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特征及分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志英 李媛媛 +1 位作者 汪琳 裴玉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1,共8页
文章以云南省县域为评价单元,利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生”功能特征,借鉴比较优势指数识别优势功能,并提出分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空间异质性上,生产、生活、综合功能存在较高一致性,数量上呈金字塔状等级分布;空间圈层结... 文章以云南省县域为评价单元,利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生”功能特征,借鉴比较优势指数识别优势功能,并提出分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空间异质性上,生产、生活、综合功能存在较高一致性,数量上呈金字塔状等级分布;空间圈层结构较明显,呈由昆明市区向外的“核心—边缘”态势。生态功能在数量上呈纺锤体形等级分布,空间上西部强于东部。(2)空间相关性上,生产、生活、综合功能聚集程度较强,冷热点区局部重合;热点区单核心聚集,冷点区多片环绕。生态功能呈西部“高值—高聚集”,东部“低值—高聚集”,冷点区由东向西呈倒“T”形布局。(3)生态功能优势区占比最大,生产—生活优势区集中于滇中城市群,滇西及滇东北呈多优势功能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功能分区 比较优势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云南省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志英 裴玉力 +2 位作者 陈涛 李媛媛 郑文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1-197,共7页
以西南地域重要生态屏障区云南省为探讨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价1990—2018年云南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1990—2018年,云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32 hm~2/人和1.43 hm... 以西南地域重要生态屏障区云南省为探讨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价1990—2018年云南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1990—2018年,云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32 hm~2/人和1.43 hm~2/人变成2.11 hm~2/人和1.16 hm~2/人。(2)1990—2018年,云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0.11 hm~2/人变化至-0.95 hm~2/人,生态恶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上呈现由滇中向外的“核心—边缘”分布态势。(3)1990—2018年,云南省生态压力指数从0.93升至1.82,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呈现由滇中向外递增的“核心—边缘”分布态势,生态安全重心也呈“西北—东南”分布,重心向东南方转移20.32 km。为提升云南省生态安全等级,未来应合理开发国土空间,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多中心城市结构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低碳化,倡导可持续发展消费理念;增强生态环保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高原山地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变化及耦合协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媛媛 李志英 +3 位作者 龙晔 汪琳 裴玉力 郑文皓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49-56,共8页
为反映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分析2007—2017年云南省"三生"功能协调特征。结果表明,"... 为反映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分析2007—2017年云南省"三生"功能协调特征。结果表明,"三生"功能逐步加强,生产、生活功能表现为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由于德宏州近年来外贸发展速度较快,其生产功能表现也较突出;生态功能强于生产、生活功能,空间上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且州市间差距小幅减小,2007—2012年间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高于2012—2017年。"三生"功能整体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空间布局呈现出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和"总体失衡、局部均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变化 云南省
下载PDF
滇中高原山地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4
作者 李志英 陈宁歆 +2 位作者 裴玉力 陈涛 王晓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2579-12589,共11页
云南省作为典型高原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约束明显,山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空间结构问题突出。结合滇中高原山地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特点,从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用地扩展三方面,构建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综合评... 云南省作为典型高原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约束明显,山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空间结构问题突出。结合滇中高原山地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特点,从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用地扩展三方面,构建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综合评价模型,研究1994、2002、2010、2018年滇中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4—2018年,城市群逐渐呈现出高首位度、高紧凑度的“单核结构”关系,城市用地扩展则呈现出“快速规则扩展-快速不规则扩展-慢速规则扩展”的用地变化过程,用地的形态特征也对应呈“单点外延-多点外延-单点填充”的3个阶段。城市群由“单中心”向“一主多副”的等级结构转变。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变主要受地形、交通道路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和政府调控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政府主导、经济驱动、环境约束的特征。应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经济综合体;重整、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加强资源要素流动;完善刚性生态保护规划以增强约束,强化“三线”的统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演变 等级结构 空间联系 用地扩展 驱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