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日谈》与《法苑珠林》对《月下小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褚连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156,共6页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法苑珠林》 《月下小景》 嵌套结构 性爱叙事
下载PDF
“差序格局”与《边城》悲剧的产生 被引量:3
2
作者 褚连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3,共3页
《边城》悲剧的产生除了命运、性格等因素之外,其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是另一个重要的、为人所忽视的原因。这种社会结构,决定了《边城》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隐藏了嫉妒甚至仇恨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悲剧... 《边城》悲剧的产生除了命运、性格等因素之外,其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是另一个重要的、为人所忽视的原因。这种社会结构,决定了《边城》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隐藏了嫉妒甚至仇恨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悲剧的出现。从死亡事件和婚姻事件来阐释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作品的悲剧肇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沈从文 差序格局
下载PDF
老舍文学创作的语言特征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褚连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71-72,共2页
提起中国现代文坛,老舍的名字自然是不能忽视的。老舍也被誉为"语言大师",他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十分高超,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纳入语文教材,足以彰显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功底。本文对老舍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 提起中国现代文坛,老舍的名字自然是不能忽视的。老舍也被誉为"语言大师",他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十分高超,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纳入语文教材,足以彰显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功底。本文对老舍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文学创作 语言风格
下载PDF
从地方性语词进入村寨生存哲学与历史文化的深处——《马桥词典》与《名堂经》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褚连波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4期51-53,61,共4页
一、词典形式的承接 以词典的形式进行小说创作,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词典——一部十万个词语的词典小说》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较为著名。"词典"作为叙事方法,"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的文学形式——笔... 一、词典形式的承接 以词典的形式进行小说创作,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词典——一部十万个词语的词典小说》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较为著名。"词典"作为叙事方法,"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的文学形式——笔记体。笔记体是由词条引出的零散的思绪汇集而成的体裁。这样的体裁在欧洲出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历史文化 生存哲学 地方性 村寨 语词 小说创作 塞尔维亚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的个体与群体关系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褚连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8-61,77,共5页
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传统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批判,构建起了"立人"的文化改造思路。在鲁迅看来,众数唯物质是趋的语境中,个体的自由独立备受压制,个体与群体的互视中,个体与群体的形象出现了非真相的即幻象中的扭曲。文... 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传统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批判,构建起了"立人"的文化改造思路。在鲁迅看来,众数唯物质是趋的语境中,个体的自由独立备受压制,个体与群体的互视中,个体与群体的形象出现了非真相的即幻象中的扭曲。文章从个体与群体互视中的幻象扭曲、群体目光下的个体命运以及"无主名无意识"的模糊群像("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鲁迅小说中的个体与群体形象及其关系,试图理清孤独者产生的社会语境,探讨鲁迅作品所揭示的人性劣根与本能需求之间的现实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与群体 群体形象 个体命运 模糊群像
下载PDF
现代小说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
6
作者 褚连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4,共6页
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其形象的晦暗色彩与悲凉基调,由明清小说至现代小说,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而逐渐增强。现代小说中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主要在体现思想上的怀疑与空想、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身体上... 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其形象的晦暗色彩与悲凉基调,由明清小说至现代小说,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而逐渐增强。现代小说中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主要在体现思想上的怀疑与空想、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身体上的疲惫与衰弱、身份上的没落与尴尬等四个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知识分子的生存艰难和精神困境以及作家对知识分子责任和使命的探索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文学与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其所批评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知识分子的精神退化或道德堕落,直接影响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与建国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弱化因此而具有了文学性与政治性相互交织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男性知识分子 文学性 政治性
下载PDF
对“伪梦想家园”的解构与反思——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7
