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邦塔仙人掌粗多糖的提取及量子共振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褚翠翠 陆宁 宛晓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5-187,共3页
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初步分析了采用不同工艺路线提取的仙人掌粗多糖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提、冷冻干燥的工艺能够提高粗多糖提取的得率和效率,其营养成分和功能量价值的总体水平也高于其他工艺,其中,钙、钾、锌、抗... 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初步分析了采用不同工艺路线提取的仙人掌粗多糖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提、冷冻干燥的工艺能够提高粗多糖提取的得率和效率,其营养成分和功能量价值的总体水平也高于其他工艺,其中,钙、钾、锌、抗癌、抗溃疡和抗病毒指标的量价值达到5,是最佳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邦塔仙人掌 粗多糖 量子共振 营养成分 功能
下载PDF
食用仙人掌茎片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褚翠翠 陆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8-180,184,共4页
食用仙人掌茎片因其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多方面的药理学功能,以及很高的营养价值而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食用仙人掌茎片的化学成分、药理学功能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仙人掌 化学成分 药理学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米邦塔”仙人掌面包、蛋糕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宁 褚翠翠 王灼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对仙人掌蛋糕、面包制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海绵蛋糕制作方法和一次发酵法制作仙人掌蛋糕和面包,并对它们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仙人掌焙烤食品的感官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普通焙烤食品相比,在外观形态、内部组... 对仙人掌蛋糕、面包制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海绵蛋糕制作方法和一次发酵法制作仙人掌蛋糕和面包,并对它们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仙人掌焙烤食品的感官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普通焙烤食品相比,在外观形态、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剖面呈绿色,略带仙人掌清香。仙人掌面包、蛋糕的开发,为仙人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面包 仙人掌蛋糕 制作工艺 “米邦塔”仙人掌 面包制作 蛋糕制作 感官质量 焙烤食品 开发利用 国家标准
下载PDF
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胜男 褚翠翠 陆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研究了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萃取法、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用UV-210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比较三种提取方法的得率,以筛选出仙人掌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结... 研究了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萃取法、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用UV-210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比较三种提取方法的得率,以筛选出仙人掌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温度为95℃,时间2h,料液比为1∶20,70%乙醇作溶剂的条件下,得出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为:3.277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仙人掌 黄酮类物质 提取方法
下载PDF
食用仙人掌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涛 褚翠翠 陆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对食用仙人掌中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并对其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食用仙人掌 功能性成分 研究方法 应用
下载PDF
速溶低糖姜茶饮料的研发 被引量:2
6
作者 褚翠翠 郁志珺 韩薇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0,共3页
选用速溶姜粉、速溶红茶粉、红糖和甜菊糖苷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低糖姜茶的配方,结果表明:速溶姜粉、速溶红茶粉、红糖和甜菊糖苷的添加量分别为0.3、0.4、3 g和0.04 g时,所得产品口感醇浓、甜辣适中、风味独特。
关键词 低糖 姜茶 速溶
下载PDF
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8
7
作者 褚翠翠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0期161-161,共1页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理解美术的意义与价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美术教学目标。文章对于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内涵进行探讨,并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 美术鉴赏 审美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褚翠翠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7期174-174,共1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美术教育中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静物素描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安排,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结合当前的高中静物素描的教学任务,探讨提升高中静物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美术教育中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静物素描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安排,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结合当前的高中静物素描的教学任务,探讨提升高中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静物素描 教学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基于中国上市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洋 佟孟华 褚翠翠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7,共17页
不确定性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2008—2019年中国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网络,从微观层面实证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 不确定性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2008—2019年中国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网络,从微观层面实证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其不仅会加剧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性,而且会加重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证券、房地产和金融控股四类部门风险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快上升时期,银行、证券和房地产部门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入效应,而金融控股部门则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收益水平较低的个体机构以及在经济环境不景气和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都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 尾部风险模型 风险传染网络
下载PDF
探究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褚翠翠 丹阳 《华东科技(综合)》 2020年第4期494-494,共1页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各技术逐渐趋于融合方向发展,而在多样化技术融合背景下、不同技术间优势互补现象得以逐渐形成,集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构建的综合技术之一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中,...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各技术逐渐趋于融合方向发展,而在多样化技术融合背景下、不同技术间优势互补现象得以逐渐形成,集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构建的综合技术之一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中,不仅使得以往机械技术人工操作不足得以有效改善,同时其自身具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征,能够保障当代生产技术要求得以充分满足。基于人工智能基础上一种全新制造模式的形成就是智能制造,在运用智能制造模式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以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为支撑,因此说智能制造发展的前提要求、必然条件等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高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促进智能制造整体效果得以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实践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信贷配置效率与风险承担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洋 佟孟华 褚翠翠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6,共10页
在当前金融部门资金空转和实体部门融资困境并存的背景下,如何调整银行体系布局并促进其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命题。基于2007—201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并结合金融业... 在当前金融部门资金空转和实体部门融资困境并存的背景下,如何调整银行体系布局并促进其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命题。基于2007—201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并结合金融业分支机构信息,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银行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信贷资金配置的优化调整,进而抑制了银行风险的集聚。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货币紧缩和经济低迷时期,同时对于规模较小和收益率较低的银行个体,银行竞争的作用效果都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风险承担 信贷配置效率
下载PDF
食用仙人掌无糖保健食品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翠翠 陆宁 +1 位作者 吴涛 王国庆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2-74,共3页
以食用仙人掌为原料、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研制了食用仙人掌无糖保健食品—蛋糕、果脯和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制定了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关键词 食用仙人掌 无糖 蛋糕 果脯 饮料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7,共9页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域的数字金融不平衡进行测度和分解,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①样本期内,大多数省域数字金融...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域的数字金融不平衡进行测度和分解,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①样本期内,大多数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程度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一定的反弹趋势;②中心和外围区域间的数字金融不平衡是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主要空间来源,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不平衡是其主要结构来源,集中效应是导致历年数字金融不平衡变化的主要原因;③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对经济增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丰富了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明确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程度、空间来源、结构来源以及经济增长效应,为进一步促进省域数字金融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模型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数字金融 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增长 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省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1 位作者 李洋 费威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 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是对临近省份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此外,结构分析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服务支持程度均能有效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佟孟华 褚翠翠 李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2,共20页
研究目标: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地区差异、结构差异、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Kernel密... 研究目标: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地区差异、结构差异、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σ收敛、β收敛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发展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生态环境差异转变为增长动能差异;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波动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创新:将共同富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识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转变的关键节点,并在全面把握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价值: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明确当前乃至未来阶段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地区差异 收敛性
原文传递
中国职业代际流动的趋势及子代教育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褚翠翠 孙旭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22-139,共18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15年的数据,本文运用消除误差比例法等模型,考察近年来中国职业代际流动的趋势并探索教育对这一趋势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近40年来中国职业代际流动性呈波浪式发展。其中,1970年代职业的代际流动性最高,198...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15年的数据,本文运用消除误差比例法等模型,考察近年来中国职业代际流动的趋势并探索教育对这一趋势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近40年来中国职业代际流动性呈波浪式发展。其中,1970年代职业的代际流动性最高,1980年代职业的代际流动性最低,1990年代的流动性介于两者之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职业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机制,而且当子代教育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时,能够降低父代特征对子代职业的影响,提高职业的代际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代际流动 消除误差比例法 子代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