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
1
作者 廖周洋 杨大荣 +7 位作者 孔德斌 官云芳 张颖 曾洁 王戌勃 袁煜林 邓忠坚 张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8-2147,共10页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 为阐明青藏高原地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梯度间的相关性,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调查海拔范围为1600~3800 m。基于alpha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使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解等方法探讨了海拔梯度对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东南缘具有较高的昆虫多样性,4次野外调查共采集到昆虫5141头,隶属于13目80科;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昆虫群落组成具有差异,相比于高海拔区域,低海拔区域拥有更多的昆虫类群,这可能是由于低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和生境异质性,可为不同昆虫类群提供适宜生境。②昆虫alpha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能是由海拔升高引起的温度降低以及植被类型的转变导致。③不同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36~0.56之间,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或中等相似;除低海拔区域外,相邻海拔梯度间昆虫群落的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一趋势可能是由海拔梯度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变以及物种对特定海拔的适应性分化引起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低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昆虫多样性,不同海拔梯度具有各自的优势昆虫类群,不同海拔梯度间的多样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周转而非嵌套导致。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青藏高原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物种周转
下载PDF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宜生境分布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煜林 吕建平 +4 位作者 潘嫦艳 廖周洋 侯墨林 邓忠坚 张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71-3580,共10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生境分布变化,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和监测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和ArcGIS 10.7,模拟...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生境分布变化,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和监测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和ArcGIS 10.7,模拟草地贪夜蛾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生境分布变化。【结果】将9种物种分布模型进行组合,得到组合模型AUC、TSS和Kappa均值分别为0.994、0.980和0.943,其中,广义线性模型(GBM)、广义增强模型(GLM)、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是预测草地贪夜蛾生境分布的最优模型,表现最差的模型是表面分布区分室模型(SRE),未能通过模型精度检验。影响草地贪夜蛾分布的4个重要环境变量因子为坡度、海拔、年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当前时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生境面积为32.94万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83.61%。在未来气候模拟条件下,适生区面积扩张,尤其是低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张,扩张均值分别为27.84%和12.80%;非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减少,下降均值分别为19.69%和32.92%。【结论】基于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预测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张,非适生区面积收缩,适生区有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虫害的风险增大,应密切监控虫灾严重区域及新发地的虫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BioMod2组合模型 生境分布变化 风险防控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格局变化研究
3
作者 袁煜林 吕建平 +2 位作者 高一心 邓忠坚 张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3期119-127,共9页
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结合当前及CMIP5未来气候,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 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结合当前及CMIP5未来气候,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AUC值为0.903,表明MaxEnt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影响草地贪夜蛾的4个最重要环境变量为:年均气温、最高气温、海拔与坡度。在当前状态下,适生区总面积为27.12万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68.83%。在2050年的RCP 2.6和RCP 8.5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比当前扩张13.92%和16.35%;在2070年的RCP 2.6和RCP 8.5情景下,适生区面积比当前分别扩张16.65%和16.25%。基于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适生区有向高纬度和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危害的风险增大,应密切监控虫灾严重区域及新发地的虫情发展,并进一步加大对该种入侵农业害虫的研究和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分布格局 风险防控 云南省
下载PDF
利用NiSe/MWCNT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检测对硝基苯酚
4
作者 袁煜林 吴鹭鹰 +6 位作者 黄伊晨 王言思 常紫阳 李志杰 冯皓 雷蕙疑 李俊华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154-156,共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硒化镍(NiSe),将其与多壁碳米管(MWCNT)超声得到性能稳定的NiSe/MWCNT复合纳米材料。以NiSe/MWCNT为修饰电极,构建了可用于对硝基苯酚定量检测的电化学新方法。采用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对所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硒化镍(NiSe),将其与多壁碳米管(MWCNT)超声得到性能稳定的NiSe/MWCNT复合纳米材料。以NiSe/MWCNT为修饰电极,构建了可用于对硝基苯酚定量检测的电化学新方法。采用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对所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所制备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和优化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4-NP)在NiSe/MWCNT修饰电极有一个氧化峰、两个还原峰;其中第二个还原峰最明显,利用该峰可对4-NP进行定量检测。在优化条件为pH值5.0的B-R缓冲液中,当富集电位为1.0 V,富集时间为2 s,4-NP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8.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关系,检出限可达3.0×10^(-6) mol/L;该电极在结构类似物2,4-二硝基氯苯存在的条件下还能表现良好的检测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镍 碳纳米管 对硝基酚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ZZY0.2“型光电自准直仪
5
作者 袁煜林 《计测技术》 1991年第2期32-34,43,共4页
关键词 光电自准直仪 误差分析 准直仪
全文增补中
ZZY0.2“型光电自准直仪的微机化
6
作者 袁煜林 《云光技术》 1990年第2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光电自准直仪 准直仪 微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