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方体形PbS纳米晶的制备 被引量:8
1
作者 褚海斌 陈广大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在60~100℃下,以醋酸铅为铅源,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乙二胺为溶剂,制备了立方体形的PbS纳米晶,采用XRD、TEM、SAED、SEM等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产物为单晶的立方体形PbS,颗粒大小均匀.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 在60~100℃下,以醋酸铅为铅源,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乙二胺为溶剂,制备了立方体形的PbS纳米晶,采用XRD、TEM、SAED、SEM等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产物为单晶的立方体形PbS,颗粒大小均匀.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硫源比例的增加,立方体变大.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合成边长从几十个纳米到几百个纳米的立方体形PbS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形纳米晶 硫化铅 制备 醋酸铅 硫代乙酰胺 乙二胺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硫化镍空心微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广大 褚海斌 +2 位作者 李雪梅 金钟 李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醋酸镍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150℃的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硫化镍空心微球,并用XRD,TEM,SAE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这些空心微球由β-NiS和α-NiS组成,从反应开始得到的α-NiS实心球通过内核的消溶演变而成.
关键词 NIS 空心微球 溶剂热
下载PDF
星形树枝状硫化铅纳米晶的制备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广大 褚海斌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辅助下,以醋酸铅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在8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5h制备了星形树枝状的硫化铅纳米晶,并用XRD、TEM、SAED、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得到的产物为立方相PbS单晶,星形结构的6个臂分别指... 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辅助下,以醋酸铅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在8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5h制备了星形树枝状的硫化铅纳米晶,并用XRD、TEM、SAED、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得到的产物为立方相PbS单晶,星形结构的6个臂分别指向立方相PbS晶体的6个<100>方向。研究发现CTAB的使用和硫源的释硫速率对生成这种星形树枝状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星形 树枝状 CTAB
下载PDF
模板法合成含镧的层状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军舰 张庆敏 +2 位作者 金钟 褚海斌 李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含稀土元素La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HRTEM、EDX等的表征,证明所得的稀土复合物为层状结构,且十二烷基磺酸钠与La的比例为1∶1。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对复...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含稀土元素La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HRTEM、EDX等的表征,证明所得的稀土复合物为层状结构,且十二烷基磺酸钠与La的比例为1∶1。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对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 层状 无机-有机复合物 模板
下载PDF
2,4,6-三吡啶基三嗪-铽、钐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爱玲 李海燕 +4 位作者 张海霞 杜燕 岳彬 褚海斌 赵永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9-1345,共7页
分别以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2,4,6-三吡啶基三嗪为配体,铽、钐为中心合成了两个系列共10种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测试,推测其组成分别为:RE(TPTZ)(NO3)3(C2H5OH)·H2O,RE... 分别以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2,4,6-三吡啶基三嗪为配体,铽、钐为中心合成了两个系列共10种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测试,推测其组成分别为:RE(TPTZ)(NO3)3(C2H5OH)·H2O,RE(TPTZ)2(NO3)3(C2H5OH)·H2O,RE2(TPTZ)(NO3)6(C2H5OH)·2H2O,RE(TPTZ)(C7H5O3)3(C2H5OH)·2H2O和RE2(TPTZ)2(C8H4O4)(NO3)4(C2H5OH)·H2O(RE=Tb,Sm)。硝酸根、芳香酸的氧原子以及TPTZ的主配位点氮原子与稀土离子成键。对羟基苯甲酸的三重态能级及配合物的荧光测试表明,虽然对羟基苯甲酸三重态能级低于Tb3+和Sm3+离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级,但该配体和具有芳香环的配体TPTZ耦合,能与Tb3+和Sm3+离子形成发光较好的稀土配合物。对苯二甲酸对铽和钐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最大,同时,稀土离子浓度高则荧光强度也高,在这两个系列配合物中未见浓度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吡啶基三嗪 对羟基苯甲酸 对苯二甲酸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含氮杂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峰 李欣 +5 位作者 王爱玲 赵艳芳 康洁 岳彬 褚海斌 赵永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合成了以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Sal-GlyK)、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Eu3+、La3+为中心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推测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RE(Sal-Gly)(NO3)·2H2O和R... 合成了以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Sal-GlyK)、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Eu3+、La3+为中心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推测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RE(Sal-Gly)(NO3)·2H2O和RE(Sal-Gly)(Phen)(NO3)·H2O、RE(Sal-Gly)(Bipy)(NO3)·H2O(RE3+=Eu3+,La3+)。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及其结合常数。结果表明,本文合成的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的顺序为RE(Sal-Gly)(Phen)(NO3)·H2O>RE(Sal-Gly)(Bipy)(NO3)·H2O>RE(Sal-Gly)(NO3)·2H2O,表明配合物是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含有良好平面性和较大表面积配体的配合物可以更好地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 小牛胸腺DNA 插入作用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物对羧酸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 被引量:2
7
作者 侯福华 张海霞 +4 位作者 庆凯 范建茹 王爱玲 褚海斌 赵永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纳米颗粒外面包裹二氧化硅,通过控制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滴加时间和滴加量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生长厚度,得到Ag@SiO2核壳结构颗粒。通过该核壳结构颗粒与DMF溶解的稀土铕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得到核壳型Ag@SiO2荧光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银粒径为50 nm左右,包覆的SiO2壳层厚度约为12 nm。SiO2包覆的纳米银对两种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复合物 铕配合物 荧光 增强
下载PDF
纳米Ag@SiO_2核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晶晶 栗源 +5 位作者 王爱玲 屈燕荣 岳彬 周丹 褚海斌 赵永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2334,共7页
