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寓言与宗教情怀——论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7
1
作者 袁雪生 傅淑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小说 道德寓言 宗教情怀
下载PDF
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论自传中的自我书写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袁雪生 古晓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期146-149,共4页
自传的自我书写是自传作家展示自我生命历程、揭示自己思想观念的过程,它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自传作家通过复杂自我的转变,使自我的真实性在自传事实与自我夸张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自我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展现。自传的自... 自传的自我书写是自传作家展示自我生命历程、揭示自己思想观念的过程,它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自传作家通过复杂自我的转变,使自我的真实性在自传事实与自我夸张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自我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展现。自传的自我书写在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影响中、在内在真实与外在虚构的矛盾冲突中、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作家与读者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自传作家在自传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诗性而又真实的自我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诗性 真实 自我书写
下载PDF
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 被引量:20
3
作者 袁雪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小说以幽灵作为主人公身份的隐喻,探讨了种族和道德双重语境下的个体生存悖论,并对时代的道德现状、社会偏见、人性的污秽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在探索当下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洞...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小说以幽灵作为主人公身份的隐喻,探讨了种族和道德双重语境下的个体生存悖论,并对时代的道德现状、社会偏见、人性的污秽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在探索当下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洞察人性的不同层面。作者通过描写西尔克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自我满足与最终的精神放逐乃至血债血偿的悲惨境遇,表明了在一个种族和身份至关重要的国度里,任何形式的逃离和逾越都无法到达安宁的精神家园。小说展示了一个现代美国的希腊式悲剧,塑造了一个无法逃脱自我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的污秽》 身份隐喻 生存悖论 道德现状
下载PDF
裘帕·拉希莉《疾病解说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袁雪生 彭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疾病解说者》讲述了一对出生于美国的印度移民后裔达斯夫妇举家回乡探亲旅游的故事。达斯夫人向汽车司机兼疾病解说者卡帕西坦白隐藏八年的出轨生子的秘密,试图从他那获得心理疾病的医治。以文学伦理学批... 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疾病解说者》讲述了一对出生于美国的印度移民后裔达斯夫妇举家回乡探亲旅游的故事。达斯夫人向汽车司机兼疾病解说者卡帕西坦白隐藏八年的出轨生子的秘密,试图从他那获得心理疾病的医治。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疾病解说"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不同伦理结,剖析拉希莉作品深处的伦理主旨:需要疾病解说的现代社会个体,只有肩负伦理责任,才能找到治病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帕·拉希莉 《疾病解说者》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雪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腐成人世界的拒斥寄予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战后美国文学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生态批评 回归 童年 自然
下载PDF
寻找一种生存方式——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深层蕴涵 被引量:2
6
作者 袁雪生 官芬芬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归宿、探索着个体的人生价值。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实质上构建了一种实践性的生存方式 :它崇尚行动哲学 ,坚持勇气原则 ,弘扬抗争精神 ,从而为处于文化荒原的现代西方人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生存方式 行动 勇气 抗争
下载PDF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雪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充满着对传统犹太文化的继承与悖离,刻画了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其中包含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充满着对传统犹太文化的继承与悖离,刻画了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其中包含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罗斯的小说创作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他在演绎犹太民族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在刻画犹太人在他者的国度里流浪、飘泊、受难、困惑以及难以实现自我解放的困境的同时,也在诠释整个人类的生存处境。罗斯在小说中刻画的不只是具有民族特性的犹太人,而是具有人类共同特性的普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伦理拷问 道德冲突 命运反思
下载PDF
以死亡探寻生命的意义——评菲利普·罗斯的《凡夫俗子》 被引量:9
8
作者 袁雪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菲利普.罗斯的《凡夫俗子》(Everym an)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历程。主人公凡夫俗子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疾病和痛苦,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感受到生命结束、死亡到来的可怕,但他最终超越了对肉体毁灭的恐惧与拒斥,以莫... 菲利普.罗斯的《凡夫俗子》(Everym an)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历程。主人公凡夫俗子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疾病和痛苦,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感受到生命结束、死亡到来的可怕,但他最终超越了对肉体毁灭的恐惧与拒斥,以莫大的勇气正视肉体的死亡,以坦然的态度接受生命的终点。罗斯对主人公的刻画已经超越了前期小说创作中种族和身份的主题,凡夫俗子的人生历程不但展示了现代人类生存的处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死亡必然性的一种接受和认可。肉体的毁灭是人生的结束,但生命的意义却是人类的全部。罗斯将主人公的生存与死亡置于整个人类命运的大背景下,以一个凡夫俗子的死亡探寻着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凡夫俗子》 死亡 生命
下载PDF
自我书写与身份建构——论《富兰克林自传》的主题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雪生 傅淑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富兰克林自传》通过不同的话语叙述对自我进行了书写,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从印刷工走向了公益人,最后以国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富兰克林完成了从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的转变。富兰克林的身份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了理想... 《富兰克林自传》通过不同的话语叙述对自我进行了书写,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从印刷工走向了公益人,最后以国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富兰克林完成了从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的转变。富兰克林的身份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了理想的平衡,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说话人与听众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他的多重身份不仅反映了特定时代中自我的觉醒,代表着个人的成功,也注入了全新的启蒙思想,它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一个国家的身份、一个时代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自传》 自我书写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雪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2-125,共4页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小说 伦理道德 犹太文化
