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粉形貌对碱性锌锰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褚德威 孔凡涛 +1 位作者 袁国辉 王德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9-160,共2页
研究了 3种颗粒形貌不同而成分相同的锌粉在碱液中的稳定性 ,并检测用这 3种锌粉制作的LR6型无汞碱锰电池性能。锌粉的析气试验表明针状锌粉在碱液中浸泡 3天后析气量最低 ;以针状锌粉膏制成的电池大电流放电容量可提高约 30 % ;电池有... 研究了 3种颗粒形貌不同而成分相同的锌粉在碱液中的稳定性 ,并检测用这 3种锌粉制作的LR6型无汞碱锰电池性能。锌粉的析气试验表明针状锌粉在碱液中浸泡 3天后析气量最低 ;以针状锌粉膏制成的电池大电流放电容量可提高约 30 % ;电池有很好的抗震性、贮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锌锰电池 性能 锌粉 LR6型
下载PDF
无氰碱性Zn-Fe合金电镀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褚德威 全成军 +2 位作者 李宁 韩玉华 樊万成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6,共4页
研究了碱性锌酸盐体系电镀Zn-Fe合金工艺,确定了含铁量为0.05%~1%的Zn-Fe合金镀层工艺,并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的黑色钝化工艺。镀层经钝化处理,耐蚀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 无氰碱性电镀 合金电镀 ZN-FE合金 黑色钝化
下载PDF
锌-铁合金镀层黑色铬酸盐钝化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褚德威 全成军 +1 位作者 韩玉华 李宁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4-16,共3页
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含Fe0.2%~0.7%)的铬酸盐黑色钝化工艺。研制的黑钝促进剂XTH拓宽了钝化工艺范围;在钝化液中添加抗蚀剂XTK,大幅度地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Zn-Fe合金镀层经本工艺直接钝化处理,可获... 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含Fe0.2%~0.7%)的铬酸盐黑色钝化工艺。研制的黑钝促进剂XTH拓宽了钝化工艺范围;在钝化液中添加抗蚀剂XTK,大幅度地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Zn-Fe合金镀层经本工艺直接钝化处理,可获得高耐蚀、光泽的黑色钝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合金 镀层 黑色 钝化工艺 铬酸盐 锌铁合金
下载PDF
铅酸电池钛基氧化物正极板栅 被引量:8
4
作者 褚德威 赵力 +1 位作者 江新芳 刘建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研究了热形成法在钛表面制备掺杂的钛基氧化物半导体的方法。采用恒流阳极极化、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钛基氧化物的导电性、抗钝化性 ,证明这种掺杂钛基氧化物板栅导电性良好、抗氧化性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法对氧化物表面的形貌和组... 研究了热形成法在钛表面制备掺杂的钛基氧化物半导体的方法。采用恒流阳极极化、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钛基氧化物的导电性、抗钝化性 ,证明这种掺杂钛基氧化物板栅导电性良好、抗氧化性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法对氧化物表面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 ,并以这种板栅和铅钙合金板栅分别制成电池 ,进行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板栅制成的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活性物利用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板栅 钛基氧化物电极 铅酸蓄电池 化学电源
下载PDF
高耐蚀性Zn-Fe合金电镀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褚德威 全成军 +1 位作者 韩玉华 徐明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12,共5页
提出一种锌酸盐体系Zn-Fe合金电镀工艺。可以在10~40℃温度下获得含铁量0.2%~0.7%的镀层。认为控制镀层含铁量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铬酸盐钝化和提高镀层耐蚀性能.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镀层含铁量的影响。
关键词 锌铁合金 镀层 成分 耐蚀性 镀合金 电镀
下载PDF
钛作铅酸电池正极板栅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褚德威 赵力 +1 位作者 江新芳 朱厚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探讨了钛用于铅酸电池正极板栅的可能性。从钛在铅酸电池板栅的生产和工作可能造成的环境中电化学稳定性研究入手 ,进而研究了钛的微溶物对铅酸蓄电池正负极工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正极板栅 蓄电池
下载PDF
Zn-Fe合金电镀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褚德威 全成军 韩玉华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综述了各种Zn-Fe合金电镀工艺的特点及研究应用现状,重点对比研究了各种络合体系的碱性锌酸盐Zn-Fe合金电镀工艺.结果表明,含铁量≤0.8%的Zn-Fe合金镀层,可以直接经铬酸盐钝化处理而大幅度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电镀 耐蚀性 铬酸盐 锌基合金 钝化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预充电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褚德威 赵力 张翠芬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7-99,共3页
