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CT、MR诊断(附36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裴仁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36例脑炎患者行CT检查 ,15例行MR检查 ,34例为实验室检查证实 ,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表现为脑皮质、白质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 ;MR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 ,部分病灶...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36例脑炎患者行CT检查 ,15例行MR检查 ,34例为实验室检查证实 ,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表现为脑皮质、白质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 ;MR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 ,部分病灶T1WI呈高信号 ,病变以白质区为著 ,大小不等 ,两颞叶多发 ,可累及脑岛、海马、基底节、脑干、小脑 ,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斑片状强化、脑回样强化。结论 :CT及或MR平扫增强能为脑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尚需结合临床以除外脑梗塞及脑肿瘤以及中毒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CT MR 诊断
下载PDF
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肖叶玉 杜丽 +3 位作者 洪璧楷 陈小轲 裴仁全 吴仁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补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的功能成像特点,探讨经络的本质和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选择26例健康志愿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穴位组(16例)与非穴位组(10例),使用GESigna1.5T超导MRI成像系统,采用Gradient echo-EPI序列进... 目的观察手法(补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的功能成像特点,探讨经络的本质和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选择26例健康志愿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穴位组(16例)与非穴位组(10例),使用GESigna1.5T超导MRI成像系统,采用Gradient echo-EPI序列进行功能成像,GE Signa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正相关系数(CC)脑功能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穴位组15例,13个脑功能区激活;非穴位组10例,10个脑功能区激活。其中穴位组颞叶激活区有特异性(精确概率法,P=0.022)。穴位组颞叶左右半球激活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0.020)。结论(1)针灸穴位在脑内有特定的功能区激活,穴位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脑作为中介治疗器官疾病和调治器官功能紊乱。(2)经络独特传感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诊断
3
作者 裴仁全 林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4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多发性硬化 MR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柯维旭 刘源 +2 位作者 马伟宁 肖芝豹 裴仁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医学影像学 MRI诊断 矢状面 影像表现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特点与临床误诊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森美 裴仁全 +1 位作者 陈家涛 吴林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2 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与颈椎退行性变密切相关。且多为数个间盘突出,以颈5/6间盘多见,脊...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与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82 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与颈椎退行性变密切相关。且多为数个间盘突出,以颈5/6间盘多见,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亦较重。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一致而引起误诊。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它不仅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范围和程度、对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还能反映周围其他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奕群 吴茂雄 裴仁全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43~65岁。X线检查7例,其中2例呈单侧性液气胸、纵隔气肿、颈部及胸部皮下气肿;4例呈右侧中等...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43~65岁。X线检查7例,其中2例呈单侧性液气胸、纵隔气肿、颈部及胸部皮下气肿;4例呈右侧中等量液气胸,其中2例胸腔积液密度不均匀;另1例呈少量液气纵隔及左侧少量液气胸。CT检查2例均表现为右侧大量液气胸,且胸腔积液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分散气影。食管碘油造影示食管裂口呈纵行,长3~4cm,位于第7、8胸椎平面,裂口位于右侧壁7例,左侧壁1例。结论X线及CT检查是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主要手段,对剧烈呕吐后出现一侧性液气胸、纵隔气肿或颈胸皮下气肿的患者,特别是CT扫描提示胸腔积液密度不均匀时,须高度警惕自发性食管破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自发性食管破裂 CT诊断 食管碘油造影 X线诊断 病因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腮腺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实 蔡爱群 +1 位作者 郑邦豪 裴仁全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的CT表现。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边缘、密度。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结果:腮腺良性肿瘤9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的CT表现。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边缘、密度。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结果:腮腺良性肿瘤9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周围侵犯;腮腺恶性肿瘤7例,显示边缘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5例有周围结构侵犯。结论:CT对发现腮腺区肿瘤和肿瘤深、浅叶的定位较为可靠;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林顺发 吴林发 +2 位作者 裴仁全 肖哲 李曼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最大可能保留胶质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7例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行双手对指fMRI成像。结果27例中9例激活的功能区主要位于水肿灶内,环绕肿...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最大可能保留胶质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7例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行双手对指fMRI成像。结果27例中9例激活的功能区主要位于水肿灶内,环绕肿瘤表面;11例见激活功能区移位分散,部分位于肿瘤范围内;5例激活功能区较少,范围也较小,2例未见明显功能区激活,而对侧功能区激活明显。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尽可能地保留肿瘤周围的脑运动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fMRI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应用体会
9
作者 吴林发 林顺发 +2 位作者 李曼红 裴仁全 苏筠洁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1B期172-173,共2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OL D)成像对患者脑胶质瘤并可能累及脑皮层功能区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检查,有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避免重要脑功能中枢受到损伤。方法:对12例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OL D)成像对患者脑胶质瘤并可能累及脑皮层功能区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检查,有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避免重要脑功能中枢受到损伤。方法:对12例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用双手对指刺激的方法实行动态MR脑功能成像,共计5 0个动态,每次10个动态,18个层面,扫描时间为15 9s,分别间隔以等时间的静息期,检测感兴趣区正相关系数。结果:12例患者的图像采集满意,激活区均激活边缘系统,丘脑区,激活的脑功能区包括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尤以脑胶质瘤对侧激活最为显著(8例) ,同侧也有部分激活(4例)。结论:左右手对指激活特定的脑功能区,表明患者今后的恢复功能可能是对侧功能的代偿。这对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恢复的评估以及避免脑神经功能区的损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FMRI 应用
