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油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袁骐 蒋玫 王云龙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9,46,共4页
根据2 0 0 0~2 0 0 3年春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油类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域油污染的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调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海水中油含量分布范围为0 .0 11~0 .3 8mg/L ,平均含量为0 .0 89mg... 根据2 0 0 0~2 0 0 3年春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油类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域油污染的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调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海水中油含量分布范围为0 .0 11~0 .3 8mg/L ,平均含量为0 .0 89mg/L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0 .0 90mg/L ,夏季平均含量0 .0 79mg /L ;主要污染区域位于长江口近岸及舟山、大衢山等岛屿附近。2 0 0 3年沉积物油类年平均含量为92 .94×10 - 6 ,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86.85×10 - 6 ,夏季为95 .2 0×10 - 6 m ,长江河口水域平均含量最高。水体中油含量和沉积物总油含量之间不存在镜像关系。以《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计算,调查区域水体单项指数大多高于1,平均值为1.73 ;沉积物单项指数都小于1,平均为0 .19;无论水体还是沉积物,均以长江河口水域的污染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 总油 沉积物 分布特征 单项指数
下载PDF
N和P对东海中北部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骐 王云龙 沈新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采用通径方法分析2001~2003年春夏季数据,在众多环境因子中,N、P含量及其组成与浮游植物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变化的首要因子.硅藻和甲藻对各种N的利用能力不同...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采用通径方法分析2001~2003年春夏季数据,在众多环境因子中,N、P含量及其组成与浮游植物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变化的首要因子.硅藻和甲藻对各种N的利用能力不同,是硅藻在调查海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季节中,硅藻和甲藻利用不同层次的氮盐,减少了两者间的竞争压力.高NO3-N/TIP对某些种类具有抑制作用,对甲藻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NO3-N/TIP在10~20、NH4-N/TIP或NO2-N/TIP小于1时,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最为丰富.NO2-N/TIP对硅藻的种类数变化几乎没有影响,而与甲藻的种类数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中北部 浮游植物 氮磷组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东海近岸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袁骐 王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6-40,共5页
研究了东海区沿岸水域主要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后得出鱼体中的总石油烃含量为1.40-21.84毫克/千克(干重,下同),双壳类的含量范围为13.85-88.63毫克/千克,甲壳类的含量范围为9.37-59.35毫克/千克,头足... 研究了东海区沿岸水域主要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后得出鱼体中的总石油烃含量为1.40-21.84毫克/千克(干重,下同),双壳类的含量范围为13.85-88.63毫克/千克,甲壳类的含量范围为9.37-59.35毫克/千克,头足类的含量范围为5.40-9.06毫克/千克。污染海区与其它海域相比,生物体内总石油烃的含量相差极大。外海采集的鱼类样品平均含量为3.41毫克/千克,而在西沪港下山所采集的鱼类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7.58毫克/千克。通过分析调查海域中几种主要生物的石油烃富集系数,富集系数最高可达794.3。东海沿岸石油污染主要可能是由船舶排放的含油废水造成的,并且在局部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总石油烃含量 富集系数
下载PDF
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4
4
作者 袁骐 沈新强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266-270,共5页
本文利用Access 2 0 0 0建立数据的分类输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外部数据导入功能 ,利用VB ADO数据访问方法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的调用 ,构成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本文利用Access 2 0 0 0建立数据的分类输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外部数据导入功能 ,利用VB ADO数据访问方法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的调用 ,构成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生物体残毒和水文、水质、底质数据的输入 ,分区、分时段统计查询、综合评价、输出打印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可进行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 ,为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生态环境监测 数据库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袁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8-532,共5页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食用标准(200ng·g-1)。从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腹泻性贝类毒素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且在某些地区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腹泻性贝类毒素 四甲基氢氧化胺 9-氯乙基蒽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东海北部肥胖箭虫和百陶箭虫空间分布参数的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骐 王云龙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北部(27°-32°30′N、128°E以西)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运用K、α和β等分布型参数以及Taylor和Iwao模型分析肥胖箭虫和百陶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箭虫和百陶箭虫...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北部(27°-32°30′N、128°E以西)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运用K、α和β等分布型参数以及Taylor和Iwao模型分析肥胖箭虫和百陶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箭虫和百陶箭虫的空间分布都符合负二项分布,最高密集区都为3号样区,春季和冬季呈均匀分布状态;肥胖箭虫主要于夏季高度密集,百陶箭虫的密集时间则为秋季,肥胖箭虫的最高聚集度和最大丰度分属不同季节,而百陶箭虫则同在秋季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箭虫 百陶箭虫 负二项分布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养殖史氏鲟不同部位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骐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测定了史氏鲟不同部位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史氏鲟各部位中常见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但不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和组成差异极其显著,氨基酸总量范围在3.26~105.0mg·g^-1平均氨基酸... 测定了史氏鲟不同部位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史氏鲟各部位中常见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但不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和组成差异极其显著,氨基酸总量范围在3.26~105.0mg·g^-1平均氨基酸含量52.2+36.9mg·g^-1。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略低于其他主要经济鱼类,但呈味氨基酸百分比介于鲷科鱼类和石首科鱼类之间。除了肌肉外,心脏、食道和鳔等部位中必需氨基酸和营养等级较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氨基酸 综合利用 营养等级
