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要英杰 王旭 +4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中 王燕 杨延民 张纯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组38例,NGW组3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ST段回落情况、术后TIMI分级、TIMI记帧、和心肌blush分级以及术后一周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保护装置,GW组ST段回落□50%的百分比明显高于NGW组(68.4%vs41.2%,p<0.05)。术后TIMI分级两组没有明显差别,TIMI记帧(p=0.043)和心肌blush分级有明显差别(p=0.000)。GW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NGW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装置 TIMI记帧 心肌blush分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
2
作者 要英杰 王旭 +4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王燕 杨延民 张纯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A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A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组38例,NGW组3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峰值变化、术后1周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保护装置。GW组ST段回落50%的百分比明显高于NGW组(68·4%比41·2%,P<0·05)。GW组CK-MB高峰于发病后8·63±2·42h出现,NGW组的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1·18±2·26h,GW组峰值低于NGW组(63·30±9·82ng/mL比74·28±6·15ng/mL,P=0·000)。GW组CTnI高峰于发病后10·16±2·96h出现,NGW组的高峰值出现于发病后12·35±2·06h,两组高峰值有明显差别,GW组低于NGW组(18·01±7·21ng/mL比21·48±5·61ng/mL,P=0·027)。GW组的LVEF明显高于NGW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栓塞 远端保护装置 肌酸激酶 MB型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要英杰 杨延民 王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713-715,共3页
远端血管栓塞以及无复流现象是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问题。远端保护装置在减少这一现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远端保护装置的作用做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远端栓塞 远端保护装置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影像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文亮 王旭 +4 位作者 邵一兵 惠波 武越 要英杰 张纯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影像和血流的关系。方法 163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入院时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等血小板... 目的观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影像和血流的关系。方法 163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入院时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等血小板功能参数和血生化指标,阅读冠状动脉影像资料,评估梗死相关动脉(IRA)行P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计算IRA行PPCI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的10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STEMI患者MPV和P-LCR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0.30±0.82)fl比(9.89±0.98)fl,t=3.656,P=0.000;(27.24±6.43)%比(24.51±5.88)%,t=3.524,P=0.000]。STEMI患者各亚组间比较,MPV和P-LCR于多支病变亚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10.40±0.85)fl比(10.04±0.69)fl,t=-2.558,P=0.011;(27.96±6.64)%比(25.40±5.52)%,t=-2.319,P=0.022]。左前降支亚组显著高于回旋支亚组[(10.42±0.86)fl比(9.98±0.62)fl,P<0.05;(28.07±6.63)%比(24.48±4.76)%,P<0.05]。IRA无自发性开通亚组显著高于自发性开通亚组[(10.39±0.84)fl比(10.04±0.69)fl,t=-2.460,P=0.015;(27.83±6.61)%比(25.64±5.70)%,t=-2.082,P=0.040]。IRA行PPCI后血流未达TIMI3级亚组显著高于达TIMI3级亚组[(10.68±1.02)fl比(10.22±0.76)fl,t=2.225,P=0.003;(30.42±7.84)%比(26.61±5.95)%,t=2.393,P=0.0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或P-LCR是IRA行PPCI后CTFC的独立影响因素(r=0.294,P=0.001;r=0.243,P=0.004)。结论 STEMI患者血小板体积显著增加,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及IRA行PPCI前后血流的受损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室间隔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邵一兵 要英杰 王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高位右室间隔(HRVS)起搏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52例为RVA起搏(RVA组),66例为HRVS起搏(HRVS组)。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2年的左室... 目的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高位右室间隔(HRVS)起搏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52例为RVA起搏(RVA组),66例为HRVS起搏(HRVS组)。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2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2年内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101例完成2年随访。术后6个月和1年时两组LVEF比较无差别(0.55±0.08vs0.55±0.08,P=0.926;0.54±0.09vs0.55±0.07,P=0.407),但是对于术前LVEF(0.50者,术后1年时LVEF两组有差别(0.40±0.04vs0.44±0.04,P=0.01)。术后2年,HRVS组优于RVA组(0.51±0.10vs0.55±0.06,P=0.01)。2年内,RVA组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数多于HRVS组[31.1%(14/45)vs12.5%(7/56),P=0.02]。结论 HRVS起搏对CAVB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低于RVA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高位右室间隔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延民 王旭 +3 位作者 王正忠 邵一兵 王燕 要英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组;B组(34...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组;B组(34例):直接PCI组。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3、5日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术后1周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T、PRA、AngII、ALD、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于术后第1、2日A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两组间NE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的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EMI较直接PCI能够明显改善恶化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心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心肌梗死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要英杰 邵一兵 +1 位作者 王旭 王正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7-81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对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急诊PCI的72例STEMI患者随...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对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急诊PCI的72例STEMI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远端保护组(GW)和非远端保护组(NGW).入选标准:发病在6 h之内,胸痛持续≥30 min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在12导联心电图上至少有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V;梗死相关血管(IRA)近段或中段直径≥3 mm;血浆中的肌酸激酶增高.排除标准为: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者;严重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拟行冠状动脉搭桥者;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于术前、术后1 d,2 d,3 d,5 d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索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分别对术后1,2,3,5 d的ET,PRA,ALD,AngⅡ,NE,E等数值应用成组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组较NGW组ET,PRA,ALD,AngⅡ,NE,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于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使神经内分泌指标降低,减少其不利影响,促进心肌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装置 内皮素 肾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Ⅱ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远端保护装置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要英杰 邵一兵 +1 位作者 王旭 王正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0例年龄>60岁老年STEMI患者分为远端保护...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0例年龄>60岁老年STEMI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和非远端保护组(NGW)。于术前、术后4h、8h、12h、16h、24h、2d、3d、5d分别测定外周血cTnI、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变化及其峰值水平。