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为10、25和80 nm的三种Ag@S O2纳米粒子,合成了铕与不同比例苯甲酸根(BA)的配合物、铕与1,10-邻菲罗啉(phen)及2,2′-联吡啶(bpy)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Eu(BA)nCl3-n·2H2O... 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为10、25和80 nm的三种Ag@S O2纳米粒子,合成了铕与不同比例苯甲酸根(BA)的配合物、铕与1,10-邻菲罗啉(phen)及2,2′-联吡啶(bpy)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Eu(BA)nCl3-n·2H2O(n=1,2,3)、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显示,在加入Ag@Si O2纳米粒子后,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造成的.不同硅壳厚度的Ag@Si O2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顺序是25 nm>80 nm>10 nm,这表明二氧化硅核壳厚度约25 nm时有较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此外,在这些复合物中,Eu(phen)Cl3·2H2O复合物的增强效果是最强的,而Eu(BA)nCl3-n·2H2O的增强效果是最弱的.在三个苯甲酸铕配合物中,Eu(BA)3·2H2O的增强效果最弱,其他两个苯甲酸铕复合物增强效果相对较好.原因可能是含氮配合物(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可以和Ag@SiO2更好地成键,而苯甲酸铕配合物和Ag@Si O2纳米粒子的作用相对较弱.Ag@SiO2纳米粒子有望应用于增强稀土材料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等离子体共振 Ag@SiO2纳米粒子 发光强度 核壳结构
下载PDF
二元羧酸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月博 褚海斌 谢伦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概述了聚丙烯β成核剂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脂肪族二元羧酸及其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和芳香族二元羧酸及其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简述了二元羧酸盐类β晶型成核剂在聚丙烯高性能化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 概述了聚丙烯β成核剂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脂肪族二元羧酸及其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和芳香族二元羧酸及其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简述了二元羧酸盐类β晶型成核剂在聚丙烯高性能化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Β晶型 二元羧酸盐类成核剂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的稀土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波 于涵 +1 位作者 魏航 褚海斌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951,共11页
稀土元素基于其4f电子层的特殊排列方式,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多变的氧化态、独特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储氧能力,近年来在催化领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市场和发展潜力。综述了近年来含稀土元素的催化材料在生物质转化及... 稀土元素基于其4f电子层的特殊排列方式,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多变的氧化态、独特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储氧能力,近年来在催化领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市场和发展潜力。综述了近年来含稀土元素的催化材料在生物质转化及电催化反应中的最新进展,包括甘油氧化、甲醇电氧化等反应。介绍了稀土元素提高催化反应性能的相关原因。最后讨论了稀土催化材料在设计和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催化剂 生物质转化 电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桂皮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慧娟 王忠侠 +3 位作者 吕杨超 王爱玲 褚海斌 赵永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2,共6页
分别以轻、中和重稀土Pr、Eu、Gd、Dy、Lu为中心离子,以桂皮酸(Hcin)和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五种三元稀土配合物。经C、H、N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推测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REphen(cin)3(RE3+=Pr3+、Eu3+、Gd3+、Dy3+、Lu3+);红... 分别以轻、中和重稀土Pr、Eu、Gd、Dy、Lu为中心离子,以桂皮酸(Hcin)和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五种三元稀土配合物。经C、H、N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推测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REphen(cin)3(RE3+=Pr3+、Eu3+、Gd3+、Dy3+、Lu3+);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RE3+与桂皮酸的羧基氧原子及邻菲啰啉的两个氮原子配位成键。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及粘度法研究了三元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配合物中的平面分子phen在一定程度上插入到了DNA的碱基对中,与DNA的键合常数随稀土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表明离子半径小的重稀土配合物更容易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桂皮酸 邻菲啰啉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hanced luminescence of terbium complexes with 2-pyrazinecarboxylic acid and butanedioic acid by inert-fluorescent lanthanide ions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凯 张海霞 +3 位作者 马瑞军 陈英楠 褚海斌 赵永亮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Ten solid terbium complexes with 2-pyrazinecarboxylic acid (Hpyca) and butanedioic acid (BDAH) were synthesized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EDTA titr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 Ten solid terbium complexes with 2-pyrazinecarboxylic acid (Hpyca) and butanedioic acid (BDAH) were synthesized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EDTA titr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and infrared (I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had the compositions of Tb(pyca)(BDA)·2H2O, Tb0.5Y0.5(pyca)(BDA)·2H2O, Tb0.5La0.5(pyca)(BDA)·3H2O, Tb0.5Gd0.5(pyca)(BDA)·2H2O, Tb0.7Y0.3(pyca)(BDA)·3H2O, Tb0.7La0.3(pyca)(BDA)·0.5H2O, Tb0.7Gd0.3(pyca)(BDA)·H2O, Tb0.6Y0.4(pyca)(BDA)·2.5H2O, Tb0.6La0.4 (pyca)(BDA)·2.5H2O and Tb0.6Gd0.4(pyca)(BDA)·3H2O. I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rare earth ions coordinated with the carboxylic oxygen atoms of Hpyca and BDAH. Luminescenc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doped La3+, Y3+ or Gd3+ ions did not affect the luminescence emission peak positions, but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luminescent intensities of terbium complexes. Furthermore, the doped lanthanide complexes showed longer luminescence lifetimes and higher quantum yields than pure terbium complex. The enhanced luminescence efficiencies of Tb3+ ions in the doped complexes might result from the antenna effect of the two carboxylate ligands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of the self-quench of the Tb3+ ions induced by the doped lanthanide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稀土离子 发光强度 荧光光谱 丁二酸 合成 吡嗪 铽离子掺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