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翔泥塑的传承保护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裴梦斐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12期49-49,34,共2页
本文概述了凤翔泥塑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数字化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三种方式,加强对凤翔泥塑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翔泥塑 传承保护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鸟盖瓠壶功能考辨--兼谈铜瓠壶的来源问题
2
作者 苗凌毅 裴梦斐 王棣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6,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地区流行一种形似瓠瓜、立体鸟盖的铜壶,被称作鸟盖瓠壶。有学者推测鸟盖瓠壶即是文献记载的"瓠壶",其功能为祭祀瓠瓜星和天鸡星的青铜礼器。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发现的鸟盖瓠壶,结合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考证鸟... 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地区流行一种形似瓠瓜、立体鸟盖的铜壶,被称作鸟盖瓠壶。有学者推测鸟盖瓠壶即是文献记载的"瓠壶",其功能为祭祀瓠瓜星和天鸡星的青铜礼器。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发现的鸟盖瓠壶,结合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考证鸟盖瓠壶应是摹拟北方草原地区皮囊壶而制作出青铜水器,并进一步探讨,这一类铜瓠壶的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地区和北方草原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盖瓠壶 皮囊壶 北方草原地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长安城遗址区未搬迁居民问题研究
3
作者 裴梦斐 《秦汉研究》 2016年第1期163-168,共6页
汉长安城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共有10朝以此城为都,延续近800年,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迹。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大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上的居民... 汉长安城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共有10朝以此城为都,延续近800年,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迹。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大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上的居民问题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区未搬迁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了解未搬迁居民的生活现状,并且找出未搬迁居民不融入的原因。通过对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并且查询相关政策法规,找到解决未搬迁居民不融入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未搬迁居民 居民融入
原文传递
秦始皇陵世界遗产地居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4
作者 裴梦斐 《秦汉研究》 2020年第1期297-301,共5页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多次涉及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也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秦始皇陵是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多次涉及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也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秦始皇陵是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其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也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下,对秦始皇陵世界遗产地居民生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现状对其农业和旅游业两方面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世界文化遗产地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遗址博物馆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孔利宁 裴梦斐 《博物院》 2020年第3期34-42,共9页
通过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1985—2019年有关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文献,从总体上发现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遗址博物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文章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类型、研究机构和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 通过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1985—2019年有关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文献,从总体上发现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遗址博物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文章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类型、研究机构和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特点。同时,通过关键词知识图谱及聚类图,探讨了遗址博物馆研究的热点,并通过时序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研究其热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遗址博物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技术研究、个案研究及内涵研究三个方面,还存在理论研究薄弱、投入较缺乏、合作较为松散等问题。并基于以上分析,对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研究文献 可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