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远端保护装置。发病后12h两组CK-MB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酶峰提前,发病后6h、12h两组的CTNI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峰值提前。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装置 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 MB型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斌 王旭 +2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要英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NR)现象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6-01-2010-08期间因AMI行PCI术后NR患者30例资料,采用单双日法分组方法将其中16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未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NR)现象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6-01-2010-08期间因AMI行PCI术后NR患者30例资料,采用单双日法分组方法将其中16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未用IABP的14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0d内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及血管活性物质恢复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管活性物质指标包括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10d后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个月、6个月左房内径、左室内径、LVEF变化情况。结果:IABP治疗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2组间血管活性物质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2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BNP峰值较对照组提前,IABP治疗组BNP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2组间BNP指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10d、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能够加速降低AMI急诊PCI术后发生NR患者升高的交感神经系统、RAS系统激素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使BNP峰值提前并改善10d、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无血流现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斌 王旭 +2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要英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NR)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无血流患者22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中12例运用IABP治疗...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NR)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无血流患者22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中12例运用IABP治疗,其余10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0天内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恢复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治疗10天后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个月、6个月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IABP治疗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BNP峰值较对照组提前,IABP治疗组BNP指标时间-浓度曲线显示指标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10天、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差别及LVEF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能够加速降低AMI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使BNP峰值提前并改善10天、3个月及6个月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EF值对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和慢血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范树信 王旭 +1 位作者 邵一兵 要英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596-598,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6年—2011年在我院因心肌梗死行急症PCI出现无复流和慢血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IABP和不用IABP的两组(慢血流和无复流患者分别分为应...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6年—2011年在我院因心肌梗死行急症PCI出现无复流和慢血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IABP和不用IABP的两组(慢血流和无复流患者分别分为应用IABP组和未应用IABP组),比较两组的患者BNP、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2(AngⅡ)、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IABP对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作用。结果应用IABP的患者BNP、ALD、AngⅡ较未应用IABP的患者峰值提前,降速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IABP的患者EF值较未应用IABP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ABP对改善心肌梗死行PCI后无复流/慢血流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慢血流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莉 要英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地尔硫卓组(38例)与硝普钠组(34例),分别用地尔硫卓注射液和硝普钠注射液治疗,剂量分别为5~15μg.kg-1.min-1和10~30μg/min。观...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地尔硫卓组(38例)与硝普钠组(34例),分别用地尔硫卓注射液和硝普钠注射液治疗,剂量分别为5~15μg.kg-1.min-1和10~30μg/min。观察两组用药前与用药后60min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地尔硫卓组与硝普钠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治疗高血压急症安全、有效,与硝普钠相似,而在降低心率作用方面更优于硝普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卓 高血压急症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13
作者 范树信 王旭 +1 位作者 邵一兵 要英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4期6686-6688,6673,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高危心梗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作用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到2010年间50例心梗病人,其中随机选取25例应用IABP,其余2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5天后血压、心肌损伤标志物、BN...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高危心梗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作用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到2010年间50例心梗病人,其中随机选取25例应用IABP,其余2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5天后血压、心肌损伤标志物、BNP的差异,并随访6个月时左室射血功能(EF)。结果:IABP组在5天后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BNP恢复较对照组增快,6月时EF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危心梗患者行PCI介入治疗时,尽早应用IABP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愈频发室性早搏介导的慢性咳嗽二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军 要英杰 +1 位作者 王旭 许文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1期93-94,共2页
两例慢性干咳的患者,排除了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他们被发现有非常频繁,单形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早后慢性咳嗽消失。室早应被视为在临床上慢性咳嗽的一个可能原因。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早,使患者咳嗽和心悸症状同时... 两例慢性干咳的患者,排除了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他们被发现有非常频繁,单形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早后慢性咳嗽消失。室早应被视为在临床上慢性咳嗽的一个可能原因。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早,使患者咳嗽和心悸症状同时消失。所以对于室早相关咳嗽的诊断和管理,跨学科的合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慢性咳嗽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15