下载PDF
超低磁场MR图像上几种装备伪影
10
作者 苏筠洁 吴林发 +2 位作者 林顺发 刘源 裴仁全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85-85,88,共2页
超低磁场MR图像上几种装备伪影苏筠洁,吴林发,林顺发,刘源,裴仁全MRI图像上的伪影分为两大类:①病人因素造成的伪影;②成像系统本身产生的伪影,即装备伪影。MRI系统为获得MR图像,在采集过程或演算过程中,任何电子原... 超低磁场MR图像上几种装备伪影苏筠洁,吴林发,林顺发,刘源,裴仁全MRI图像上的伪影分为两大类:①病人因素造成的伪影;②成像系统本身产生的伪影,即装备伪影。MRI系统为获得MR图像,在采集过程或演算过程中,任何电子原件或计算机系统失误而引起的伪影,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磁场 MR图像 伪影
下载PDF
体部血管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11
作者 苏筠洁 裴仁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年第6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体部 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 MRA 对比增强 TOF 动态增强 PC 优点 饱和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定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琼雄 郑浈浈 +2 位作者 林秋莲 裴仁全 杨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胸部CT平扫后,以4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60秒、120秒、180秒、240秒、300秒行薄层扫描,分析其强化值、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胸部CT平扫后,以4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60秒、120秒、180秒、240秒、300秒行薄层扫描,分析其强化值、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结果恶性结节的强化值为(36.9±15.1)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9.73±17.61)Hu(P〈0.01)。周围性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强化值的大小是重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定性 CT 动态增强
下载PDF
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梗塞(附14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13
作者 曹上进 裴仁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基底节区 外伤性梗塞 影像学诊断 临床特点 颅脑外伤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的MRI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裴仁全 张维信 王泽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为阐明退变椎间盘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者对11具成人脊柱标本椎间盘进行了MRI与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间盘分为四型:Ⅰ型:正常间盘。MRI上其形态及信号强度未见异常,病理仅见纤维环局部断裂。Ⅱ型:退... 为阐明退变椎间盘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者对11具成人脊柱标本椎间盘进行了MRI与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间盘分为四型:Ⅰ型:正常间盘。MRI上其形态及信号强度未见异常,病理仅见纤维环局部断裂。Ⅱ型:退变间盘。其形态不规则,信号强度不均匀减低,间盘未超过终板后缘。病理发现纤维环及软骨终板内有坏死的软骨细胞、破碎的髓核、出血、炎症、肉芽组织、纤维化及囊变等。Ⅲ型:间盘膨出。在退变的基础上,间盘呈同心性扩大并超出终板后缘,但无髓核局部脱出。病理见纤维环断裂,累及外环,表层尚完整。Ⅳ型:间盘脱出。除有Ⅱ型的改变外,髓核通过破裂的纤维环向后脱出,后纵韧带移位或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发育 病理学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结肠脂肪瘤临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茂雄 庄儒耀 +1 位作者 裴仁全 郭奕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2例结肠脂肪瘤的临床、手术、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密度低,表面黏膜无破坏。压迫或结肠收缩可见其形态改变。CT扫描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2例结肠脂肪瘤的临床、手术、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密度低,表面黏膜无破坏。压迫或结肠收缩可见其形态改变。CT扫描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肿块影,CT值-80^-12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合并肠套叠多见。结论结肠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影像学上应注意与结肠腺瘤、平滑肌瘤及结肠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结肠 钡灌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肠脂肪瘤 临床影像学 影像学分析 形态改变 影像学资料 椭圆形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增强MR血管成像中的零点充填技术
16
作者 吴仁华 林锐 +4 位作者 肖壮伟 裴仁全 饶海冰 郑文斌 郎志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在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上对2种零点充填(zero-filling interpolation,ZIP)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腔内径为2~10 mm,在1.5 T MR 扫描仪上用头线圈进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 MR 血管成像。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 目的在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上对2种零点充填(zero-filling interpolation,ZIP)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腔内径为2~10 mm,在1.5 T MR 扫描仪上用头线圈进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 MR 血管成像。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序列的参数设置如下:反转角45°,TR6 ms,TE 1.4 ms,带宽31.2 kHz,层厚1.4 mm。研究过程中上述参数保持不变,而 ZIP 则选择1024×1024或512×512。重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原始单层图像和 MIP 图像均用于图像质量的评估。在 ZIP 1024×1024和 ZIP 512×512图像上均测量了信噪比(SNR)。利用宽度中点(FWHM)法确定血管边缘后计算腔内直径。结果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在2种 ZIP 技术中均得到了很好的显示。在所有仿真模型图像中,ZIP 1024×1024技术获得的图像血管边缘均较 ZIP512×512技术的更清晰;而在 FWHM 结果中,8个仿真模型腔内直径的计算结果准确性均相同。虽然ZIP 1024×1024技术的平均 SNR(26.7±3.8)比 ZIP 512×512的平均 SNR(31.6±4.1)低(t=4.018,P<0.01),但 ZIP 1024×1024图像的总体质量均比 ZIP 512×512的更好。结论 ZIP 1024×1024技术的图像总体质量优于 ZIP 512×512技术。研究方向可着重于扫描序列的修改及参数的调整,以期同时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和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技术评估 生物医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
17
作者 吴茂雄 庄儒耀 +1 位作者 郭奕群 裴仁全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胃肠钡餐检查及摄片,采用多体位及充盈后适当加压,分析其X线表现。其中76例进行随访。结果128例中,胃溃疡20例(16%),十二指肠溃疡105例(82%),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胃肠钡餐检查及摄片,采用多体位及充盈后适当加压,分析其X线表现。其中76例进行随访。结果128例中,胃溃疡20例(16%),十二指肠溃疡105例(82%),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3例(2%)。胃溃疡龛影切线位呈小锥形,十二指肠溃疡呈小圆形或卵圆形,幽门管多痉挛。结论钡餐检查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有利于龛影的愈合及胃、十二指肠外形的恢复,对降低溃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性溃疡 X线诊断 胃肠钡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