提出了测量氢镍电池的预充量的一种新方法———四电极体系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调节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预充量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预充电 氢镍电池 金属氢化物
下载PDF
碱性锌酸盐体系电镀Zn-Ce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褚德威 全成军 韩玉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7-70,66,共5页
研究碱性锌酸盐体系电镀Zn-Ce合金工艺.对镀液中不同Ce^(3+)含量所获得镀层的耐蚀性作了研究,并以X-射线衍射对Zn-Ce镀层和纯Zn层的结构作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电镀 锌酸盐 锌铈合金 镀液 耐蚀性
下载PDF
金属欠电位沉积及其对电镀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褚德威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7-9,共3页
综述了欠电位沉积现象并指出理解欠电位沉积对于电镀工作者是必要的。总结了欠电位沉积对电镀的影响和分析了影响原因。
关键词 电镀 金属 欠电位沉积
下载PDF
电液快速处理工程设计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德威 韩毓华 《电池》 CAS 1988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探讨了电液快速处理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电液去除杂质的所用的化学热力学原理,和反应器设计的指导思想,即使电液与空气隔绝,搅拌及加热。说明了以锌粉做为还原物去除杂质时,电解液与空气隔离是必要的,搅拌也是必要的。而用蒸气直接... 本文探讨了电液快速处理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电液去除杂质的所用的化学热力学原理,和反应器设计的指导思想,即使电液与空气隔绝,搅拌及加热。说明了以锌粉做为还原物去除杂质时,电解液与空气隔离是必要的,搅拌也是必要的。而用蒸气直接加热是最好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锌粉 金属粉末 还原电位 电位序 电液 搅拌方式
下载PDF
显著影响电催化活性的欠电位沉积及其节能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褚德威 《节能技术》 CAS 1989年第5期4-6,共3页
在众多的电化学生产及电化学反应装置中,电极做为一种异相反应催化剂,提供电化学反应场所。电极电位改变可以使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场变化,因而催化活性也随之变化。但电极电位改变,使电化学反应器产生极化,增加了能量损耗是不利的。为... 在众多的电化学生产及电化学反应装置中,电极做为一种异相反应催化剂,提供电化学反应场所。电极电位改变可以使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场变化,因而催化活性也随之变化。但电极电位改变,使电化学反应器产生极化,增加了能量损耗是不利的。为此电化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高活性的催化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活性 欠电位沉积 节能
下载PDF
关于高效制备去离子水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褚德威 韩毓华 +1 位作者 陈平 韩玉洁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2-55,共4页
采用三柱吸附-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介绍了三柱去离子水制备机的特点、构造及工艺原理等。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去离子水 制备 水质电阻率 吸附
下载PDF
含铈和钇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合金添加剂 被引量:31
14
作者 魏杰 赵力 +2 位作者 孙芬莉 杨红 褚德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97-501,共5页
影响铅酸蓄电池深循环的关键在于板栅界面腐蚀膜的导电性。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考察了在铅钙合金和铅锑合金中添加金属铈和钇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铈和钇能提高铅钙合金和铅锑合金的析氢、析氧过电位和合金的耐蚀... 影响铅酸蓄电池深循环的关键在于板栅界面腐蚀膜的导电性。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考察了在铅钙合金和铅锑合金中添加金属铈和钇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铈和钇能提高铅钙合金和铅锑合金的析氢、析氧过电位和合金的耐蚀性能,并且可以抑制放电时腐蚀膜中PbO2的还原及非化学计量PbOn的生成,使腐蚀膜更具导电性,提高板栅合金的深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板栅合金 添加剂 性能
下载PDF
热电池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晋峰 褚德威 +2 位作者 杨晓勇 张卫红 康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4-616,共3页
从热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研究了热电池放电过程中热量的产生、传递、散失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电池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电池的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法"动态模拟电池放电热过程特征与规律... 从热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研究了热电池放电过程中热量的产生、传递、散失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电池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电池的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法"动态模拟电池放电热过程特征与规律。并通过对电池表面以及内部温度测量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该热模型能够正确地模拟电池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热模型 热交换
