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学龄前儿童慢性肾病的母婴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娜娜 郑晓燕 +2 位作者 傅雯静 裴夏南 吕琦媚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学龄前儿童慢性肾病(CKD)的母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00例患有CKD的学龄前儿童纳入肾病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正常体检的80例未发生CKD的学龄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探究影响学龄前儿童慢性肾病(CKD)的母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00例患有CKD的学龄前儿童纳入肾病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正常体检的80例未发生CKD的学龄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向纳入研究的调查对象分发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可能同儿童CKD有关的母婴因素共10个条目,患儿监护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回答。回收调查问卷,并分析母婴相关因素同学龄前儿童发生CKD的关系。结果:肾病研究组出生时体重≤2 500 g占比高于健康对照组,母亲妊娠过程中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占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体重≤2 500 g、母亲妊娠过程中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生时体重≤2 500 g、母亲妊娠过程中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间密切关注产妇身体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及胎儿出生时体重,对日后发生CKD风险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慢性肾病 母婴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裴夏南 钱新华 丁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时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01~2013-10我科收治的ABO溶血病足月儿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二组,比较分析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天及第3天的CR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时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01~2013-10我科收治的ABO溶血病足月儿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二组,比较分析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天及第3天的CRP、PCT值。结果共收治ABO溶血病足月新生儿363例,其中非感染组334例,感染组29例。感染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孕母产次低于非感染组(P〈0.05),余项无统计学差异。入院第1天及第3天CRP、PCT值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非感染组与感染组CRP、PCT异常值检出率分别为18.86%(63/334)和68.97%(20/29);0.60%(2/334)和79.31%(23/29)。感染组CRP异常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非感染患儿中高胆组CRP值高于非高胆组(P〈0.05)。在诊断感染时,P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优于CRP。结论 CRP、PCT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时明显增高,PCT的诊断效能优于CRP。CRP在部分无合并感染的ABO溶血病患儿中也可轻度增高,其对预测ABO溶血病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PCT 感染 新生儿ABO溶血病
下载PDF
269例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晓英 李超雄 +3 位作者 傅雯静 赵海丰 裴夏南 李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0期48-50,53,共4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川崎病(KD)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住院的26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1)比较典型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 目的总结并探讨川崎病(KD)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住院的26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1)比较典型川崎病与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探讨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川崎病与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1)典型川崎病组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川崎病组(P<0.05)。不典型KD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除了CRP外(P<0.05),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除口唇、肛周改变外,IVIG敏感性川崎病其余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P<0.05)。除CRP、ALT、AST外,两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改变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应强调早期评估临床参数,对高度怀疑为川崎病患儿应多次复检提高阳性率,尤其注意CRP的变化,对无反应川崎病注意肝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特征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关浩锋 郭青云 +2 位作者 刘东 裴夏南 王晓帅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236例PPHN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死亡的25例为观察组,存活的211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236例PPHN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死亡的25例为观察组,存活的211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PPHN死亡率为10.6%,单因素分析发现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氧合指数(OI)≥16,急性肾损伤(AKI),低血压,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I≥16(OR=4.316;95%CI:1.209~15.415)、AKI(OR=8.656;95%CI:3.062~24.472)和低血压(OR=2.874;95%CI:1.092~7.563)是PPH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PHN死亡率高。OI≥16,AKI和低血压是PPH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娜娜 郑晓燕 +1 位作者 傅雯静 裴夏南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5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NS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NS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水平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β_(2)-MG、UA、24 hPr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3、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NS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醋酸泼尼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泼尼松 缬沙坦 儿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应用核查清单预防新生儿气管插管不良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关浩锋 刘东 +7 位作者 郭青云 王方方 司徒娉婷 黄碧茵 许小慧 谭宝莹 裴夏南 王晓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核查清单预防新生儿气管插管相关不良反应(TIAE)。方法回顾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进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458例,根据是否应用核查清单分为两组,试验组233例使用清单,对照组225例未使用清单,比较两... 目的观察应用核查清单预防新生儿气管插管相关不良反应(TIAE)。方法回顾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进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458例,根据是否应用核查清单分为两组,试验组233例使用清单,对照组225例未使用清单,比较两组患儿TIAE及严重低氧血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出现严重TIAE 10例(4.3%),轻度TIAE 56例(24.0%),严重低氧血症52例(22.3%);对照组出现严重TIAE 23例(10.2%),轻度TIAE 75例(33.3%),严重低氧血症128例(56.9%)。两组在严重TIAE、轻度TIAE、严重低氧血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查清单可减少新生儿TIAE及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管插管 核查清单 不良反应 低氧血症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在新生儿复杂腹腔感染并休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关浩锋 刘东 +1 位作者 裴夏南 王晓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复杂腹腔感染(cIAI)并休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cIAI并休克的56例术后新生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应用USCOM分为两组,观察组(USCOM组...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复杂腹腔感染(cIAI)并休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cIAI并休克的56例术后新生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应用USCOM分为两组,观察组(USCOM组)25例和对照组(无USCOM监测)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机械通气(MV)时间、转归的差异,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USCOM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输液量、MV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AP、HR,治疗前后乳酸,尿量、血管活性药物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MAP、HR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乳酸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低,呈低排低阻状态。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CI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指数(INO)、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SV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I并休克的术后新生儿,USCOM可以快速精准地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CI的滴定,减少输液量、并发症和MV时间,对优化液体管理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腹腔感染 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新生儿气管插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关浩锋 郭青云 +10 位作者 刘东 王方方 司徒娉婷 黄碧茵 许小慧 谭宝莹 裴夏南 王晓帅 冯碧莹 刘天沛 杨媚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管插管相关不良反应(TIA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612例气管插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TIAE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76例...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管插管相关不良反应(TIA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612例气管插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TIAE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76例患儿发生TIAE,发生率为28.8%。单因素分析显示,有TIAE组患儿困难气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TIAE组(P<0.05),使用核查清单患儿比例明显低于无TIA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困难气道[OR=5.970,95%CI(2.236,15.944)]是发生TIAE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核查清单[OR=0.585,95%CI(0.407,0.840)]、术前给药[OR=0.497,95%CI(0.293,0.841)]是减少TIAE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TIAE发生率高,困难气道是发生TIAE的危险因素,使用核查清单和术前给药是减少TIAE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管内插管 不良反应 气道管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