作者 褚连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3,共2页
著名作家格非的系列长篇作品《江南三部曲》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小说以人物血脉为联系,随着他们各自命运沉浮与心灵的蜕变,揭示了不同时代里的人对梦想家园的不同理解及其变异。小说以历史阐述者的身份展现了... 著名作家格非的系列长篇作品《江南三部曲》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小说以人物血脉为联系,随着他们各自命运沉浮与心灵的蜕变,揭示了不同时代里的人对梦想家园的不同理解及其变异。小说以历史阐述者的身份展现了一个跨时空的对话过程,2012年出版后备受中国文学界好评,并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格非 梦想家园 跨时空
下载PDF
夜·雪·狂——鲁迅小说的艺术世界
8
作者 褚连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9-62,共4页
鲁迅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为人所称道 ,他在作品中反复摹写孤寂、阴冷的意象 ,并且使用复调等手法来展现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内蕴的深刻性与丰富性。着重从意象世界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阐述其作品形式的意味。
关键词 冷寂 意象 复调 鲁迅小说
下载PDF
沈从文湘西小说现代性叙事及其美育内涵
9
作者 褚连波 《高教学刊》 2015年第24期263-264,共2页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中所描写的优美环境、和谐生活与健康人性历来为人所称道。他的湘西小说有着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对"边城"消失的怅惘,其对健全人性的追求、对孤独的"人"的书写、对"乡下人"身份的执...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中所描写的优美环境、和谐生活与健康人性历来为人所称道。他的湘西小说有着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对"边城"消失的怅惘,其对健全人性的追求、对孤独的"人"的书写、对"乡下人"身份的执着及其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与立人追求的合一,正是沈从文湘西小说审美现代性叙事特征的体现,研究这一现象,对探索沈从文小说叙事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小说 审美现代性叙事 健康人性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论宋代史地杂咏的历史地理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焕玲 褚连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7-31,50,共6页
宋代史地杂咏在命题、体制及风格上,承晚唐五代咏史组诗的余风流韵,多以地名为题,专咏一城一地之故事及古迹,史地结合,以地系史,是古代咏史组诗发展中又一变体。两宋时期据文献可稽的史地杂咏多达二十五种,在内容方面多注重描写名胜古... 宋代史地杂咏在命题、体制及风格上,承晚唐五代咏史组诗的余风流韵,多以地名为题,专咏一城一地之故事及古迹,史地结合,以地系史,是古代咏史组诗发展中又一变体。两宋时期据文献可稽的史地杂咏多达二十五种,在内容方面多注重描写名胜古迹的轶闻旧事、历史变迁、神话传说等,与地方志中"古迹"、"陵墓"、"宫殿"、"祠庙"等在选材内容上相吻合。诗人咏史兼慨叹,在今昔对比中感慨历史之变迁,并稽古考今,对地志记载进行考证,使诗歌由抒情言志的工具一变成为考证古迹,网罗史地的载体。其历史人文内涵和地理文化价值极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地杂咏 历史价值 人文特色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课堂翻转操作与理念研究
11
作者 褚连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9-91,共3页
课堂翻转的理念和实践是在新世纪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因部分教育研究者的倡导而进入中国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以及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强调的是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体现的是以体验和感悟为基... 课堂翻转的理念和实践是在新世纪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因部分教育研究者的倡导而进入中国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以及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强调的是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体现的是以体验和感悟为基础的民主课堂的建构。"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文史哲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这门课程中使用混合式教学的对症性,课堂翻转所提供的理念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操作细节尤其是教学设计和拓展督导,具有极强的指导性。课堂翻转的意义将会随着翻转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课程改革实践的进行,不断得以呈现,其所带来的教学改革的成果也将会越来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翻转 民主课堂 合作探讨 感悟体验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从涓生看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禁闭
12
作者 褚连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涓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伤逝》的男主人公。《伤逝》充满着伤感情绪与悲剧色彩,而涓生的心理问题即是《伤逝》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负面心理的浓缩。这种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焦虑软弱、孤... 涓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伤逝》的男主人公。《伤逝》充满着伤感情绪与悲剧色彩,而涓生的心理问题即是《伤逝》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负面心理的浓缩。这种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焦虑软弱、孤独自闭以及自恋自怜等三个方面,属于严重的心理禁闭,来源于对现实和自身的极端不满却无力改变的精神困境,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自我保护措施。研究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禁闭问题,有助于探讨现代转型带给人的精神影响与心理创伤,为建构现代人的健全人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涓生 心理禁闭 孤僻 焦虑 自闭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中的沈从文及其小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褚连波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89,共5页
沈从文在许多作品中强调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弱化甚至排斥学校教育与阅读实践对他的创作影响,在他的生平中,过多地强调了小学文凭与大学教授/知名作家之间的偶然关联,造成了一种印象,即不需要渎书即可以成材。
关键词 多元文化融合 沈从文 小说 社会生活经验 创作影响 阅读实践 学校教育 知名作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