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寓言与宗教情怀——论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创作 |
袁雪生
傅淑琴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2
|
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论自传中的自我书写问题 |
袁雪生
古晓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6
|
|
3
|
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 |
袁雪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4
|
裘帕·拉希莉《疾病解说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袁雪生
彭霞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5
|
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
袁雪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6
|
寻找一种生存方式——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深层蕴涵 |
袁雪生
官芬芬
|
《求索》
CSSCI
|
2004 |
2
|
|
7
|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
袁雪生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8
|
以死亡探寻生命的意义——评菲利普·罗斯的《凡夫俗子》 |
袁雪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9
|
自我书写与身份建构——论《富兰克林自传》的主题 |
袁雪生
傅淑琴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
袁雪生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1
|
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鱼王》 |
袁雪生
付淑琴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网络时代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 |
袁雪生
|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
2008 |
4
|
|
13
|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
袁雪生
付淑琴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3 |
1
|
|
14
|
简析杰汉·莱马扎尼的诗学思想 |
袁雪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5
|
永远的神话——评《富兰克林自传》 |
袁雪生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6
|
从内部研究走向文化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的转向与回归 |
袁雪生
|
《学术论坛》
|
2004 |
0 |
|
17
|
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
袁雪生
傅淑琴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文化研究的渊源及发展 |
袁雪生
|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
袁雪生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0
|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宗教道德观 |
傅淑琴
袁雪生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