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被引量:39
1
作者 裴林林 姜国刚 +1 位作者 陈庆伟 王志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 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裴林林 姜国刚 +3 位作者 刘玮 孙卫红 陈宗建 章向东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受检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动态血压变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8%(31/42)、23.9%(11/46)、10.0%(3/3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9.0%(29/42)、43.4%(20/46)、10.0%(3/30),肾性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原发性高血压增高(P=0.01、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肾性高血压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与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分别为(59.2±19.5)ms vs(95.4±25.2)ms、(17.5±6.3)ms vs(40.4±12.5)ms,P<0.05],但24 h平均心率,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高血压较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心率变异性降低,夜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型MSCT分布特点及其血清IL-6、TNF-α水平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裴林林 姜国刚 +2 位作者 陈宗建 刘玮 马立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中不同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血清IL-6和TNF-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分...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中不同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血清IL-6和TNF-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分析ACS组和SAP组中不同斑块的分布特点;比较不同斑块组和不同冠心病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正常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与软斑块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P>0.05);软斑块组与钙化斑块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P<0.05);SAP组软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P<0.05),但ACS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SAP组(P<0.05);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CS组和SAP组(P<0.05);SAP组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CS组(P<0.05)。结论MSCT检查、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可有效提示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的性质,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心病 血清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冠状动脉 斑块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 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6例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裴林林 姜国刚 +2 位作者 孙卫红 陈宗建 刘玮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324-324,共1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纤支镜联合无创通气在COPD呼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姜国刚 裴林林 吴丽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1863-1864,共2页
目的探讨纤支镜联合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呼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COPD合并呼衰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纤支镜灌洗,38例患者灌洗后予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血常规、胸片等指标。结果 54例患者灌洗后呼衰缓解,38例呼衰... 目的探讨纤支镜联合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呼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COPD合并呼衰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纤支镜灌洗,38例患者灌洗后予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血常规、胸片等指标。结果 54例患者灌洗后呼衰缓解,38例呼衰改善不明显者予无创通气治疗,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分泌物较多的COPD呼衰患者,纤支镜灌洗有利于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血气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32例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国刚 裴林林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3期48-49,共2页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成功撤机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成功撤机,与治疗前比较...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成功撤机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成功撤机,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疝。结论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缨 裴林林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720-721,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irbesartan,吉加)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国产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口服进口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8周...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irbesartan,吉加)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国产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口服进口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mmHg者,药物剂量增至300mg,每天1次。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血压由155/97mmHg降至138/86mmHg,对照组血压由155/98mmHg降至136/85mmHg。两组与服药前比较,血压均有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94,29.35,P均<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83.33%(χ2=0.00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心率变化。结论国产与进口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近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高血压 疗效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宗建 裴林林 +1 位作者 王佳丽 王晨希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方法84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方法84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09,P<0.05);治疗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0.39,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能显著降低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心功能不全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骤停1例
10
作者 姜国刚 裴林林 周建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300-301,共2页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易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抢救难度大,及时气道开放和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这类患者的有效方法。现将我院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骤停1例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骤停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缨 裴林林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4期3465-346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3 位作者 王志刚 吴庆 柯大智 李桂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2 位作者 吴庆 柯大智 李桂琼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常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同时存在,近年研究已证实,颈动脉AS与冠心病(CHD)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危险因素[1],二者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AS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身AS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冠心病 外周动脉疾病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发热 多汗 伴四肢乏力
14
作者 陈庆伟 裴林林 +2 位作者 李春 李桂琼 柯大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发热、多汗、乏力3d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因受凉后发热多汗,随后感全身乏力,精神差,不思饮食,乏力愈加明显,未测体温,不伴咽痛、咳喘,无吐泻和腹痛,病程中未诉胸闷及心前区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 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发热、多汗、乏力3d于2006年9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因受凉后发热多汗,随后感全身乏力,精神差,不思饮食,乏力愈加明显,未测体温,不伴咽痛、咳喘,无吐泻和腹痛,病程中未诉胸闷及心前区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大便正常。自服“感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乏力 发热 多汗 心前区疼痛 无肉眼血尿 全身乏力 不思饮食 测体温
原文传递
急诊室及ICU患者人工气道情况分析
15
作者 姜国刚 裴林林 +3 位作者 王翠 王永华 吴丽芳 葛勤中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比较PVC气管导管和加强型气管导管这两种导管在室温下和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插管时鼻出血机率的差别.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室温PVC导管组和室温加强型导管组,60 ℃热软化PVC导管组和60 ℃热软化加强型导管... 目的 比较PVC气管导管和加强型气管导管这两种导管在室温下和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插管时鼻出血机率的差别.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室温PVC导管组和室温加强型导管组,60 ℃热软化PVC导管组和60 ℃热软化加强型导管组;经标准的麻醉诱导,充分的润滑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时观察病人鼻出血的情况.结果 4个组的鼻出血几率依次为18/25、14/25、4/25和5/25.经60 ℃温箱热软化后的两种气管导管均比室温下的同种导管引起鼻出血的机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种导管无论是在室温下还是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气管插管时鼻出血的几率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 ℃温箱对气管导管进行热软化能显著降低经鼻气管插管时的鼻出血,而这两种气管导管无论在室温下或者60 ℃温箱热软化后,经鼻插管时鼻出血的几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和斑块相关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浦祥玲 裴林林 +2 位作者 朱奇志 季成 方静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钙剂、维生素D和阿托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钙剂、维生素D和阿托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5 mg,每年1次。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颈动脉IMT、踝肱指数(ABI)、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ABI、TC、TG、HDL-C和LDL-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颈动脉IMT和AB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ABI降低,颈动脉IMT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ABI、TC、TG、HDL-C和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加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动脉粥样硬化 唑来膦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