书颖 李四平 姚世响 曾凯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用乙烯利对重庆本地产早熟蜜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对褪绿处理后的果实进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照处理,探讨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和果肉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 用乙烯利对重庆本地产早熟蜜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对褪绿处理后的果实进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照处理,探讨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和果肉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处理均有效地提高了果实色泽指数、色差参数(a*、b*、a*/b*和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果皮H*值、叶绿素a与b的含量。其中,蓝光LED光源处理组的果实褪绿速率快,色泽指数高,果实着色更佳。300lx蓝光LED光照处理10h在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方面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橘 乙烯 褪绿 发光二极管(LED)光照 蓝光 着色
下载PDF
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硼的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妮 林起辉 +3 位作者 杨丽丹 陈海泉 张诗华 袁梓洢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12期57-59,63,共4页
介绍了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硼含量的分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硼与甲亚胺-H酸生成可溶性的棕黄色络合物,吸光度与硼的浓度成正比。方法的检出限为0.531μg/g,标准回收率为96.88%~97.63%,相对标准偏差为0.55%~2.46%(n=7)。... 介绍了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硼含量的分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硼与甲亚胺-H酸生成可溶性的棕黄色络合物,吸光度与硼的浓度成正比。方法的检出限为0.531μg/g,标准回收率为96.88%~97.63%,相对标准偏差为0.55%~2.46%(n=7)。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高,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各类饲料中硼含量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 饲料
下载PDF
食品中修饰型真菌毒素及其同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琼晖 袁梓洢 +1 位作者 王宏菊 张建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6-344,共9页
修饰型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具有毒害大、种类多、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修饰型真菌毒素的形成及种类,分析了该类毒素的毒性特点和规律,探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净化方式和检测技术在多毒素同时检测过... 修饰型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具有毒害大、种类多、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修饰型真菌毒素的形成及种类,分析了该类毒素的毒性特点和规律,探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净化方式和检测技术在多毒素同时检测过程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对食品中修饰型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毒理学性质、代谢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评估其暴露水平及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修饰型真菌毒素 同时检测
下载PDF
蜜橘乙烯利处理后果皮不同部位着色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邓丽莉 袁梓洢 +1 位作者 姚世响 曾凯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1-938,共8页
以无核‘南丰蜜橘’为试材,对其采后乙烯利褪绿过程中果皮不同部位着色差异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褪绿过程中,果蒂部位着色快于赤道部位,该现象可以归因于这两个部位果皮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乙烯利处理... 以无核‘南丰蜜橘’为试材,对其采后乙烯利褪绿过程中果皮不同部位着色差异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褪绿过程中,果蒂部位着色快于赤道部位,该现象可以归因于这两个部位果皮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乙烯利处理后,果蒂部位叶绿素a和叶绿素b降解快于赤道部位;果蒂部位橙色色素物质(以β–隐黄质为主)的积累高于赤道部位,而赤道部位黄色色素(以叶黄素为主)的积累高于果蒂部位,导致果蒂部位橙色深于赤道部位。褪绿关键期(贮藏3d时),果蒂部位叶绿素a/b相互转化相关基因CitNYC、叶绿素降解关键基因CitChlase、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CitPDS、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下游基因CitCHYB、CitNCED1和CitNCED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赤道部位(P <0.05)。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乙烯利处理后蜜橘果蒂和赤道两个部位果皮色素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橘 采后 着色差异 色素代谢 乙烯 褪绿
原文传递
引起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黎阳 张欣怡 +3 位作者 袁梓洢 邓丽莉 姚世响 曾凯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贮藏过程中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以重庆市北碚产区无核蜜橘为研究材料,利用乙烯利对其果实进行褪绿处理,观察贮藏期间褪绿蜜橘果实的发病症状,确定病害种类,统计发病率;并从发病果实中分离主要致病真菌,采用形态... 为明确贮藏过程中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以重庆市北碚产区无核蜜橘为研究材料,利用乙烯利对其果实进行褪绿处理,观察贮藏期间褪绿蜜橘果实的发病症状,确定病害种类,统计发病率;并从发病果实中分离主要致病真菌,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乙烯褪绿加剧贮藏蜜橘果实病害的发生。从发病果实中共分离出5株主要致病真菌菌株,分别编号为A、B、C、D、E;结合形态学特征和5株致病真菌的ITS序列分析结果,A、B菌株均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这2株菌株具有不同的菌落形态及致病特性;C菌株被鉴定为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D菌株被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E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A、B菌株引起的果实腐烂占乙烯褪绿蜜橘总腐烂果实的81.96%,是引起贮藏过程中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其次为C菌株,D、E菌株为次要致病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橘 乙烯褪绿 致病真菌 rDNA—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双指示剂银量法测定奶粉中氯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丽丹 袁梓洢 +4 位作者 林妮 陈敏 陈海泉 张诗华 颜治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1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双指示剂方法在奶粉中氯化物含量测定上的应用,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双指示剂银量法与GB 5009.44-2016《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中银量法和电位滴定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测定奶粉标准物质的测定值... 本文介绍了双指示剂方法在奶粉中氯化物含量测定上的应用,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双指示剂银量法与GB 5009.44-2016《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中银量法和电位滴定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测定奶粉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双指示剂银量法操作简单,终点灵敏,易于判断滴定终点且结果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指示剂 氯化物 银量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