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细胞胞外囊泡DNA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思宇 章运生 +1 位作者 裴超柱 谭拥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从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胞外囊泡(EVs),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得到EVs的大小约为100 nm,并在样品中检测到EVs的特异性标记TSG10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胞外囊泡DNA(evDNA)分子片段的大小在12 kb左... 从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胞外囊泡(EVs),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得到EVs的大小约为100 nm,并在样品中检测到EVs的特异性标记TSG10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胞外囊泡DNA(evDNA)分子片段的大小在12 kb左右。根据evDNA测序数据选择特定evDNA开展PCR试验,实现其有效检测。对EVs进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I)或ATP依赖的DNA酶(PS酶)处理,证实evDNA以线性方式存在于囊泡外侧。通过末端转移酶(TdT)向evDNA末端添加poly-dA,使用oligo-dT珠对其进行捕获,进一步证明其线性表面分布。此外,建立TetO-DNA/TetR-GFP可视化系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TetR-GFP蛋白与EVs上TetO-DNA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和PCR试验证实,可用TetR-GFP蛋白实现对携带TetO-DNA EVs的富集。本研究证实了evDNA以线性的形式分布在EVs表面,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细胞 胞外囊泡 evDNA Tet操纵基因-DNA Tet阻遏蛋白-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抗肿瘤多肽M1-21的剂型优化
2
作者 谭拥军 裴超柱 +3 位作者 程浩杰 卜会铜 谭桂湘 邓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1,共6页
通过去溶剂化方法,将单体抗肿瘤多肽M1-21纳米化,形成50 nm左右大小的多肽纳米颗粒(Nano-M1-21).运用动态光色散技术(DLS)和低压透射电镜(TEM)对Nano-M1-21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37℃条件下颗粒稳定性测试.运用乳腺癌MDA-MB-231、MCF-7和... 通过去溶剂化方法,将单体抗肿瘤多肽M1-21纳米化,形成50 nm左右大小的多肽纳米颗粒(Nano-M1-21).运用动态光色散技术(DLS)和低压透射电镜(TEM)对Nano-M1-21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37℃条件下颗粒稳定性测试.运用乳腺癌MDA-MB-231、MCF-7和4T1细胞验证Nano-M1-21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Nano-M1-21更容易被细胞摄取;相比单体多肽,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浓度更低.运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活体肿瘤移植模型,发现Nano-M1-21展示出良好的抑瘤效果.总之,单体肽M1-21经纳米剂型优化后,有利于改善细胞的摄取,显示出更好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21 Nano-M1-21 纳米化 抑瘤效果 多肽
下载PDF
基于均苯三甲酸的铀的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俞胜龙 欧阳东 +4 位作者 裴超柱 杨威 何念 曹小红 马慧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研究了以均苯三甲酸为主配体,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在170℃水热条件下合成二维层状结构新型有机框架化合物Na(UO_2)(C_9H_3O_6),利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属六方晶系,P6(3)/... 研究了以均苯三甲酸为主配体,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在170℃水热条件下合成二维层状结构新型有机框架化合物Na(UO_2)(C_9H_3O_6),利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属六方晶系,P6(3)/mmc空间群,具有二维层状空间结构,,通过均苯三甲酸与铀酰离子发生八配位而形成;该化合物对罗丹明B具有光催化分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酰离子 有机框架化合物 合成 光催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肿瘤抗原肽M1-10的抑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文强 卜会铜 +2 位作者 裴超柱 黄明敏 谭拥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段源于转录因子FOXM1的肿瘤抗原肽M1-10。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干扰素γ释放及细胞杀伤等试验,证实M1-10肽段可在小鼠体内诱导有效的免疫记忆,与HJURP、MELK、VEGFR1、VEGFR2来源的四种抗原肽联用可产生更好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段源于转录因子FOXM1的肿瘤抗原肽M1-10。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干扰素γ释放及细胞杀伤等试验,证实M1-10肽段可在小鼠体内诱导有效的免疫记忆,与HJURP、MELK、VEGFR1、VEGFR2来源的四种抗原肽联用可产生更好的效果。运用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和MMTV-PyMT原发乳腺癌模型开展M1-10单独或联合四种抗原肽的肿瘤预免疫试验,发现M1-10单独使用可发挥显著的抑瘤效果,联合四种抗原肽的抑瘤效果更强。总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肿瘤抗原肽,该肽免疫原性强,单独或与其他肿瘤抗原肽联用时可实现有效的肿瘤免疫。该结论为FOXM1的抗肿瘤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肽M1-10 转录因子FOXM1 免疫记忆 肿瘤免疫 小鼠
下载PDF
中华狼蛛抗肿瘤肽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兴 裴超柱 +2 位作者 冯悠然 龙瑞良 段志贵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7-92,共6页
中华狼蛛与穴居狼蛛在进化上亲缘性较近,均属于狼蛛科狼蛛属。该研究从中华狼蛛毒腺cDNA文库筛选到与穴居狼蛛抗肿瘤肽LSTX-A1的前体序列(或cDNA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3个毒素多肽(LS-toxin-A1、LS-toxin-A2、LS-toxin-A3)。与LSTX-A1比... 中华狼蛛与穴居狼蛛在进化上亲缘性较近,均属于狼蛛科狼蛛属。该研究从中华狼蛛毒腺cDNA文库筛选到与穴居狼蛛抗肿瘤肽LSTX-A1的前体序列(或cDNA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3个毒素多肽(LS-toxin-A1、LS-toxin-A2、LS-toxin-A3)。与LSTX-A1比较,由于发生同义突变使得它们与LSTX-A1的信号肽和中间肽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在成熟肽区域,由于非同义突变导致LS-toxin-A1和LS-toxin-A2与LSTX-A1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但LS-toxin-A3仅发生同义突变,因此它与LSTX-A1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这些中华狼蛛毒素的成熟肽含有4对二硫键(其排列方式为-C-C-CC-C-C-C-C-),而且它们在C末端残基均发生酰胺化修饰。由于该研究鉴定的中华狼蛛毒素与LSTX-A1具有极高的序列相似性,因此作者推断它们具有类似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狼蛛 CDNA文库 抗肿瘤肽 毒素多肽 酰胺化修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