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维光 刘万军 +5 位作者 王振海 刘永厚 蒋玉贵 王海 孙冰 褚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微型皮质骨螺钉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4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7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1组),10例行微型空心松质骨螺... [目的]比较研究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微型皮质骨螺钉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4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7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1组),10例行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2组),9例行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3组),8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4组)。通过随访对4组患者肘关节的疼痛、功能评分以及运动、肌力、X线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5年,4组平均肘关节痛觉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4.2、23.7、21.5和19.7分(P<0.01),平均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3.3、94.1、91.4和86.3分(P<0.01);4组患者肘关节伸、屈以及前臂旋前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伸肘、屈肘肌力以及旋前和旋后肌力差异无显著性(P>0.01),均正常。[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以及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踝部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万军 王海 +6 位作者 刘永厚 刘云鹏 李旭 蒋玉贵 孙冰 褚楷 王维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单侧踝部骨折伴随的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男10例,女8例,年龄18~49岁,平均33.5岁。骨折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柱,...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单侧踝部骨折伴随的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男10例,女8例,年龄18~49岁,平均33.5岁。骨折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软骨柱植入受区的孔中。观察研究患者踝关节的功能、X线以及MRI表现。[结果]随访平均28(17—40)个月。7例行多柱移植,11例行单柱移植。根据Baird和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平均96.3±3.5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1例患者X线片示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5.6%(1/18),MRI显示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占5.6%(1/18)。膝关节无长期供区并发症。[结论]骨软骨移植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自体 骨软骨移植 急性 距骨 骨折
下载PDF
空心螺钉治疗成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厚 刘万军 +3 位作者 王维光 王海 杨志勇 褚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55-1756,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关节面均获得解剖复位,根据Mackay和Carn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微型空心螺...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关节面均获得解剖复位,根据Mackay和Carn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微型空心螺钉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 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微型空心螺钉 成人
下载PDF
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足拇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永厚 刘万军 +4 位作者 刘云鹏 杨志勇 王振海 李宇 褚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研究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出现足拇下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39例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4.6%)术后发生足拇下垂及第一趾蹼区麻木,足拇背屈肌力均为0级,其中8例术后24... 目的研究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出现足拇下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39例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4.6%)术后发生足拇下垂及第一趾蹼区麻木,足拇背屈肌力均为0级,其中8例术后24h内出现,经肌电图检查证实腓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年龄平均26.8岁,胫骨中上1/3骨折9例,间接暴力骨折8例,A型骨折(AO分型)9例,10例为闭合骨折并行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平均复位2次。3例因术后前筋膜室压力大于30mmHg,再次手术行切开减压术,术后4周3例中1例足拇背伸肌力仍为0级。3~6个月10例肌力恢复为5级,1例为4级。结论本研究报告了足拇下垂的发生率及一些危险因素,并探求其原因,推荐使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 足拇下垂
下载PDF
Mason 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万军 王维光 +5 位作者 刘云鹏 刘永厚 蒋玉贵 王海 孙冰 褚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桡骨小头切除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83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58例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28例行桡骨小头切除术,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肘、腕关... 目的比较研究桡骨小头切除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83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58例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28例行桡骨小头切除术,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分别平均随访10年和5.5年,切除组平均肘关节痛觉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8.7分,内固定组23.5分(P<0.01);切除组肘关节伸直角度平均-12.4°,内固定组平均-5.8°(P<0.01);切除组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内固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伸肘、旋前以及旋后肌力减弱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切除组提携角平均增大8.7°、桡骨移位2.1mm,内固定组分别为1.3°和0.3mm,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切除组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0.3分,内固定组91.3分(P<0.01)。结论与桡骨小头切除术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较大的肌力恢复以及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 骨折固定术 切除
原文传递
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俊杰 陈旭 +5 位作者 张兴林 孙涛 周智勇 贾培桐 刘绍贤 褚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928-1929,共2页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2009年,本院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包括波及下极的粉碎性骨折)157例,采用张力带固定及部分髌骨切除术,随访术后疗效,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及髌...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2009年,本院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包括波及下极的粉碎性骨折)157例,采用张力带固定及部分髌骨切除术,随访术后疗效,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及髌骨长轴形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张力带固定组患侧髌骨纵轴长度大于健侧,P=0.000,有统计学差异,张力带固定组Bostman评分为26.661 5±1.178 3,部分髌骨切除组Bostman评分为26.370 4±0.996 1,P=0.11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研究测量了髌骨下极粉碎骨折保留髌骨完整的张力带固定术后髌骨延长的范围,证实了临床张力带固定及部分髌骨切除术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临床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有无骨牵引对手术治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褚楷 王蕾 +7 位作者 陈旭 张兴林 鲁兴 左海宁 周智勇 贾培桐 刘绍贤 曲高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明确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术前是否需要骨牵引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组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受伤7 d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术前骨牵引组与术前无骨牵引... 