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3 位作者 尹维刚 林荣 毛海蛟 常希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结果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胫前动脉 岛状皮瓣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0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回顾国内外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讨论了目前报道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并对优化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小腿 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常希会 尹维刚 +1 位作者 史增元 袁辉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3,267,共5页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夹角α及与冠状面夹角β,纵轴长度,导针易穿出骨皮质的薄弱区及穿出点与耻骨结节的距离,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2)34侧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进针点毗邻,模拟置钉,经X线、CT扫描验证结果。结果进钉点位于髂结节和坐骨结节连线与髂前上棘和坐骨大切迹顶点连线的交点,出钉点于耻骨结节下方,男(6.62±2.79)mm,女(11.71±1.66)mm,α(50.62±3.55)°,β男(22.32±3.66)°,女(19.57±2.07)°;纵轴长,男(108.64±5.49)mm,女(100.92±6.25)mm。以上数据除角α外男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验证结果及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髋臼前、后柱均骨折时,在后入路复位固定后柱的同时,经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安全、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手指指腹皮肤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袁辉宗 徐吉海 +5 位作者 滕晓峰 何信坤 李斯宏 蔡利兵 陈宏 王欣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5期459-460,共2页
手指指腹中小面积皮肤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伴有骨或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行游离植皮难以成活,通常需行皮瓣修复.但无论植皮还是皮瓣,都必然会导致额外的供区损伤.近年来皮肤组织工程及材料学的发展,使得应用人工真皮材料修复... 手指指腹中小面积皮肤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伴有骨或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行游离植皮难以成活,通常需行皮瓣修复.但无论植皮还是皮瓣,都必然会导致额外的供区损伤.近年来皮肤组织工程及材料学的发展,使得应用人工真皮材料修复手指部位中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逐渐增多[1~4].本次研究将本院应用人工真皮(皮耐克)修复手指部位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面积 人工真皮 游离植皮 皮瓣修复 皮耐克 深层组织 皮肤缺损 供区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VEGF基因转染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皮瓣的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杰 赵胜利 +3 位作者 蔡晓明 袁辉宗 李俊杰 竺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1期36-40,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大鼠缺血皮瓣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诱导分化大鼠EPCs,脂质体介导VEGF转染EPCs。Wistar大鼠制... 目的分析基于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大鼠缺血皮瓣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诱导分化大鼠EPCs,脂质体介导VEGF转染EPCs。Wistar大鼠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分为对照组、VEGF-EPCs组、NC-EPCs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氯化锂(LiCl)组。VEGF-EPCs组与NC-EPCs组皮瓣分别注射PcDNA3.1(+)/VEGF165质粒、PcDNA3.1(+)/NC空载对照质粒,对照组注射PBS溶液,LiCl组注射LiCl。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观察大鼠皮瓣存活情况;激光多普勒血液检测仪检测皮瓣蒂部血流;HE染色计算皮瓣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瓣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镜下观察分离培养的EPCs外观呈“铺路石”状,经鉴定符合EPCs表面抗原。VEGF-EPCs组、NC-EPCs组、LiCl组血清VEGF水平、皮瓣存活率、PU值、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且VEGF-EPCs组高于NC-EPCs组、Li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EPCs组与LiC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EPCs组、NC-EPCs组、LiCl组β-catenin、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LiCl组高于VEGF-EPCs组与NC-EPCs组,VEGF-EPCs组高于NC-EP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源EPCs移植能促进大鼠缺血皮瓣的存活,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微血管密度,其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皮瓣移植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 Β-连环蛋白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康贵 龙国华 +4 位作者 马文娟 王威 谭财福 袁辉宗 魏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12例。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手指屈伸功能。...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12例。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手指屈伸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均无针道感染及克氏针退出,手指屈伸活动自如,无明显瘢痕形成。末次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结论对于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端挤对捏、成角折顶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辉宗 史增元 +2 位作者 尹维刚 毛海蛟 董文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动脉 外科皮瓣 胫骨 尸体解剖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 被引量:2
8
作者 俞淼 史增元 +2 位作者 毛海蛟 董文伟 袁辉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至2012年,对11例14指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指尖采用软组织帽回植术治疗。结果回植指尖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7例9指(4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术后手指平均短缩5.1mm... 目的探讨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至2012年,对11例14指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指尖采用软组织帽回植术治疗。结果回植指尖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7例9指(4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术后手指平均短缩5.1mm,外形和指甲生长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指端两点分辨觉5.0~7.0mm。结论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术式简单,效果满意,保留了指甲复合体,是治疗指尖离断尤其是无再植条件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回植术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辅助下滑膜清理加关节囊修复治疗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辉宗 滕晓峰 +2 位作者 陈宏 王欣 徐吉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1-786,共6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下尺桡关节(DRUJ)稳定或轻度不稳IB型(Palmer分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单纯IB型TFC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下尺桡关节(DRUJ)稳定或轻度不稳IB型(Palmer分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单纯IB型TFC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38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术中腕关节镜下探查明确为IB型损伤后予关节清理,3—0普迪斯缝线outside—in法修复TFCC。术后过肘长臂石膏托前臂旋转中立位固定3周,后更换短臂石膏托继续固定腕关节2~3周。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发生。末次随访时,13例腕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9例仍有轻度活动时疼痛。末次随访时的VAS由术前(2.7±0.9)分降至(1.2±1.0)分(P〈0.05);握力由术前(20.6±8.3)kg提高至(22.5±8.5)kg(P〈0.05);腕关节屈伸、桡尺偏及前臂旋转分别由术前的(116.4±26.0)°、(36.7±10.7)°、(137.9±29.1)°提高至(119.4±22.8)°(P〉0.05)、(40.0±10.6)°(P〈0.05)、(148.9±21.4)°(P〈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67.3±9.6)分提高至(84.4±6.7)分(P〈0.05),其中优13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为88%;DASH评分由术前(34.6±10.2)分改善至(10.4±6.5)分(P〈0.05)。结论对于DRUJ稳定或轻度不稳IB型TFCC损伤,采用腕关节镜下滑膜清理加关节囊修复,结合积极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腕关节疼痛,提高腕关节桡尺偏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和握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损伤 关节镜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 被引量:9
