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舍利”漫谈
1
作者 西妙 《科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3-3,共1页
“舍利”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关键词 舍利 佛教 法身 高僧
下载PDF
佛法之性质与佛法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29,共8页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佛法包括教法、理法、行法和果法,体现于文字记录即为经、律、论三藏。广义地说,凡与释尊本教不相违碍的善法皆可称为佛法,故历代祖师大德的言教及其它“世间微妙善语”也是佛法。世尊曾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又说:“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一阿含经》)至于是否是佛法,可以用法印来鉴定。但一般所说的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尊 欧阳竟无 太虚大师 增一阿含经 法本 印顺 佛教科学观 善法 根本智 佛知见
原文传递
佛教的醒世智慧
3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8,47,共7页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佛教东来后,我国的高僧大德们探幽发微,创宗立派,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扬佛法,比如俗讲、变文、以诗喻禅、以画喻禅等,作了许多醒世的工作。西妙先生《佛教的醒世智慧》一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佛教的醒世智慧作了探讨。这篇文章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用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佛法,这是我们当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 十二因缘 二谛 四十二章经 五蕴炽盛 道谛 五欲 安士全书 弘法 三法印
原文传递
杨仁山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
4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杨仁山 佛学研究会 太虚大师 大乘起信论 文会 弘法 欧阳竟无 佛教学者 中国佛教 中国佛学
原文传递
佛教对人类欲望的认识
5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共4页
关键词 五欲 人类欲望 圆觉经 十二因缘 根本烦恼 一切众生 修持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世俗人生 了生脱死
原文传递
“舍利”漫谈
6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舍利究竟是什么呢...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舍利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长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塔 形色各异 老和尚 宣化上人 法身舍利 感应道交 《法华经》 见佛 灵岩山寺 灵山一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