下载PDF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49
8
作者 徐兆礼 蒋玫 +3 位作者 晁敏 王云龙 袁骐 陈亚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5.5%,占饵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4.8%;秋季丰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其中,大陆沿岸水和东海外海水交汇区丰度值较其它混合区高。本次调查东海北部(29°~32°N、125°E以西)水域桡足类丰度约为20年前同期的1/3;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的平面分布往往取决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con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桡足类 数量分布 海洋资源 生态特征 分数量 群落特征 种类组成 优势种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种项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9
作者 蒋玫 沈新强 +2 位作者 王云龙 袁骐 陈莲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长江口 鱼卵仔鱼 种类组成 平面分布 水文环境
下载PDF
2010年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史赟荣 晁敏 +4 位作者 全为民 唐峰华 沈新强 袁骐 黄厚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151,共11页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水深、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对河口内部鱼类丰度和栖息密度影响最大,而底层pH值、表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则对河口外部鱼类群落影响最大。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40种)少于1985年5月或6月(69种,62种),而栖息密度(5.20×104ind/km2)高于1985年5月或6月(1.72×104 ind/km2,2.29×104 ind/km2)。本研究表明虽然长江口仍为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但是鱼类群落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结构 栖息密度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北太平洋鱿鱼渔场叶绿素a分布特点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被引量:35
11
作者 沈新强 王云龙 +2 位作者 袁骐 黄洪亮 周爱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根据2001年6~8月对位于39°~43°N,152°E~171°W的北太平洋鱿鱼渔场进行的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植物和鱿鱼捕捞等的调查结果,主要分析北太平洋鱿鱼渔场表层叶绿素a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中心渔场的关系.分... 根据2001年6~8月对位于39°~43°N,152°E~171°W的北太平洋鱿鱼渔场进行的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植物和鱿鱼捕捞等的调查结果,主要分析北太平洋鱿鱼渔场表层叶绿素a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中心渔场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叶绿素a含量变化为0 03~0 32mg/m3,平均为0 13mg/m3,其中中部渔场表层叶绿素a含量值最大,东部渔场次之,西部渔场最低;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布与表层温度、盐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叶绿素a含量高值区对应高温区,冷涡区含量最低,暖涡区含量最高;叶绿素a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西部、中部、东部渔场,表层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植物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表层叶绿素a的分布与鱿鱼中心渔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心渔场主要位于0 1mg/m3叶绿素a等值线舌状部分或叶绿素a水平梯度较大处,渔场中心的叶绿素a值大于0 1mg/m3.叶绿素a分布与环境要素及渔场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可作为鱿鱼渔场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分布特点 北太平洋 鱿鱼渔场
下载PDF
AOX漂白废水对黑鲷鱼卵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12
作者 蒋玫 沈新强 +3 位作者 晁敏 王云龙 袁骐 陈莲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用含AOX的造纸漂白废水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早期仔鱼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OX漂白废水的毒性,黑鲷鱼卵胚胎阶段比早期仔鱼阶段更为敏感.高浓度的AOX漂白废水对鱼卵孵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仔鱼产生尾部畸形和致死现... 用含AOX的造纸漂白废水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早期仔鱼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OX漂白废水的毒性,黑鲷鱼卵胚胎阶段比早期仔鱼阶段更为敏感.高浓度的AOX漂白废水对鱼卵孵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仔鱼产生尾部畸形和致死现象,鱼卵孵化的EC50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18和0~0.087mL/mL;仔鱼72h LC50和96h LC50分别为0.557和0.774mL/mL,72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32和0.001mL/mL,96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03和0.001mL/mL.表明仔鱼对AOX漂白废水的毒性敏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废水 黑鲷 鱼卵 仔鱼 AOX 毒性
下载PDF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COD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磊 王云龙 +2 位作者 蒋玫 袁骐 沈新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5,共7页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春夏季表层、春夏季底层之间COD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春季表层与底层、夏季表层与底层之间COD则无显著差异,春季表、底层COD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均小于夏季,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季研究海域COD污染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9.69%~63.58%,平均贡献为(46.53±4.49)%,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陆地径流输入以及陆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COD与环境因子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时空分布主要受制于长江冲淡水,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主要受营养盐影响,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也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COD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富营养化贡献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水域鱼卵仔鱼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玫 王云龙 +3 位作者 林钦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根据2001年5、8月和2003~2005年间5月和8月分别对洋山港航道水域20个定点测站进行的鱼卵仔鱼调查资料,着重就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特征与洋山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 根据2001年5、8月和2003~2005年间5月和8月分别对洋山港航道水域20个定点测站进行的鱼卵仔鱼调查资料,着重就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特征与洋山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隶属6目19科25种,另有2种未定种。种类数以2005年最高,2004年与2003年持平。2003年和2005年鱼卵仔鱼的种类数比工程前期的2001年有所减少,2004年则与之持平。鱼卵仔鱼的数量年际变化较大,2003年和2005年鱼卵数量均低于2001年,2004年则要高于2001年;仔鱼数量上,2003~2005年均明显低于2001年。从区域分布看,航道区鱼卵仔鱼数量密度最高,其次为港口区,大桥区的数量密度最低。港口航道的开挖建设,其疏浚后海底地形的改变会导致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泥沙回淤,加上抛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鱼类特别是游泳能力较弱的仔、稚幼鱼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施工造成局部地区的流场和生态有较大改变,使得某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亲鱼群体逃离或生殖能力下降,代之以适应能力较强的种群,最终导致优势种群结构的改变较明显。随着工程建设进度的开展,影响程度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鱼卵仔鱼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环境影响