下载PDF
提高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磊 褚德威 +1 位作者 袁国辉 顾建成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降低MH/Ni电池充电内压升高的氧还原催化剂,推测了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内压过高的产生机制,并通过控制充电条件和选择合适的隔膜,使MH/Ni电池大电流充电内压低于0.7Mpa。
关键词 电池内压 充电性能 大电流 MH/NI电池
下载PDF
碱锰电池中锌合金粉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国辉 褚德威 +1 位作者 孔凡涛 姜兆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气体雾化法制备了含In、Bi、Pb、Al、Cd的锌合金粉,通过析气法和线性动电位扫描法对其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合金粉在45℃含饱和ZnO和缓蚀剂HX的40%KOH溶液中的气体发生率<0 05ml/5g·3d,以此制成的LR6型电池放... 采用气体雾化法制备了含In、Bi、Pb、Al、Cd的锌合金粉,通过析气法和线性动电位扫描法对其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合金粉在45℃含饱和ZnO和缓蚀剂HX的40%KOH溶液中的气体发生率<0 05ml/5g·3d,以此制成的LR6型电池放电性能与含汞6 5%锌粉所做LR6型电池的放电性能相当。这表明锌合金粉和缓蚀剂的共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锌粉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碱锰电池中的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锰电池 锌合金粉 电化学性能 锌电极 缓蚀剂 气体雾化法
下载PDF
改性电解二氧化锰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国辉 褚德威 +2 位作者 申日辉 潘宏伟 张翠芬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用电解法制备一种掺杂铋的改性二氧化锰材料(Bi-EMD).通过x射线衍射及光电子能谱分析,Bi-EMD属于γ-MnO_2,Bi以Bi_2O_3形式存在于改性材料中,且材料中Bi含量随电解时Bi ̄(3+)浓度增加而增加... 用电解法制备一种掺杂铋的改性二氧化锰材料(Bi-EMD).通过x射线衍射及光电子能谱分析,Bi-EMD属于γ-MnO_2,Bi以Bi_2O_3形式存在于改性材料中,且材料中Bi含量随电解时Bi ̄(3+)浓度增加而增加.当电解液中Bi ̄(3+)浓度为0.008mol·L ̄(-1)时,材料中Bi含量高达14.3%(重量百分比).用Bi-EMD装配成AA型Zn/MnO_2试验电池.通过循环寿命实验,Bi-EMD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二氧化锰 改性电极 碱锰电池
下载PDF
银-氢氧化高铈胶体复合电镀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信国 孙福根 褚德威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为了克服纯银镀层硬度不够、不耐磨的缺点,本文研究了用氢氧化高铈胶体微粒作为分散相,在常规的氰化镀银槽液中,电镀银-氢氧化高铈复合镀层的方法。列出了槽液配方及操作条件,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测试仪器对镀层进了微... 为了克服纯银镀层硬度不够、不耐磨的缺点,本文研究了用氢氧化高铈胶体微粒作为分散相,在常规的氰化镀银槽液中,电镀银-氢氧化高铈复合镀层的方法。列出了槽液配方及操作条件,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测试仪器对镀层进了微观分析。结果发现,银-氢氧化高铈复合镀层,外观光亮,与基体结合力良好。与纯银镀层比较,结晶较细致,硬度较高,摩擦系数较小,接触电阻稳定。胶体铈有改善银的镀厚性能作用和细化结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高铈 复合镀层 电镀工艺
下载PDF
LiSi-CoS_2体系热电池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延东 褚德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3-696,共4页
为了了解人工合成的多孔CoS2材料的电压、负载能力、内阻、比功率、比容量等电化学特性,以小组合LiSi-CoS2体系热电池的形式,在真实的热电池工作温度环境下放电,结合电子扫描分析(SEM)、比表面分析(BET)等手段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与LiSi... 为了了解人工合成的多孔CoS2材料的电压、负载能力、内阻、比功率、比容量等电化学特性,以小组合LiSi-CoS2体系热电池的形式,在真实的热电池工作温度环境下放电,结合电子扫描分析(SEM)、比表面分析(BET)等手段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与LiSi-FeS2体系作了比较;并根据-180目、-260目、-400目三种粒度CoS2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对比结果分析了粒度对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本试验采用的多孔结构CoS2材料总体电化学性能优于FeS2。内阻较低,负载能力强,大电流极化较小,变负载下输出电压精度高,因此该多孔结构CoS2材料很适合于高比功率热电池产品;比容量较大,活性物质利用率较高,适合高比能量、长寿命热电池;粒度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80目、-260目、-400目三种粒度相比,颗粒度小的CoS2电压坪阶、脉冲电压、比功率均较高,内阻较低,比容量略有差别,但对于本试验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二硫化钴 正极 比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