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外治治疗化疗相关手足综合征及其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邵文博 李韬芝 +3 位作者 于然 孙适然 袁淳晟 程志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手足综合征(hand-food syndrome,HFS)是一种由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部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颜色暗沉、水泡、皮肤开裂、脱皮、肿胀等,严重者甚至指甲脱落。目前HF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COX炎症受体、卡培他滨药物累积、酶... 手足综合征(hand-food syndrome,HFS)是一种由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部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颜色暗沉、水泡、皮肤开裂、脱皮、肿胀等,严重者甚至指甲脱落。目前HF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COX炎症受体、卡培他滨药物累积、酶和转运体代谢有关。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而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发生严重HFS的患者只能予以减药、停药,极大影响了患者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外治 手足综合征 数据挖掘 皮肤不良反应 卡培他滨 化疗药物 皮肤颜色
下载PDF
丹药结合消托补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适然 袁淳晟 程志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2333-2336,共4页
丹药是由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1]。丹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周礼》一书中记载道“凡疮疡以五毒功之”。然而,由于丹药是含有汞、砷甚至铅等重金属的化合物,口服后很容易中... 丹药是由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1]。丹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周礼》一书中记载道“凡疮疡以五毒功之”。然而,由于丹药是含有汞、砷甚至铅等重金属的化合物,口服后很容易中毒,因此自唐宋以来,丹药的应用逐渐局限于外科局部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丹药被提纯成以某种重金属元素为主的简单复合单体,重金属在内科领域的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1967年,Rosenberg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并开创了研究重金属化合物抗癌功效的新思路和新领域[2]。从那时起,重金属化合物在癌症医疗中的价值被重新认识。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民间药方的启发下,研制出以砷(三氧化二砷)和少量轻粉(氯化亚汞)为主要成分的癌灵1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显著,从此含砷化合物正式进入肿瘤内科的规范用药之中[3]。中医外科学的治则强调消、托、补三法的应用,而结合丹药在中医外科学领域的应用,如何将丹药在中医外科学消、托、补三法指导下的治疗特色拓展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丹药的开发过程,借助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法探索丹药的用药规律,总结丹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从而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更好地发挥丹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药 中国传统医学 内治法 消托补法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3
作者 褚雪镭 毛昀 +5 位作者 薛鹏 李林潞 陈美池 袁淳晟 秦晓艳 朱世杰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08-415,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晚期结肠癌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库,纳入连续两周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共105例。根据...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晚期结肠癌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库,纳入连续两周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共105例。根据化疗平均相对剂量强度(ARDI)进行分组,评估不同化疗剂量强度的人群差异、治疗方案、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RDI对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剂量强度组31例(ARDI≥80%),中剂量强度组34例(80%<ARDI<60%),低剂量强度组40例(ARDI≤60%)。高剂量强度组、中剂量强度组和低剂量强度组间年龄(χ^(2)=13.20,P=0.010)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χ^(2)=7.99,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青中年人占比高,老年人占比低(χ^(2)=12.63,P=0.002);与中剂量强度组比较,低剂量强度组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低,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高(P=0.013)。3组间化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8,P=0.027),高剂量强度组与低剂量强度组的化疗方案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09)。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接受联合化疗方案的占比分别为96.77%(30/31)、82.35%(28/34)、80.00%(32/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化疗药物减量的发生率分别为93.55%(29/31)、100%(34/34)、100%(40/40),化疗延迟的发生率分别为41.94%(13/31)、79.41%(27/34)、87.50%(35/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2.58%(7/31)、14.71%(5/34)、2.50%(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27);高、中、低剂量强度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55%(29/31)、91.18%(31/34)、87.50%(3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714)。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差值分别为2.09、0.47、-0.7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P=0.006),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的差值更大(χ^(2)=23.12,P=0.0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差值分别为2.30、0.00、-0.21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12),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的差值更大(χ^(2)=21.40,P=0.010)。3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61.90%,65/105)、白细胞减少(39.05%,41/105)、中性粒细胞减少(29.52%,31/105)、恶心(36.19%,38/1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化疗ARDI阈值为64%时预测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0,敏感性为92.30%,特异性为52.10%。结论真实世界中接受高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下降明显;接受低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基线状态较差,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与高剂量强度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剂量学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