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孙叔敖举于海”的“海”不在江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袁纯富
-
机构
沙市市博物馆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0期80-81,共2页
-
文摘
《江汉论坛》1985年第11期发表了《也谈孙叔敖的籍贯》一文(下简称《也谈》),对孙叔敖的籍贯再次进行了论述,得出了孙叔敖不是河南期思人的结论,本人对此表示赞同.但是,该文认为:"孙叔敖,举于海"的"海",是指今湖北荆门、江陵交界处的海子湖,即白土里,又称孙家山.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
关键词
江陵城
湖北荆门
先秦时期
河南
白土
东周时期
江汉
古遗址
楚庄王
子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出土文物看古沙市位置的变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袁纯富
范志谦
-
出处
《江汉考古》
198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
文摘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明,沙市至少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沙市市区有了大的发展,总面积已达1283平方公里,人口243,792人(截止于1982年7月1日),是湖北省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新兴轻纺工业城市。探明沙市市镇历史区域及其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市政建设,而且对于修好地方史志,亦有稗益。故撰此稿求教于读者。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演变过程
文献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时期
江陵城
南移
沙市
便河
隋唐时期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孙叔敖籍贯小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1年第6期89-89,共1页
-
文摘
孙叔敖的籍贯,旧史学者认为是河南固始县人。这是根据《荀子·非相》篇:“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东汉邯郸淳《楚相孙叔敖碑》也提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六国时,期思属楚”。1976年新版《辞海》历史分册仍沿此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据《史记·滑稽列传》载:“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死。
-
关键词
籍贯
固始县
史记
淮南子
六国
荀子
史学
滑稽
列传
邯郸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也谈宜城楚皇城出土的二方印章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江汉考古》
1987年第1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江汉考古》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谈宜城楚皇城出土的二方印章》一文(以下简称《印章》文),对出土的“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的官制沿革、地位,以及时代进行了较详的论述,读后颇有收益。但我对《印章》文中关于偏将军一职始于新莽,“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偏将军官秩应与大将(军)同;“晋蛮夷率善邑长”印中之“蛮夷”当为南郡蛮。这四点有不同看法,想提出来与《印章》文作者商榷。
-
关键词
将军
宜城
后汉书
官秩
战国时期
江汉
楚皇城
印章
史记
大司马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明代首辅张居正之砚及其墓葬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袁纯富
范志谦
-
出处
《江汉考古》
1986年第1期80-81,共2页
-
文摘
今湖北沙市为明代江陵县辖镇,是明代首辅张居正的家乡。他死后归葬于今沙市西北荆沙大队张家台。虽然他的墓陵在文革中已遭至破坏,但至今仍尚保留有珍贵明代文物和碑刻资料。现将张居正遗存下来的主要文物——端砚及其墓葬有关的史迹分别简述如下: 一、张居正之砚沙市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首辅张居正端砚,是一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砚,此砚正方形,长30.2厘米,宽30.2厘米,厚4厘米,石色苍黑。砚面额二龙戏珠,左右两边龙身盘绕,并刻有卷云花纹。
-
关键词
张居正
首辅
明万历
江陵
碑刻
史迹
明代礼制
神宗
公元
文物价值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荆江的历史状况及其综合治理
- 6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1986年第5期30-32,共3页
-
文摘
荆江是长江的一段,它上起湖北杖城,下迄湖南城陵矶。这段河流迂回曲折,河曲带宽广,来水来沙量大。随着泥沙的淤积,河床日益抬高,堤防也逐年增高,形成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局面。虽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这段河流作了大量的治洪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从根本上说来,荆江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胁尚未解除。本文试图结合荆江的历史状况,对荆江河段的综合治理提出几点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
关键词
荆江
治理
历史
江汉平原
长江
河流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楚章华台地理位置考
- 7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51-52,59,共3页
-
文摘
关于春秋时期楚灵王的章华台究竟今在何处,历史上大抵有六说:一说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城内;二说在今安徽毫县东南古城父境内;三说在今湖南华容县;四说在今湖北沙市内,五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古汝阳城内;