目的明确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术前是否需要骨牵引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组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受伤7 d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术前骨牵引组与术前无骨牵引组两组。骨牵引治疗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67±9)岁。无骨牵引治疗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患者平均年龄(65±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完全下地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最终患肢髋关节评分的情况。结果对两组82例患者均进行了8~16个月(平均12.5个月)的回访。骨牵引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5.7±1.3)分、手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26.1±6.1)min及围手术期总体失血量(1053.3±143.5)ml与无骨牵引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6.3±1.4)分、手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24.1±3.9)min及围手术期总体失血量(1035.7±116.8)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频率、术后患者完全下地负重的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及最终患肢髋关节评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骨牵引不是必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后股骨头内部微骨折发生风险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褚楷 张兴琳 +1 位作者 鲁兴 陈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后,在日常活动撞击力作用下股骨头内部骨质变化情况以及微骨折发生风险。方法取21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共获得42个骨质及软组织完整的髋关节标本。首先测量标本股骨颈处骨密度、CE角、股骨头直径、颈...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后,在日常活动撞击力作用下股骨头内部骨质变化情况以及微骨折发生风险。方法取21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共获得42个骨质及软组织完整的髋关节标本。首先测量标本股骨颈处骨密度、CE角、股骨头直径、颈干角及前倾角。然后参照AO推荐方法植入3枚空心钉后取出,模拟股骨颈骨折完全解剖愈合空心钉取出后状态,CT扫描观察股骨头内钉道形态。最后,模拟直立情况下股骨头受到撞击情况,分别用200、600、1 980 N力量撞击标本20次。CT扫描观察撞击后股骨头内钉道形态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微骨折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CT扫描观察撞击力量为200、600 N时,股骨头钉道形态无明显变化,提示股骨头内无微骨折发生;撞击力量达1 980 N时,11具标本22个股骨头的钉道形态与撞击前相比有明显变化,钉道内有凸起及钉道狭窄,提示股骨头内发生微骨折,微骨折发生率为52.38%(11/21)。多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后发生股骨头内部微骨折的危险因素(P=0.039),CE角、股骨头直径、颈干角、前倾角与股骨头内部微骨折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后,股骨头受到日常活动撞击力可能出现微骨折,并且微骨折的发生与股骨头骨密度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空心钉 微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距骨骨软骨骨折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万军 王海 +8 位作者 刘永厚 刘云鹏 胡有谷 李旭 蒋玉贵 辛大江 王维光 孙冰 褚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骨软骨折块摘除钻孔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38例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术中明确距骨骨软骨骨折的部位以及范围。2...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骨软骨折块摘除钻孔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38例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术中明确距骨骨软骨骨折的部位以及范围。20例折块摘除后,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软骨柱植入受区的孔中,为移植组;18例骨软骨折块摘除后行钻孔术为钻孔组。对比观察研究两组患者踝关节的功能、X线以及MRI表现。结果移植组随访1.5~4.0年,平均(2.92±0.65)年,钻孔组随访2.5~5.0年,平均(3.02±0.83)年。7例行多柱移植,13例行单柱移植。根据Baird和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移植组平均(89.85±4.83)分,钻孔组平均(84.28±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7,P=0.002);X线片示移植组3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5.0%(3/20),钻孔组8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44.4%(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1.7,P〈0.05);MRI显示移植组3例骨软骨柱松动吸收,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占15.0%(3/20),其余修复的关节面平滑,骨软骨柱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钻孔组6例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率为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9.6,P〈0.05);两组膝关节均无远期供区并发症。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降低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和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生率,提高了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骨软骨 急性病 距骨 骨折
原文传递
Eyres Ⅲ A型喙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褚楷 陈旭 +2 位作者 鲁兴 张兴林 周智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总结EyresⅢA型喙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8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关节联合喙突骨折解剖复位后2枚空心钉固定治疗4例EyresⅢA型喙突骨折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6-41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 目的总结EyresⅢA型喙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8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关节联合喙突骨折解剖复位后2枚空心钉固定治疗4例EyresⅢA型喙突骨折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6-41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机器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12 h,平均6 h。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4例均获随访12个月。术后4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保留空心钉。术后8个月CT示骨折完全愈合。随访期间无肩关节再脱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继发骨折等发生。术后12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3-87分,平均85分。结论对于EyresⅢA型喙突骨折,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关节联合喙突骨折解剖复位后2枚空心钉固定可行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骨科机器人手术导针偏移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褚楷 姜传强 +2 位作者 成功 陈旭 张树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按规范操作骨科机器人术中导针仍发生偏移的原因及防止偏移的方法。方法用一根立方体木棍模拟人体的骨骼,在木棍上进行骨科机器人演示。规划在木棍上打入螺钉,在机器人的引导下置入导针。按术中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导针尾和导针尖... 目的探讨按规范操作骨科机器人术中导针仍发生偏移的原因及防止偏移的方法。方法用一根立方体木棍模拟人体的骨骼,在木棍上进行骨科机器人演示。规划在木棍上打入螺钉,在机器人的引导下置入导针。按术中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导针尾和导针尖施加侧方偏移的力量。测量导针尖的实际偏移距离,并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导针尾部受力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0.50±0.07)mm)]明显小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8,P<0.001)。导针尖部受力,机器人监控显示偏移达到1mm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4.92±0.16)mm]超过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76,P<0.001)。结论骨科机器人手术中引起导针发生偏移的力量主要来自导针尖部。术中导针尖的实际的偏移距离大于机器人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机器人术中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只是导针是否偏移的参考,术者的操作细节才是导针是否发生偏移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导针
