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裴力刚 李晓宏 +1 位作者 余洪松 徐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甲状腺功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比较两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甲状腺功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比较两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41.7%(20/48)。与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组血清TT3和TT4降低,TSH上升,TT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不良发生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与血浆氨基酸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裴力刚 陈锐华 +3 位作者 李俭春 诸葛海鸿 郑锦锋 祁晓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初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并分...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初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并分析其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7%,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40.0%)和扩张型心肌病(20.0%)为主,营养不良组的血浆氨基酸谱呈普遍下降趋势,尤以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3种支链氨基酸为著,与营养正常组相比分别下降21.7%,18.6%和23.0%(P<0.05~0.01)。结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血浆氨基酸呈普遍下降趋势,尤以支链氨基酸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氨基酸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血浆氨基酸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力刚 陈锐华 +3 位作者 李俭春 诸葛海鸿 郑锦锋 祁晓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初步探讨CHF后的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价,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分析了... 目的:了解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初步探讨CHF后的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价,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分析了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结果:本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7%,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40%)和扩张型心肌病(20%)为主,营养不良组的血浆氨基酸谱呈普遍下降趋势,尤以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三种支链氨基酸为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1.7%、18.6%和23.0%。结论:严重的CHF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血浆氨基酸呈普遍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氨基酸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应用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裴力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脉支架手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冠脉支架手术的63例患者按照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研究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A组心性... 目的:探讨在冠脉支架手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冠脉支架手术的63例患者按照术后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研究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情况。结果:随访期间A组心性死亡发生率为0.00%,急性靶血管重建(UTVR)发生率为3.23%,心肌梗死(MI)发生率为3.23%,脑卒中发生率为0.00%,B组四种MAC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6.25%、3.13%、3.13%,两组所有数据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术后的恢复有益,且临床上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 支架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洪松 施广飞 裴力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14-131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 ,BNP)浓度与左、右室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 87名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快速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 ,并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 ,BNP)浓度与左、右室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 87名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快速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 ,并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舒张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血浆BNP浓度与EF、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指数分别为 -0 60 4、0 482、0 3 63。结论 :血浆BNP浓度受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功能的综合影响。对于血浆BNP浓度增高幅度不大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血浆 B-型钠尿肽 心功能 相关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洪松 施广飞 裴力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最适诊断分界点。方法 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 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 ,两名心脏专家... 目的 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最适诊断分界点。方法 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 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 ,两名心脏专家在不知其结果的情况下 ,根据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 ,独立作出病因诊断。一致性诊断作为确定诊断。结果 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 54人 ,血浆BNP浓度为 880 78± 4 0 2 86pg/ml,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 6 2人 ,血浆BNP浓度为 192 86± 174 0 1pg/ml,两组比较P <0 0 1,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浆BNP浓度诊断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接受者工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 0 94 1。最适诊断分界点为 370pg/ml,诊断准确率为8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 BNP 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7
作者 余洪松 施广飞 裴力刚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与左、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 87例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快速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 ,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功能及...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与左、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 87例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快速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 ,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 ,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BNP浓度与LVEF、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4、0 .4 82、0 .36 3。结论 血浆BNP浓度受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功能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血浆 B-型钠尿肽 心功能 BNP 诊断
下载PDF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海斌 张静梅 裴力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老年人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疗效观察 合并症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力刚 穆维同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19,37,共4页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胃疾病 病理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裴力刚 李晓宏 +2 位作者 谢峻 余洪松 徐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8期5529-5531,554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常用的营养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对营养不良的常用检测指...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常用的营养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对营养不良的常用检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1.7%,除运铁蛋白外,体重、中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肌酐/身高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肌酐/身高指数、中上臂肌围、TSF、白蛋白及TLC五项指标在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时具重要的参考意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恶液质 营养不良 评估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慢性心力衰竭一例
11
作者 裴力刚 徐伟 +4 位作者 李晓宏 吉文庆 余洪松 狄文成 兰荣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05-306,共2页
我院于2008年7月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随访1年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再同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起搏器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飞 张均 +4 位作者 卢中秋 高庆龄 沙杜鹃 范国峰 裴力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部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根据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部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根据术后7d内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的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274)和AKI组(n=51)。观察指标:(1)术前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左心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变)、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尿酸血症,蛋白尿、急诊手术、水化、用药(ACEI/ARB、他汀类);(2)术中指标,包括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低血压;(3)术后指标,包括低血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以及分析预后。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有5l例患者出现AKI,发生率为15.7%;AKI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1)术前指标:年龄、基础疾病(左心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变)、肌酐、尿素氮、eGFR、高尿酸血症,蛋白尿、急诊手术、术前水化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指标: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指标: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0.253)、术前蛋白尿(OR=5.351)、术前左心功能不全(OR:8.704)、术前eGFR≤60ml/(min·1.73m2)(OR=6.677)、手术时间延长(OR=1.017)、术中低血压(OR:25.245)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KI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预后不佳。患者高龄、术前蛋白尿,术前左心功能不全、术前eGFR水平低、手术时间延长、术中低血压是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无痛治疗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洪松 徐伟 +6 位作者 吉文庆 李晓宏 狄文成 裴力刚 蓝荣芳 施广飞 徐标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随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了解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作为室性心动过速(VT)无痛治疗手段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符合ICD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并在我... 目的 随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了解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作为室性心动过速(VT)无痛治疗手段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符合ICD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并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将ICD的诊断程序设置为VT、快速室速(FVT)和心室颤动(VF)3个工作区;治疗程序设置为ATP、低能量同步转复(CV)和高能量除颤(DF).植入ICD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利用ICD程控仪获得其储存资料,了解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ICD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随访38例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18例,二级预防者20例.平均随访时间一级预防组(22.5±17.8)个月,二级预防组(30.2±21.9)个月.随访过程中一级预防组中有8例(44%)患者发生ICD干预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有52次VT,38次(73%)由ATP终止;二级预防组中12例(60%)患者发生ICD干预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有76次VT,49次(64%)由ATP终止.统计学分析两组间VT的发生率和ATP治疗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级预防组VT持续时间(24.6±16.6)s短于二级预防组的(78.1±5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患者VT事件发生率以及通过ATP治疗VT事件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作为VT无痛治疗的手段可以有效终止大部分的VT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动过速起搏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