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裴正斌 彭国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素介导的细胞损害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3大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素介导的细胞损害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3大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因素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自由基、超氧化物阴离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神经生长因子等,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双重作用。因此,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神经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MPTP帕金森病小鼠黑质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裴正斌 彭国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痛 MPTP NF-ΚB
下载PDF
PDTC对MPTP帕金森病鼠黑质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裴正斌 彭国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4,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鼠黑质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C57/BL小鼠按体重30 mg/(kg.d)经腹腔注射MPTP共7 d制成PD模型,预防组小鼠按体重40 mg/(kg.d)... 目的研究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鼠黑质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C57/BL小鼠按体重30 mg/(kg.d)经腹腔注射MPTP共7 d制成PD模型,预防组小鼠按体重40 mg/(kg.d)经腹腔注射PDTC半小时后再经腹腔注射MPTP。观察两组小鼠注射前后行为变化,并采用SABC法检测注射后黑质部NF-κB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表现出PD的典型症状,预防组则无异常行为表现。实验组小鼠黑质部NF-κB阳性表达较预防组显著,并有明显核易位现象,TH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NF-κB参与了MPTP PD鼠发病过程,黑质中NF-κB过度激活是MPTP对小鼠造成损害作用的机制之一。预先使用PDTC对MPTP PD鼠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核因子-KB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6
4
作者 裴正斌 彭国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252-255,共4页
帕金森病 (PD)是最常见的神经功能紊乱症 ,也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神经营养因子有营养神经元 ,刺激轴突再生、再髓鞘化 ,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 帕金森病 (PD)是最常见的神经功能紊乱症 ,也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神经营养因子有营养神经元 ,刺激轴突再生、再髓鞘化 ,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减少 ,可能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 ,出现PD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营养因子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 被引量:87
5
作者 蒋安杰 裴正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80-81,共2页
目的:应用SPIEGEL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结合头颅CT或MRI结果分析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9/2004-0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9例,缺血... 目的:应用SPIEGEL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结合头颅CT或MRI结果分析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9/2004-0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9例,缺血性脑卒中31例。进行头颅CT或MRI分析,并用SPIEGEL量表问卷对睡眠情况进行调查,评分≥12分为无睡眠障碍。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障碍发生率:6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62%(37/60)。29例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患者68%(20/29),31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54%(17/31)。②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发生在额叶皮质,脑干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发生在相同部位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29%(5/17),10%(2/20);12%(2/17),5%(1/20),P<0.05犦,发生在基底节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发生率低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59%(10/17),85%(17/20),P<0.05犦。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出血或梗死部位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发生在基底节区、额叶皮质、脑干等部位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急性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中医医院应用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优越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裴正斌 朱金生 +5 位作者 何荣彬 杨岸森 彭芝莲 张雪锋 夏杰 蔡春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治疗组(试验组,12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5例),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性治疗管理模式,并在康复治疗中结合中药或针刺治疗;对照组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治疗组(试验组,12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5例),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性治疗管理模式,并在康复治疗中结合中药或针刺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单纯基础药物治疗方法,也可非系统化地开展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短期临床疗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和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9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1、90天时,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99%vs61.74%和88.43%vs7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8%vs69.56%,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基础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性医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正斌 朱金生 +5 位作者 何荣彬 彭芝莲 杨岸森 张雪锋 陈新 余国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目的对比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辅助中医药和针灸等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短期临床疗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时,NIHSS评分为11.28±4.25和4.76±3.16,BI评分为78.00±22.50和84.00±20.10,OHS评分为1.85±1.40和1.30±0.9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化卒中组患者治疗第21和9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98/121)和88.43%(107/121),高于对照组的61.74%(71/115)和72.17%(8射115;第21天:Z=6.207,P=0.013;第90天:Z=8.302,P=0.004);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7例,30.58%)低于对照组(80例,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51,P=0.000)。结论基层医院以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并在康复治疗中辅助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西医结合 病人医疗小组 临床路径 医院
下载PDF
苯巴比妥钠致罕见大疱型表皮松解症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裴正斌 何荣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60-160,共1页
患者,女,79岁。主因“跌伤致右胸部疼痛8d伴肢体无力、烦躁1d”入我院神经外科。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9℃,呼吸:24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20/72mmHg(1mmHg=0.133kPa);平车推入病房,超力型体型,右侧... 患者,女,79岁。主因“跌伤致右胸部疼痛8d伴肢体无力、烦躁1d”入我院神经外科。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9℃,呼吸:24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20/72mmHg(1mmHg=0.133kPa);平车推入病房,超力型体型,右侧胸部外侧轻度肿胀,可见面积约13cm×10cm皮肤红肿区,局部皮肤温度不高,右侧第3~4肋骨腋前线部位触痛明显,胸廓挤压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苯巴比妥钠 大疱型 药物过敏史 肢体无力 胸部疼痛 神经外科 皮肤红肿
下载PDF
单侧可逆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1例报告
9
作者 裴正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5-405,430,共2页
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isolated hypoglossal nerve palsy)属于临床少见症状。特发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诊断困难,因为舌下神经瘫痪常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病理,包括肿瘤[11、邻近血管如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压迫舌下神经等,极少数患者病因不... 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isolated hypoglossal nerve palsy)属于临床少见症状。特发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诊断困难,因为舌下神经瘫痪常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病理,包括肿瘤[11、邻近血管如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压迫舌下神经等,极少数患者病因不明。笔者最近诊治1例单侧可逆孤立性舌下神经瘫痪,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瘫痪 孤立 单侧 动脉夹层动脉瘤 少见症状 病因不明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裴正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B12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相关数据与发生出血性转化是否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高血压尤其收缩压未有效控制、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相关数据与发生出血性转化是否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高血压尤其收缩压未有效控制、脉压值、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抗凝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高血压尤其收缩压未有效控制、脉压大、高纤维蛋白原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凝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高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误诊为高血压性头痛的低颅压综合征1例分析
11
作者 裴正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81-78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低压/诊断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头痛/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脑梗死后癫痫30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金生 裴正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2-74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早发癫痫 死后 诊治 常见病因 临床资料 MRI扫描 影像学资料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其预后分析
13
作者 裴正斌 何荣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针治疗,疗程均2周,同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压及其合...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针治疗,疗程均2周,同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治疗前后均行纤维蛋白原浓度、血粘度等实验室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3月。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月内发生TIA或脑梗死也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能有效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脑梗死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有东 裴正斌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必普治疗;在治疗前及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 目的观察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必普治疗;在治疗前及后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必普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原文传递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裴正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3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8),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降低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3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8),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降低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对照组采用血栓通600 mg及蕲蛇酶注射液0.75 U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 d;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牛津残障评分(Oxford disability score,OHS)的变化、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第21天,治疗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2.1%和94.1%)显著高于对照组(58.8%和86.8%)(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用蕲蛇酶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蕲蛇酶注射液 脑梗死 疗效
原文传递
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金生 裴正斌 何荣彬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疗程均2周;活血... 目的探讨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疗程均2周;活血化瘀药采用血栓通6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蕲蛇酶注射液0.7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治疗前后均行纤维蛋白原浓度、血粘度等实验室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