10
作者 滕晓峰 陈宏 +1 位作者 王欣 袁辉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3-780,共8页
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和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34例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1—44岁,平... 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和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34例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1—44岁,平均28.9岁。右侧21例,左侧13例。按照Herbert腕舟骨骨折分型:B2型25例,B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d,平均3.2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16例)和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组(B组,18例)。A组中4例采用镜下自体髂骨植骨,3例镜检发现舟月韧带损伤予以I期克氏针固定舟月关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11.2)min和(42.5±9.7)min(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3.9±1.4)d和(4.1±1.5)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8±1.4)周和(13.2±2.4)周(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VAS分别为(1.1±0.6)分和(1.8±0.7)分(P〈0.01),DASH评分分别为(14.1±5.3)分和(17.2±7.8)分(P〉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2.1±6.6)分和(85.4±7.5)分(P〈0.05)。A组1例发生早期克氏针松动;B组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残留舟月不稳定(P〉0.05)。结论对于有移位的新鲜腕舟骨骨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较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更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损伤 舟骨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辅助尺骨头Wafer切除术与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宏 滕晓峰 +1 位作者 袁辉宗 阮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9-954,共6页
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尺骨头Wafer切除术与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26例,女19例;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右侧31例,左侧1... 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尺骨头Wafer切除术与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26例,女19例;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右侧31例,左侧1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2例患者关节镜下行尺骨头Wafer切除(切除术组),23例患者行开放尺骨截骨短缩钢板内固定手术(截骨术组)。术前行X线检查评估尺骨正变异的高度及MRI初步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月骨和三角骨的损伤情况。术中采用腕关节镜检查关节内情况,清理增生滑膜并修复损伤的TFCC,术后所有患者腕关节内均注入富血小板血浆(PRP),定期随访并拍X线片观察尺骨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切除术组与截骨术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切除术组有20例患者获平均13.7个月随访,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0.3±6.2)分,其中优7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18/20);截骨术组有22例患者获平均14.3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有3例患者随访半年内仍有轻度疼痛;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5.1±5.9)分,其中优6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两组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正变异高度≤3 mm时,采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Wafer切除术较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截骨术 富血小板血浆 尺骨撞击综合征 尺骨头Wafer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滕晓峰 袁辉宗 陈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例舟骨腰部骨折SN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2岁。右腕9例,左腕6例...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例舟骨腰部骨折SN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2岁。右腕9例,左腕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72个月,平均18个月。腕关节镜下检查评估腕关节炎累及的范围:SNACI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对Ⅰ期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桡骨茎突切除,舟骨硬化骨去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对Ⅱ期、Ⅲ期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摘除大部分舟骨,头状骨与月骨融合固定。记录骨折及融合头月关节愈合时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握力;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23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Ⅰ期骨性愈合,SNACI期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7周,Ⅱ期、Ⅲ期患者头月关节融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1周。VAS由术前(5.9±0.8)分降至(1.6±0.9)分;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分别由术前的(38.7±6.3)°、(28.6±11.2)°、(19.8±1.4)°、(22.7±5.7)°提高至(54.1±5.8)°、(43.3±9.3)°、(22.0±1.9)°、(30.3±4.3)°;握力由术前(10.7±2.4)kg提高至(15.0±1.9)kg(P均〈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57.9±7.3)分提高至(84.5±6.9)分(P〈0.05),其中优1例,良9例,可5例。结论对于SNAC患者,需要通过腕关节镜下评估明确分期,对Ⅰ期患者行腕关节镜下舟骨植骨,对Ⅱ期、Ⅲ期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摘除大部分舟骨,头状骨与月骨融合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不愈合 关节镜检查 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宏 何信坤 +2 位作者 滕晓峰 袁辉宗 阮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8-1045,共8页
三角纤维复合体(TFCC)是下尺桡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TFCC损伤是导致腕尺侧疼痛常见的原因。TFCC损伤可导致腕部乏力、疼痛、活动受限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随着对TFCC解剖和生物力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TFCC损伤分型也在不断变化,其修复... 三角纤维复合体(TFCC)是下尺桡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TFCC损伤是导致腕尺侧疼痛常见的原因。TFCC损伤可导致腕部乏力、疼痛、活动受限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随着对TFCC解剖和生物力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TFCC损伤分型也在不断变化,其修复方式也在不断改善,但仍没有“金标准”。笔者就TFCC解剖、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型及治疗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TFCC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性单纯月骨无菌性坏死分期及治疗方法选择
14
作者 陈宏 何信坤 +1 位作者 滕晓峰 袁辉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8-592,共5页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临床上导致腕部疼痛的常见原因。经历超过1个世纪的研究,关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虽然都有进展,但是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创伤导致月骨血供破坏是造成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之一...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临床上导致腕部疼痛的常见原因。经历超过1个世纪的研究,关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虽然都有进展,但是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创伤导致月骨血供破坏是造成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之一。根据不同分类,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但仍无统一和明确的治疗方案。腕关节镜技术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方法。笔者从创伤性单纯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不同分期、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月状骨 腕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