下载PDF
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鱼王》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雪生 付淑琴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鱼王》 阿斯塔菲耶夫 大自然 苏联 环境保护 小说
下载PDF
网络时代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雪生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08年第2期39-40,共2页
文章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构式教育理念、整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培... 文章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构式教育理念、整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英语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雪生 付淑琴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23-125,共3页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主体自我人格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死亡意识既体现了作者自我人生的深层心理学上的精神冲突,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所处逆境的不懈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意识 精神冲突 抗争 小说
下载PDF
简析杰汉·莱马扎尼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雪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诗学思想 弗吉尼亚大学 英语诗歌 耶鲁大学 后殖民文学 大学教授 学士学位 牛津大学
下载PDF
永远的神话——评《富兰克林自传》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雪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不但记录了富兰克林的自我奋斗与事业成功的历程,并且在表层的奋斗与追求之下还潜藏着另一个深度模式。自传中充满隐喻的自传话语的叙述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价值和信念,也创造了一个象征美国式成...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不但记录了富兰克林的自我奋斗与事业成功的历程,并且在表层的奋斗与追求之下还潜藏着另一个深度模式。自传中充满隐喻的自传话语的叙述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价值和信念,也创造了一个象征美国式成功的神话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自传》 叙述 深度模式 神话
下载PDF
从内部研究走向文化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的转向与回归
16
作者 袁雪生 《学术论坛》 200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20世纪西方文论在经历了“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之后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两大文论主潮开始了对人本身以及对文本“文学性”的探索 ,而它的深层转向———文化转向则将西方文论从占统治地位的内部研究走向了文化研究 ,由此重... 20世纪西方文论在经历了“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之后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两大文论主潮开始了对人本身以及对文本“文学性”的探索 ,而它的深层转向———文化转向则将西方文论从占统治地位的内部研究走向了文化研究 ,由此重新关注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 ,并赋予了文本以开放的社会历史内涵 ,它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是一种深层的转向与历史的回归 ,具有时代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 内部研究 文化研究 转向 回归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17
作者 袁雪生 傅淑琴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促使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迈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英语专业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倡导建构式教育理念、整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促使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迈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英语专业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倡导建构式教育理念、整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英语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高校英语专业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渊源及发展
18
作者 袁雪生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蓬勃兴起的文化研究是当下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它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层层波澜,一种文化的“狂欢”似乎大有遮蔽一切之势,由此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争论。文章旨在追溯文化研究的渊源,阐明文化研究的定义,理清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 蓬勃兴起的文化研究是当下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它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层层波澜,一种文化的“狂欢”似乎大有遮蔽一切之势,由此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争论。文章旨在追溯文化研究的渊源,阐明文化研究的定义,理清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并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进行探讨,强调文化研究的中国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渊源 文学研究 中国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 审美特征 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19
作者 袁雪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3-27,共5页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自传 传统 现代 转向
下载PDF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宗教道德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淑琴 袁雪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3-5,共3页
富兰克林深受清教文化的熏陶,却又不是地地道道的清教徒;他曾经批判自然神论的观点,却又成为了一个自然神论者。本文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道德和伦理思想充满着矛盾、对立与冲突。但是,富兰克林对清教思想的有机的吸收、对自然神论辩... 富兰克林深受清教文化的熏陶,却又不是地地道道的清教徒;他曾经批判自然神论的观点,却又成为了一个自然神论者。本文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道德和伦理思想充满着矛盾、对立与冲突。但是,富兰克林对清教思想的有机的吸收、对自然神论辩证的利用、对一切宗教的理性思辨使他形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仁慈宽容的宗教观念和理性实用的道德观,由此实现了宗教理念下的道德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 清教徒 自然神论者 道德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