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修复及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陈君长 党晓谦 时志斌 高登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用RT-PCR方法观察两组创面组织的bFGF mRNA表达。结果两组创面组织均存在内源性bFGF mRNA基因表达,观察组创面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各个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灰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程度相平行,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中,作为内参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都有表达,并且各时段GAPDH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中bFG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紫草油提高创面愈合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mRNA表达 创面组织 BFGF 组织修复 创面愈合率 分子生物学机制 factor
下载PDF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33
2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党晓谦 宋金辉 时志斌 高登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复方紫草油促进实验兔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基因的表达和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宋金辉 王强 时志斌 高登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创面的组织学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的愈合率来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背部皮肤缺损模型,共18只,将每侧的...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创面的组织学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的愈合率来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背部皮肤缺损模型,共18只,将每侧的创面随机分为2组,复方紫草油组用紫草油对创面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等方法观察创面的组织结构和愈合率、用Western-blot,RT-PCR方法观察2组的bFGF及其mRNA表达。结果:复方紫草油组和对照组的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紫草油组愈合率高。复方紫草油组创面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比对照组多。bFGF及其基因表达在各个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创面组织中bFGF/-βactin灰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及其基因表达程度相平行,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中,作为内参的-βactin基因都有表达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紫草油对创面愈合过程中bFG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FGF对创伤愈合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紫草油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分泌bFGF的增长来完成创面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紫草油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组织学
下载PDF
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裴宪武 孙绍斌 +3 位作者 王金伟 宋金辉 柏传毅 王坤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 目的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入路 肱骨干 骨折
下载PDF
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基因表达和延迟手术中骨痂植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裴宪武 张建明 +2 位作者 杨敏杰 宋红星 王德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47-548,共2页
目的 :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 :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 ,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 ,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 目的 :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 :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 ,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 ,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对延迟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 ,随访观察。结果 :骨折后第 2周 ,有少量纤维骨痂 ,软骨骨痂较多 ,TGF 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 4周左右TGF 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 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 ,并以软骨化骨为主 ,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 ,术后 6周TGF 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 ,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 ,8周时骨基质中TGF 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GF 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TGF 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 ,作者认为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需要植骨的病人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骨痂植骨
下载PDF
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及利用骨痂植骨对术后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2 位作者 阎宏伟 柏传毅 姜志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9-151,共3页
背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将骨折端周围的骨痂组织去除,骨折端比较难完全吻合,可以推测这些骨痂组织是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是有益的,拟将这些骨痂做组织学分析和冰冻切片的原位杂交,观察其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 背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将骨折端周围的骨痂组织去除,骨折端比较难完全吻合,可以推测这些骨痂组织是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是有益的,拟将这些骨痂做组织学分析和冰冻切片的原位杂交,观察其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并做为供骨植于骨折端,了解骨痂植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设计:采用骨痂组织原位杂交及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材料:病例分别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和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994-07/2003-10骨折延迟手术的住院患者51例,在手术中取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痂做标本(均已征得患者同意),Dig标记试剂盒购自BoehringerMannheim公司,转化生长因子β1寡核苷酸探针的序列:CTTGCTGTACTGTGTGTCCAA,由DNA合成仪合成,X线计算机系统(CR)购自日本富士公司。方法:在骨折后的2,4,6和8周,在手术中取出少量骨痂做标本,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术中将骨断端清理后,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同时,再将原骨痂植于骨缺损处及骨折周围。对延迟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经1~4年患者复诊随访,平均1年9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折不同时期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②不同植骨方式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参加治疗51例,有7例因死亡和到外地生活而未能进行随访,评定44例,纳入结果分析。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骨折后第2周,骨折端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②不同植骨方式的愈合时间: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对需要植骨的患者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骨痂 骨移植
下载PDF
间断放血法在末节断指再植后静脉危象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裴宪武 杨敏杰 +3 位作者 刘淼 冯世庆 宋红星 王德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静脉危象 间断放血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裴宪武 杨敏杰 +2 位作者 冯世庆 宋红星 王德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 (CSM )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 (EndothelinET)值的测定 ,探讨其在该病病因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 2 0例正常人 ,43例患者和手术病人做了术前和术后的血浆ET值测定。结果 :CS... 目的 :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 (CSM )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 (EndothelinET)值的测定 ,探讨其在该病病因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 2 0例正常人 ,43例患者和手术病人做了术前和术后的血浆ET值测定。结果 :CSM患者血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1例术后患者血浆ET值明显低于术前 ,经统计学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ET参与了CSM发病过程 ,ET可能是CSM的致损伤因子之一 ,寻找ET拮抗剂将为非手术治疗CSM和减轻脊髓损害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内皮素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人干标本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宪武 杨冬立 +5 位作者 孔祥禄 史宗新 胡振强 陈宁 赵秀珍 王坤正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为在临床上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套腰L3、L4、L5人脊柱干标本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测量椎板及棘突的高度,重塑椎管,再做术前和术后的腰椎CT,然后将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测量术前和术后椎管... 目的为在临床上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套腰L3、L4、L5人脊柱干标本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测量椎板及棘突的高度,重塑椎管,再做术前和术后的腰椎CT,然后将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测量术前和术后椎管面积。结果棘突高度等于原来椎板高度,术后无明显骨缺失,术后面积大于术前面积。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这种术式可以作为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椎板 腰椎管狭窄 硬膜黏连 干标本
