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舍利”漫谈
- 1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科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3-3,共1页
-
文摘
“舍利”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
关键词
舍利
佛教
法身
高僧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法之性质与佛法之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29,共8页
-
文摘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佛法包括教法、理法、行法和果法,体现于文字记录即为经、律、论三藏。广义地说,凡与释尊本教不相违碍的善法皆可称为佛法,故历代祖师大德的言教及其它“世间微妙善语”也是佛法。世尊曾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又说:“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一阿含经》)至于是否是佛法,可以用法印来鉴定。但一般所说的佛法。
-
关键词
世尊
欧阳竟无
太虚大师
增一阿含经
法本
印顺
佛教科学观
善法
根本智
佛知见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的醒世智慧
- 3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8,47,共7页
-
文摘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佛教东来后,我国的高僧大德们探幽发微,创宗立派,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扬佛法,比如俗讲、变文、以诗喻禅、以画喻禅等,作了许多醒世的工作。西妙先生《佛教的醒世智慧》一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佛教的醒世智慧作了探讨。这篇文章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用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佛法,这是我们当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
关键词
醒世
十二因缘
二谛
四十二章经
五蕴炽盛
道谛
五欲
安士全书
弘法
三法印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杨仁山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
- 4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4-26,共3页
-
-
关键词
杨仁山
佛学研究会
太虚大师
大乘起信论
文会
弘法
欧阳竟无
佛教学者
中国佛教
中国佛学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对人类欲望的认识
- 5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共4页
-
-
关键词
五欲
人类欲望
圆觉经
十二因缘
根本烦恼
一切众生
修持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世俗人生
了生脱死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舍利”漫谈
- 6
-
-
作者
西妙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舍利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长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
-
关键词
舍利塔
形色各异
老和尚
宣化上人
法身舍利
感应道交
《法华经》
见佛
灵岩山寺
灵山一会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