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北区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高频层序特征
1
作者 裴明利 王华 +2 位作者 陈琰 曹正林 雷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1,共11页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区 碱1井 下干柴沟组上段 滨浅湖沉积微相 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
下载PDF
相干体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蔡刚 孙东 +2 位作者 裴明利 刘伟方 龚洪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相干体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完善的一项用于辅助解释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和预测裂缝发育带等地质问题。利用相干体技术预测出了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塔里木盆地克拉2和松辽盆地大情字井三维地震工区的碳酸盐岩裂缝... 相干体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完善的一项用于辅助解释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和预测裂缝发育带等地质问题。利用相干体技术预测出了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塔里木盆地克拉2和松辽盆地大情字井三维地震工区的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识别出了岩性异常体的边界、小断层和断层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地震解释中遇到的断裂组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体技术 相关 切片 断层 裂缝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上干柴沟组物源与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2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吴武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第一和第三高点南翼露头剖面均发育一套约350~1 470 m厚的N1杂色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第二,不整合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剖面表明,在N1沉积时,该区域发育厚层灰绿色泥岩夹薄层褐色石膏沉积,为弱水动力条件的浅水湖湾环境;第三,在N1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在N1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与评价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干柴沟组 物源方向 沉积体系 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西阿尔金斜坡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易定红 曹正林 +3 位作者 裴明利 袁剑英 吴武军 郑希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2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3xg1至N2s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2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3xg1至N2s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E3xg1沉积早期为退积旋回,中、晚期则主要为进积旋回;③各个沉积体系开始出现进积旋回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月3井区从E3xg2沉积中期开始就持续出现进积旋回,而西岔沟构造则在N2s沉积早期才开始出现进积旋回,月1井区没有出现进积旋回;④牛参1井区在N2sy下部至N2s发育退积旋回。阿尔金斜坡区的沉积体系发育与演化特征充分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多期性、阶段性、局部性和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斜坡 古近纪 新近纪 沉积演化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箕状断陷盆地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邓毅林 曹正林 +3 位作者 裴明利 史原鹏 石兰亭 张丽萍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陡坡坡折带和多级缓坡坡折带,它们对沉积、储层的展布和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坡折带”概念,识别出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缓坡带由三级坡折带组成,深入分析了各级坡折带的成... 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陡坡坡折带和多级缓坡坡折带,它们对沉积、储层的展布和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坡折带”概念,识别出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缓坡带由三级坡折带组成,深入分析了各级坡折带的成藏特点,认为二级坡折带为最有利的隐蔽油气藏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乌里雅斯太 断陷湖盆 坡折带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柴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菊梅 吴武军 +1 位作者 郑希民 裴明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3-110,167-168+162,共8页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主要构造叠加样式,通过分析生、储、圈的配置关系,阐明了油气勘探领域,并得出以下认识:①柴西地区经历了早、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多期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早期以局部伸展运动为主,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压扭作用为主,发育压扭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以水平挤压为主,发育多种断裂相关褶皱样式。②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产生了8种构造叠加样式,其中反转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层传播褶皱具备很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生长三角带是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岩性勘探的理想场所,同沉积逆断层+单斜断块与同沉积逆断层+对冲三角构造是围绕昆北和阿尔金构造带扩大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沉积逆断层+断层传播褶皱+突发构造与古隆起(斜坡)+断层传播褶皱+生长三角带分别对深层非常规储层(裂缝与次生孔隙)和中、浅层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构造叠加样式 油气勘探领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成藏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光荣 王建功 +6 位作者 孙秀建 李红哲 杨魏 白亚东 裴明利 周飞 司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干气与湿气并存,以渐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早中期共2期成藏为主,纵向上多层系富集;东坪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变化大,气藏持续充注,表现为渐新世早期至全新世多期成藏特征,以基岩富集油气为主;尖北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较高,中新世早中期成藏,仅基岩富集油气。②沟通侏罗系生烃灶的断裂系统控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关键成藏期不整合面的构造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路乐河组膏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富集层系。