作者 姜焕玲 王旭 +2 位作者 邵一兵 王燕 要英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4期272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非侵入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对象为24名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心房纤颤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男12人,女12人,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非侵入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对象为24名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心房纤颤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男12人,女12人,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均因不典型心绞痛入院和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改变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通过体外程控进行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幅度如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检测后行冠脉造影术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及实验前后测定B型脑钠肽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13例通过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测得LVEF随起搏心率增加而降低,这其中又有11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冠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诊断的准确性84.62%;11例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实验后30分钟测得的BNP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结论: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具有诊断意义的方法,可用来评价植入起搏器术后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继发性ST-T改变难以判断的心肌缺血,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提供可靠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 B型脑钠肽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on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16
作者 要英杰 邵一兵 王旭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3期165-171,共7页
The no-reflow and slow blood flow in the process of PCI treatment may reduce its effectiveness and lead to expansion of infarct in size sometimes.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 inside of coronary artery,p... The no-reflow and slow blood flow in the process of PCI treatment may reduce its effectiveness and lead to expansion of infarct in size sometimes.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 inside of coronary artery,platelet inhibitors GP Ⅱ/Ⅲ or direct thrombectomy can't improve short or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So w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GuardWire PlusTM) in the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AMI)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eiving emergency PCI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distal protection group (GW group) and non-distal protection group(NGW) group. Data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includ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giographic results, ST segment resolution, postoperative TIMI flow grade, TIMI frame count, myocardial blush grade,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by eehocardiography in a Week after or 3 months after PCI, myocardial enzymes,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euroendoerine biomarkers: endothelin (ET),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 angiotensin Ⅱ (AII), aldosterone(ALD), norepinephrine(NE), epinephrine (E). Results ST segment resolution ≥ 5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W group (68.4%) than in NGW group (41.2%, P 〈 0.05). Early peak CK-MB and CTNI in GW group versus NGW group (8.63 ±2.42 hours vs 11.18 ±2.26 hours,10.16 ±2.96 hours vs 12.35 ±2.06 hours), and peak reduction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 (63.3 ±9.82 vs 74.28 + 6.15 P = 0.000, 18.01 + 7.21 vs 21.48 ±5.61 P = 0.027).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as higher in GW group (P = 0.01) than in NGW group. TIMI grade exhibited no difference while TIMI frame count (P = 0.043) and myocardial blush grad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001). Postoperative biomarkers in endocrine expression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NGR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Emergency PCI combined with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can help prevent distal embolism, reduce the risk of no-reflow and slow flow and thereaft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in AMI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NO-REFLOW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PROGNOSIS
原文传递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组织虚拟性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
17
作者 邢聪慧 王旭 +3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要英杰 管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点。方法将28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女性组15例;男性组13例。对其病变最狭窄处行IVUS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点。方法将28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女性组15例;男性组13例。对其病变最狭窄处行IVUS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斑块、脂肪斑块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特点是斑块中脂质成分含量丰富,纤维成分含量少,更易出现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冠状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on no-reflow phenomenon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8
作者 杨斌 王旭 +2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要英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2期89-96,117,共9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used as a treatm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one of its major complications is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NR). Although intra-...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used as a treatm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one of its major complications is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NR). Althoug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 is sometimes used in such patients to increase the diastolic coronary blood flow, there is litt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IABP on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Method Twenty-two AMI patient with NR were performed primary PCI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09, of which 1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IABP therapy and the left 10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y group procedure of odd and even days; We observed the vasoactive substance in both groups on the days of 1, 2, 3, 5, 7, 10 after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which include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aldosterone (ALD), adrenaline (E), and noradrenalin (NE); In addition, cardiac structure and cardiac ventricle systolic function including left atrium medial diameter (LAMD), left ventricular medial diameter (LVMD) Finally,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evaluated after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statistics was taken to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 vasoactive substance of the IABP group decreased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is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1 ) ; In terms of LAMD, LVMD, and LVEF, echocardiography difference of the IAB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lso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s IABP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ease of vasoactive substances of NR in patients of primary PCI for AMI; LAMD, LVMD and LVEF in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can be improved using this method,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covery of heart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