下载PDF
包皮为供区的皮肤移植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宪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包皮 供区 皮肤移植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的CT图像测量
11
作者 裴宪武 杨冬立 +5 位作者 孔祥禄 史宗新 胡振强 陈宁 赵秀珍 宋红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CT图像的测量,探讨该术式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门诊腰痛患者(除外脊柱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者)的腰椎CT图像输入计算机,用Photoshop软件在图像上完成棘突椎... 目的:通过对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CT图像的测量,探讨该术式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门诊腰痛患者(除外脊柱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者)的腰椎CT图像输入计算机,用Photoshop软件在图像上完成棘突椎板翻转造盖术,测量L3-L5椎板和棘突的高度,"术后"棘突加半侧椎板的长度及椎管面积,并与"术前"椎弓根内缘长度、椎管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棘突高度L3为24.68±2.81mm,L4为22.44±4.33mm,L5为19.46±3.69mm,与原椎板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棘突加半侧椎板长度L3为34.68±3.91mm,L4为35.44±3.43mm,L5为34.56±3.76mm,均大于原椎体的椎弓根内缘长度(P〈0.05)。术后椎管截面积L3为516.01±13.75mm^2,L4为507.76±12.85mm^2,L5为508.03±12.12mm^2,均明显大于术前椎管面积(P〈0.05)。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完全覆盖切除的椎板缺损,并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截面积,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椎板 侧翻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 CT
下载PDF
远端放血法在逆行撕脱皮瓣中原位缝合的应用
12
作者 裴宪武 张建明 +2 位作者 杨敏杰 宋红星 王德利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远端放血法 逆行撕脱皮瓣 原位缝合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强 王坤正 +4 位作者 党晓谦 时志斌 裴宪武 柏传毅 贾学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已烯雌酚片,0.02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骨质疏松 细胞因子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德利 杨敏杰 +2 位作者 刘碧波 冯世庆 裴宪武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86,18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内皮素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2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立峰 裴宪武 +1 位作者 李延明 焦顺成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87-188,共2页
采用胫骨高位截骨(hightibial osteotomy,HTO)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满意,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常规手术。但术后1年以后X线片显示股胫关节间隙虽有增宽,但少有达到正常者。为此,我们将HTO进行了改进... 采用胫骨高位截骨(hightibial osteotomy,HTO)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满意,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常规手术。但术后1年以后X线片显示股胫关节间隙虽有增宽,但少有达到正常者。为此,我们将HTO进行了改进,即采用术中不打断腓骨、术中外翻患膝并术后石膏维持,并于1999年3月至2002年3月行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47膝,平均随访5.2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骨性关节炎 治疗 改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畸形 近期效果 常规手术
下载PDF
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滕晓 曹鹏 +4 位作者 张招波 王勇 张建明 裴宪武 朱孟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2,185,共2页
关键词 椎体间植骨 USS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致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成刚 裴宪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致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原因及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3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发现拇长伸肌功能障碍17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胫腓骨骨折手术后足拇长伸肌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致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原因及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3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发现拇长伸肌功能障碍17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胫腓骨骨折手术后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概率为1.66%,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拇长伸肌背伸肌力下降。非手术治疗75%的患者肌力恢复至5级,少数经手术治疗后肌力恢复至5级。结论足拇长伸肌本身损伤和腓深神经肌支损伤是胫腓骨骨折手术后足拇背伸障碍的原因,熟悉足拇长伸肌及腓深神经解剖是预防损伤的关键,术后早期制动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伸肌 骨折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8
作者 夏宁晓 朱贤平 +3 位作者 马宁 梁志军 朱孟勇 裴宪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截骨
下载PDF
小切口小空心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19
作者 焦顺成 刘叶 +1 位作者 李延明 裴宪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小空心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直径4.0mm自攻半螺纹空心钉,通过膝关节后侧"┏"形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共23例。结果经过平均10个月(7~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小空心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直径4.0mm自攻半螺纹空心钉,通过膝关节后侧"┏"形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共23例。结果经过平均10个月(7~15个月)的随访,本组23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周(5~9周)。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患者平均得分(91.4±2.7)分。结论小切口小空心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撕脱性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下载PDF
Clinic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rnebia root oil promoting histological change and up-regulating bFGF expression in the wound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柏传毅 王强 姜志茹 高登峰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Arnebia root oil promoting wound surface healing by observing histological change and bFGF expression in wound surface tissue as well as wound surface heali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Arnebia root oil promoting wound surface healing by observing histological change and bFGF expression in wound surface tissue as well as wound surface healing rate. Methods: Raw surface i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Arnebia root oil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petrolatum gauze, then the tissular structure of raw surface was observed by histology, histochemistry.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raw surface healing rates was compared either. bFGF expression in wound surface tissue was also evaluated by Western-blot. Results: Raw surface healing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0. 05). Raw surfa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ore fibroblast, collagen and blood capillary. bFGF was express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level of bFGF express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 every perio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2 groups in gray-density value ( P<0. 05). Being as an internal control,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for β-actin expression, although it occured in various phases. Conclusion: Arnebia root oil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ive role in the course of healing of wound and it can promote skin raw surface repair and accelerate wound surface healing, which are caused by enhancing bFGF in the wound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 紫草根 基因表达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