-
关键词
章华台
湖北潜江
春秋时期
潜江县
城父
汝阳
夏水
水经注
古华
沙市市
-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张居正为什么不起用海瑞
- 8
-
-
作者
袁纯富
伍宗玉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91-94,共4页
-
文摘
张居正(公元一五二五年——一五八二年)与海瑞(公元一五一四年——一五八七年)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而且都被后人誉为一代“名相”、“清官”和政治改革家。但是,自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任内阁首辅以来,却对早已在沿海一带推行“一条鞭法”的政治改革家海瑞不起用。这是什么原因?这个迷至今在史学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就这个课题加以论述,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据《明史·张居正传》记:“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
-
关键词
内阁首辅
政治改革
徐阶
张文忠公全集
翰林院编修
吕调阳
隆庆
太岳集
戒庵老人漫笔
吴时来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江陵附近长江注入汉水河道复原
- 9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61-163,共3页
-
文摘
江陵附近江水东北入汉水是我国历史上楚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它曾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水运交通,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因此,探明这条已湮没的故河道,不仅有助于对楚国历史研究,而且对于今后这一地区恢复“两沙运河”。
-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江陵城
水运交通
夏水
鲁定公
竟陵县
经济发展
舟兵
水经注
中国历史地图集
-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屈原出生地考
- 10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3-45,共3页
-
文摘
屈原生于战国后半期(公元前340年)的楚国。他的出生之地,过去史学者认为是在今湖北秭归县。这是根据《水经注·江水》引:“袁山松日:‘屈原有贤秭,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
-
关键词
屈原作品
袁山松
水经注
左徒
战国时期
文变染乎世情
捣衣
熊绎
楚辞补注
江陵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沙市市历史地貌及其演变过程
- 11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
文摘
沙市地处古云梦泽西部边缘,濒临长江,当水陆之冲,物产富丰,为湖北名市之一,以市容繁华、新兴轻纺工业城市称著于世。探明沙市历史地貌及其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对当地历史的了解,而且直接关系着该市的市政建设。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加以探索.
-
关键词
沙市市
地貌形态
云梦泽
江陵城
轻纺工业
夏水
水经注
江中
豫章台
市北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国历史上治理荆江措施的利病--兼谈主泓南移
- 12
-
-
作者
袁纯富
-
机构
沙市市博物馆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1985年第4期40-42,共3页
-
文摘
历史上治理荆江人抵是自东晋开始的。从那个时期至明清,人们对治理荆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当时采取的一些措施都有利有病.分析这些利病,对于我们今天治理和开发荆江,是大有裨益的。
-
关键词
荆江
治理
历史
南移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楚文王始都郢在当阳季家湖古城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袁纯富
-
出处
《荆州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76-78,共3页
-
文摘
<正> 《史记·楚世家》记楚文王始都郢的地方,历史文献一般都认定在今湖北江陵城北纪南城。此说以目前考古资料看,甚难成立。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江陵纪南城遗址从城内的文化堆积、城门和宫殿基址的发掘和城外遗物的文化内涵看,都证明现在规模的城垣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所形成的。①所谓楚文王(一说楚武王)始都郢是在纪南城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童书业先生在《春秋楚郢都》一文中,用了许多史料,否定春秋时楚郢都在江陵,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把春秋楚郢都定在“汉水中游一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
关键词
楚国
楚文王
国都
郢
春秋
季家湖
当阳地区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
-
题名试论江汉地区原始文化的地理诸问题
- 14
-
-
作者
袁纯富
范志谦
-
出处
《考古》
1987年第9期803-807,共5页
-
文摘
建国以来,湖北考古工作证实了我国江汉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据截止目前为止的不完全统计,在湖北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约450余处,其中尤以江汉地区分布为密(图一)。这说明在江汉地区的古人,为此地原始经济和农耕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生息,并以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发展古代的文化。
-
关键词
江汉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屈家岭文化
原始文化
江汉平原
古文化遗址
地区分布
丘陵地区
自然地理条件
平原地区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