③阿尔金山前带发育3种成藏模式:断层垂向输导的源上立体成藏模式、远源输导的阶梯状复式成藏模式和远源输导的盐下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期次 输导体系 区域盖层 运移路径 差异成藏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纪沉积体系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4 位作者 曹正林 袁剑英 田光荣 王朴 吴武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112,共5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纪发育阿尔金斜坡西段物源和阿尔金斜坡东段物源,其中,西段物源包括干柴沟水系、咸水泉水系、红沟子水系和月牙山水系,主要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东段物源包括红三旱一号水系和牛鼻子梁水系...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纪发育阿尔金斜坡西段物源和阿尔金斜坡东段物源,其中,西段物源包括干柴沟水系、咸水泉水系、红沟子水系和月牙山水系,主要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东段物源包括红三旱一号水系和牛鼻子梁水系,主要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湖盆内部主要发育内源碳酸盐岩—膏岩沉积体系。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及其派生的各次级断裂活动的阶段性、多期性与复杂性控制了位于湖盆边缘的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与演化;而内源碳酸盐岩—膏岩沉积体系的发育与演化则受控于湖盆内部发育的多个水下低凸起和多个沉积中心并存的古地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纪 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阿尔金斜坡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下油砂山组物源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3 位作者 张菊梅 张丽萍 吴武军 赵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2xy)沉积时,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2xy)沉积时,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发育一套约650 m厚的N2xy灰色砾岩;第二,二维地震测线QY0680和CDM1150以及露头剖面表明,在N2xy沉积时,不整合地面构造及其附近约190 km2的区域呈一个北西走向的剥蚀区,该剥蚀区有效地分隔了红三旱一号物源体系和牛鼻子梁物源体系;第三,在N2xy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N2xy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近系 沉积物源 古地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复杂构造带综合地质建模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菊梅 曹正林 +2 位作者 张道伟 漆家福 裴明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51-154,163+174-175,共4页
英东地区位于英雄岭断褶带以东,是柴达木盆地地表构造集中发育的地区,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结构复杂,使得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落实构造难度较大。文中从地面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和构造演化入手,采用"综合地质建模技术"构建了... 英东地区位于英雄岭断褶带以东,是柴达木盆地地表构造集中发育的地区,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结构复杂,使得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落实构造难度较大。文中从地面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和构造演化入手,采用"综合地质建模技术"构建了"浅层滑脱、深层块断"双层构造解释模式,采用合成地震记录与速度分析相结合的多井、多层次综合标定方法标定了层位,从形成机制上对两期断裂系统的组合关系及晚期断层对构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新的解释成果,在英东地区部署的S37井见到了丰富油气显示,说明"综合地质建模技术"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复杂构造带 综合地质建模 平衡地质剖面 双层构造解释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分类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光荣 李红哲 +2 位作者 白亚东 裴明利 王牧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0,共8页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发育泥岩、炭质泥岩、煤和油页岩等多种类型煤系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控制,不同类型烃源岩之间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生排烃模式等差别很大。传统的评价方法低估了炭质泥岩和煤的生烃潜力。提出了基于单位岩石烃源岩...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发育泥岩、炭质泥岩、煤和油页岩等多种类型煤系烃源岩。受沉积环境控制,不同类型烃源岩之间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生排烃模式等差别很大。传统的评价方法低估了炭质泥岩和煤的生烃潜力。提出了基于单位岩石烃源岩产烃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总生烃量和总资源量定量预测表明:炭质泥岩对侏罗系生烃总量和油气资源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8%和41.7%,整体提升了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资源潜力,煤型气的资源潜力大幅度提高,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煤系烃源岩 定量评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毅林 王天琦 +3 位作者 曹正林 裴明利 贾义蓉 赵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2,共8页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的湖底扇砂砾岩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扇体分布规模小、相变快,勘探难度大.通过对岩心、测井等地质资料分析,建立了湖底扇砂砾岩体沉积模式.分析认为湖底扇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部分...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的湖底扇砂砾岩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扇体分布规模小、相变快,勘探难度大.通过对岩心、测井等地质资料分析,建立了湖底扇砂砾岩体沉积模式.分析认为湖底扇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部分组成,发育补给水道、內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和外扇浊积水道等主要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中扇和外扇为湖底扇的主体,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 补给水道是湖底扇的"根",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上升盘,为滨浅湖沉积.指出了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是湖底扇发育的有利部位.应用精细合成记录对湖底扇砂砾岩体进行了井-震联合标定,发现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整体表现为 "透镜状"、"楔状"、"丘状"或"梭状"外形特征,扇体内部表现为杂乱反射或无反射特征.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分布规律以及在地震上的响应特征在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发现多个岩性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沉积模式 反射特征 坡折带 岩性油藏 乌里雅斯太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储盖组合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定红 王斌婷 +2 位作者 曹正林 裴明利 刘应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下段 基准面旋回 储盖组合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定红 陈启林 +3 位作者 王斌婷 裴明利 田光荣 周惠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2,共2页
