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智慧城市转型背景下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史北祥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共6页
城市的高密度城区通常是城市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在高密度建设中也出现了通风不畅、热岛效应增加、污染加剧、步行空间破碎等问题,影响正常的人群活动,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在后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
城市的高密度城区通常是城市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在高密度建设中也出现了通风不畅、热岛效应增加、污染加剧、步行空间破碎等问题,影响正常的人群活动,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在后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度嵌入城市各系统之中,形成以城市智能和自治系统为支撑的新技术体系,以解决高密度城区复杂多样的发展问题,实现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特征和人群活动特征进行深入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密度城区超高空间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的特征以及小尺度、多簇群的空间肌理,发现了高密度城区人群高频动态交互、簇群集散、潮汐涌动等活动特征。笔者认为,不同的人群活动对环境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时,即使是在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中,通过空间形态的优化,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通风、减少污染、提升物理环境舒适度的效果。由此,本文建立了"街道景观—物理环境—人群活动"等要素一体化的环境品质提升框架,进而通过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耦合分析,探索步行环境品质、物理环境品质、街道景观品质等各要素关联互馈的耦合机制,并根据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提出相应的建成环境品质优化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提出可行的智能化规划和自动化响应策略,为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建成环境
迭代演化
空间品质
后智慧城市
原文传递
关联·机制·治理:基于微气候评价的高密度城市步行适宜性环境营造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1 位作者
郑屹
乔纳森·拉瑟福德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6,共11页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冷或强风等不适宜的城市微气候,严重影响甚至迫使人们减少或避免在相关城市空间中的步行等户外活动。同时,针对可步行城市的大量既有研究侧重分析城市步行环境中的物质要素及其内在机制,如景观、步行道宽度、休憩设施等,对影响人们户外活动时生理感受的城市微气候要素的研究较少,如温度和风速等。因此,在具体讨论和衡量人们在城市中的步行体验以及提升城市步行适宜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微观气候治理逻辑值得探索。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交互影响,归纳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而提出一种行人尺度和以步行适宜性为导向的城市微气候管控策略及治理逻辑,来提升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建成区中人们步行时的生理感受,从另一角度优化高密度城市中的步行适宜性,促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城市微气候
高密度建成区环境
城市规划
管控策略
原文传递
题名
后智慧城市转型背景下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史北祥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城市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出处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51838002)。
文摘
城市的高密度城区通常是城市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在高密度建设中也出现了通风不畅、热岛效应增加、污染加剧、步行空间破碎等问题,影响正常的人群活动,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在后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度嵌入城市各系统之中,形成以城市智能和自治系统为支撑的新技术体系,以解决高密度城区复杂多样的发展问题,实现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特征和人群活动特征进行深入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密度城区超高空间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的特征以及小尺度、多簇群的空间肌理,发现了高密度城区人群高频动态交互、簇群集散、潮汐涌动等活动特征。笔者认为,不同的人群活动对环境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时,即使是在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中,通过空间形态的优化,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通风、减少污染、提升物理环境舒适度的效果。由此,本文建立了"街道景观—物理环境—人群活动"等要素一体化的环境品质提升框架,进而通过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耦合分析,探索步行环境品质、物理环境品质、街道景观品质等各要素关联互馈的耦合机制,并根据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提出相应的建成环境品质优化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提出可行的智能化规划和自动化响应策略,为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建成环境
迭代演化
空间品质
后智慧城市
Keywords
High-density Urban Areas
Built Environment
Iterative Succession
Spatial Quality
Post Smart City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关联·机制·治理:基于微气候评价的高密度城市步行适宜性环境营造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郑屹
乔纳森·拉瑟福德
机构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城市研究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法国高科路桥大学技术、区域与社会研究实验室
出处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6,共11页
文摘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冷或强风等不适宜的城市微气候,严重影响甚至迫使人们减少或避免在相关城市空间中的步行等户外活动。同时,针对可步行城市的大量既有研究侧重分析城市步行环境中的物质要素及其内在机制,如景观、步行道宽度、休憩设施等,对影响人们户外活动时生理感受的城市微气候要素的研究较少,如温度和风速等。因此,在具体讨论和衡量人们在城市中的步行体验以及提升城市步行适宜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微观气候治理逻辑值得探索。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交互影响,归纳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而提出一种行人尺度和以步行适宜性为导向的城市微气候管控策略及治理逻辑,来提升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建成区中人们步行时的生理感受,从另一角度优化高密度城市中的步行适宜性,促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城市微气候
高密度建成区环境
城市规划
管控策略
Keywords
Walkability
Urban Microclimate
High-density Built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
Control Strategy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智慧城市转型背景下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研究
史北祥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原文传递
2
关联·机制·治理:基于微气候评价的高密度城市步行适宜性环境营造研究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郑屹
乔纳森·拉瑟福德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