原文传递
17β-雌二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鲁兴 张国栋 +1 位作者 褚楷 张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1,共3页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诱导分化后的BMSCs分为对照组及17β-雌二醇组(1×10^-10、1×10^-9、1×10^-8 mol/L的17β-雌二醇),在诱导第7天,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诱导分化后的BMSCs分为对照组及17β-雌二醇组(1×10^-10、1×10^-9、1×10^-8 mol/L的17β-雌二醇),在诱导第7天,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细胞活力,Wnt1、Wnt10b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测定各组细胞Ⅰ型胶原酶(COIⅠ)mRNA含量;在诱导第21天,测定各组细胞成骨矿化能力,骨桥蛋白(OPN)及骨钙素(OCN)mRN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10^-10、1×10^-9、1×10^-8 mol/L的17β-雌二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0.41±0.03)比(0.45±0.04)、(0.51±0.05)、(0.57±0.05)](P<0.01),ALP活性[(0.23±0.02)比(0.34±0.02)、(0.42±0.03)、(0.48±0.05)](P<0.01),增加钙结节数量(P<0.01),上调COIⅠ、OPN、OCN mRNA表达量及Wnt1、Wnt10b及β-catenin表达量(P<0.01)。结论 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高压氧联合康复锻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成功 赵勇 褚楷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后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康复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后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康复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HBO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Lysholm评分.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Tegner及IDKC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9.57±11.31)vs(76.33±10.46)分、(5.53±1.07)vs(4.41±0.93)分、(93.12±14.30)vs(80.69±1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康复锻炼相比,HBO联合康复锻炼可以在膝关节ACL损伤术后患者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康复锻炼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研究
14
作者 成功 褚楷 +5 位作者 曹志林 吴浩 郑鸣迪 赵宇驰 钱东阳 林永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LINC00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选择烟台山医院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47例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过表达LINC00174质粒(pcDNA-LINC00...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174(LINC00174)调控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选择烟台山医院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47例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过表达LINC00174质粒(pcDNA-LINC00174)、过表达阴性对照(pcDNA-NC)、LINC00174小干扰RNA(si-LINC00174)、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hBMS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LINC0017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38±0.21比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8,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3.01±0.25比1.00±0.08)、凋亡率[(23.25±1.42)%比(12.46±1.07)%]和活化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0.75±0.05比0.39±0.03)显著高于pcDNA-NC组,增殖活性(0.53±0.04比0.91±0.0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2±0.05比0.86±0.06)、碱性磷酸酶(ALP)(0.37±0.03比0.65±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41±0.04比0.83±0.06)和骨钙蛋白(OCN)(0.27±0.03比0.72±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1、20.877、9.564、12.431、17.498、21.652、18.932、21.774,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LINC00174表达(0.38±0.04比1.01±0.09)、凋亡率[(8.46±0.78)%比(13.73±1.43)%]和cleaved Caspase-3(0.26±0.02比0.45±0.04)表达显著低于si-NC组,增殖活性(1.21±0.08比0.78±0.05)、Cyclin D1(0.78±0.06比0.54±0.04)、ALP(0.75±0.06比0.49±0.04)、RUNX2(0.89±0.06比0.53±0.05)和OCN(0.92±0.06比0.68±0.0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6.541、10.125、19.356、15.238、18.981、9.237、11.343,P<0.05)。pcDNA-LINC00174组hBMSCs细胞Nrf2(0.39±0.03比0.88±0.06)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0.24±0.02比0.59±0.0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pcD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8、14.045,P<0.05)。si-LINC00174组hBMSCs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0.94±0.05比0.72±0.04)和Keap1(0.86±0.05比0.47±0.0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6.541,P<0.05)。结论LINC00174可调控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调控hBMSCs增殖、成骨细胞分化、凋亡及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机制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成功 曲文庆 +5 位作者 曹志林 吴浩 褚楷 张同庆 赵勇 曲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46例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46例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收治的89例早期O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VSD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肢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度及感染情况,综合判断是Ⅰ期缝合还是Ⅱ期伤口植皮;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并预测OCS病情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Ⅱ期伤口植皮率(53.5%)明显低于对照组(21.7%),肉芽组织无感染率(80.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13.14±3.42)d]和住院时间[(16.55±3.5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消退时间[(22.39±4.48)d]和住院时间[(26.87±5.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21 d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21 d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VSD治疗早期OCS可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降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减轻肢体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负压封闭引流 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