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工区在E1 3沉积时,绿参1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发育区,而南参2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昆仑山物源和东柴山物源汇聚区。这一新认识拓展了铁木里克物源所形成的辫... 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工区在E1 3沉积时,绿参1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发育区,而南参2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昆仑山物源和东柴山物源汇聚区。这一新认识拓展了铁木里克物源所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向东的延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沉积 物源区 勘探
下载PDF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段生储盖组合分析与隐蔽油藏勘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L444-L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一段 生储盖组合 隐蔽油藏 饶阳凹陷 大王庄地区
下载PDF
柴西油泉子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易定红 袁剑英 +3 位作者 裴明利 曹正林 赵凡 张丽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1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1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的棕红色细砂岩和粉砂岩;第二,在MSC1上升半旋回的4579.0~4598.5m井段发育19.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水道细砂岩;第三,在MSC3上升半旋回的4429.5~4441.0m井段发育11.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粉砂岩;第四,在MSC4旋回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其中滩坝包括砂质滩坝和鲕粒滩。在综合研究该地区及其邻区的测井、录井资料和连井沉积体系演化剖面后排除了研究区物源的几种可能的来源方向,结合区域古地理背景,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区E31的早期和中期物源是来自其东北的大风山西部—黑梁子地区,这一新认识对于深化该地区的石油地质认识、重新评价与预测优质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泉子地区 下干柴沟组下段 物源方向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柴西乌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体系研究与有利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易定红 王斌婷 +3 位作者 裴明利 曹正林 刘应如 李红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南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中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南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中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识别出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在垂向上.MSC2和MSC3上升半旋回前缘分流水道砂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乌8井东北的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桑叶体是目前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下段 基准面旋回 沉积演化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沉积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3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吴武军 赵凡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Sq2、Sq3和Sq4。识别出2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及其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红三旱一号三高点至不整合地面构造之间的区域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Sq1旋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储集体集中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近系 基准面旋回 沉积演化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路乐河组物源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定红 马新民 +3 位作者 马峰 程玉红 裴明利 倪祥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2,112,共4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观察、砂岩骨架组分和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连井砂体对比、古地理背景分析等方法,对该区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观察、砂岩骨架组分和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连井砂体对比、古地理背景分析等方法,对该区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三旱一号物源分为3支水系,自西向东依次为尖顶山水系、长尾梁水系和碱北水系;尖顶山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一高点主体向西南方向流入尖顶山地区,长尾梁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三高点主体向南偏西方向流入长尾梁地区,碱北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五高点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碱山以北地区。牛鼻子梁西口物源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伊北凹陷。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和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共同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大,向南延伸至尖顶山—黑梁子地区以北、东坪北部以及牛参1井以南;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小,向南延伸至长尾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古地理背景 物源 沉积体系 路乐河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定红 袁剑英 +2 位作者 裴明利 曹正林 张菊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于物源方向的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风2井在E31发育厚层辫状水道砂岩,...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于物源方向的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风2井在E31发育厚层辫状水道砂岩,而位于上倾方向碱1井的对应层位则发育薄、中厚层河口砂坝砂和分流水道砂;第二,在E13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第三,牛参1井位于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一里坪凹陷的西北边缘,大风山地区的古地貌要高于一里坪凹陷;第四,坪东F1断层与坪东F2断层所夹持的区域在E31时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小型断陷。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在E13沉积时,大风山地区的物源来自红三旱一号以北地区,而一里坪坳陷是牛鼻子梁物源汇聚区的新认识。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大风山地区的沉积体系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大风山地区 下干柴沟组下段 物源方向 勘探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