下载PDF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悬浮液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兆礼 许加武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32,共4页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小球藻(Chlorella saccharophila)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的生长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0%和100%疏浚泥的浸出液及100%的悬浮液对小球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球藻的96 h-EC_(50)分别为87...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小球藻(Chlorella saccharophila)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的生长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0%和100%疏浚泥的浸出液及100%的悬浮液对小球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球藻的96 h-EC_(50)分别为87%和99.5%;对大型潘的96 h-LC_(50)分别为87.57%和50.10%,说明长江口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浮游生物毒性极低,且不会对浮游生物产生直接明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浸出液 县浮液 浮游生物 疏浚泥
下载PDF
东海沿岸海域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磊 袁骐 +2 位作者 平仙隐 王云龙 沈新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8-684,共7页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冷原子吸收光度法对2007年6月份在东海沿岸海域采集的牡蛎(Ostreasp.)样品中的Cu、Zn、Pb、Cd、As、Cr、Hg、Ni共8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u...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冷原子吸收光度法对2007年6月份在东海沿岸海域采集的牡蛎(Ostreasp.)样品中的Cu、Zn、Pb、Cd、As、Cr、Hg、Ni共8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u和Zn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重金属的含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海洋贝类的生物质量标准相比,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都还没有超过各自的第二和第三类评价标准,这说明当前东海沿岸海域牡蛎的生物质量总体上尚较好。各类重金属在东海沿岸海域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以长江口含量为最高,其余海域含量较低,各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环境质量较好,第二类环境质量一般,第三类海域环境污染程度较严重,人类活动是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沿岸 牡蛎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在微冻保藏期间的鲜度变化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卫东 陶妍 +1 位作者 袁骐 马继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52,共5页
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3℃的微冻条件下对其进行保藏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保藏期间虾肌肉中的腺苷三磷酸(ATP)及其降解的关联产物如肌苷酸(IMP)、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等进行分析,进而了解鲜度指标... 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3℃的微冻条件下对其进行保藏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保藏期间虾肌肉中的腺苷三磷酸(ATP)及其降解的关联产物如肌苷酸(IMP)、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等进行分析,进而了解鲜度指标K值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结合细菌总数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以及感官评分的结果,对南美白对虾在微冻保藏条件下的鲜度和品质变化的规律进行考察,旨在为其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微冻保藏至18 d时虾肌肉中IMP达到最高值、Hx和HxR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而K值为23.5%,证明微冻保藏至18 d时,南美白对虾仍能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鲜度。根据细菌总数及其相关的TVBN测定和感官评分的结果,发现微冻保藏至26 d时,虾肌肉中的细菌总数、TVBN值和感官评分仍未超过腐败临界值;而保藏至26~30 d时,虽然细菌总数和TVBN值尚未超标,但感官上已失去食用价值,据此,可以认为南美白对虾在微冻保藏条件下的保质期约为2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微冻保藏 K值 挥发性盐基氮 细菌总数 感官评定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89
18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6,共7页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数量分布 春季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徐兆礼 白雪梅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顾新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2-54,共3页
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与其所栖息水域的理化和生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长江口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其中河段121°30′~122°34′E属于长江河口锋区和混浊带区。由于受长江径流量、各种不同泥沙含量的水系以及污染物的影响比较... 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与其所栖息水域的理化和生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长江口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其中河段121°30′~122°34′E属于长江河口锋区和混浊带区。由于受长江径流量、各种不同泥沙含量的水系以及污染物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影响又具有年内和年际变化,从而造成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复杂多变。顾新根等1988年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生态进行了研究。近10年来,该渔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结合1988年的资料进行了补充生态学研究与进一步调查,主要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分布 长江口渔场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聚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徐兆礼 王云龙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的聚集强度测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选择优势度 Y≥0.1的桡足类为本水域优势种,丰水期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 对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的聚集强度测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选择优势度 Y≥0.1的桡足类为本水域优势种,丰水期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枯水期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tenellus)、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运用聚集强度指标,通过对这些优势种在长江河口锋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聚集强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河口半咸水种聚集特征明显,且各指标值明显高于低盐近岸种,而外海高盐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锋 桡足类 优势种 聚集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