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作用对原煤渗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覃世福 李小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5,110,共5页
为了解吸附作用对原煤渗透特性的影响,利用自制的煤岩三轴渗透仪,在不同轴压和围压组合条件下,对以打通一矿低渗透突出煤层的原煤试样,采用稳态渗流法进行CO2和N2渗流试验。从渗流力学的观点,分析不同吸附性气体对原煤渗透率的影响。试... 为了解吸附作用对原煤渗透特性的影响,利用自制的煤岩三轴渗透仪,在不同轴压和围压组合条件下,对以打通一矿低渗透突出煤层的原煤试样,采用稳态渗流法进行CO2和N2渗流试验。从渗流力学的观点,分析不同吸附性气体对原煤渗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体吸附作用越强,气体吸附量越多,则煤样渗透率越低;气体吸附性越强,煤样受围压影响越小,煤样对气体吸附量增加幅度越大;气体压力与原煤渗透率呈乘幂函数关系。同时,给出了吸附膨胀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对探索煤层真实的瓦斯运移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原煤 吸附作用 渗透速度 渗透率 吸附量
下载PDF
重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成因及蓄水保水研究
2
作者 姚光华 覃世福 郭维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332-333,336,共3页
近年来,龙水湖水库的蓄水量日益减少,只能靠人工补给才能满足景区的需要,严重影响龙水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周围矿产资源开采、气候变化、周边用水等方面分析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的原因... 近年来,龙水湖水库的蓄水量日益减少,只能靠人工补给才能满足景区的需要,严重影响龙水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周围矿产资源开采、气候变化、周边用水等方面分析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的原因,并从矿区矿井水补给、含水层裂缝填埋、冲沟整治、森林景区建设等方面提高龙水湖蓄水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水湖 水量减少 资源开采 蓄水保水 森林景区
下载PDF
重庆中梁山背斜南倾伏端水资源减少成因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郭维君 吴萌 覃世福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年第7期150-151,共2页
文中对重庆中梁山背斜南倾伏端水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周边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与过去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近年来中梁山地区及周边水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中梁山 水资源减少 对策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4
作者 徐健 覃世福 李小亮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7期37-39,55,共4页
基于四川某煤矿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条件,结合巷道内支柱支护阻力以及巷道变形量的观测结果,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的变形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回风平巷围岩变形量比运输平巷围岩变形量大;围岩变形量随距工作面距离的减小而... 基于四川某煤矿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条件,结合巷道内支柱支护阻力以及巷道变形量的观测结果,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的变形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回风平巷围岩变形量比运输平巷围岩变形量大;围岩变形量随距工作面距离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综采工作面 巷道变形 围岩变形量
下载PDF
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废弃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维君 蒋孝文 +3 位作者 陈学军 杨明显 陈书文 覃世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954-11956,共3页
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矿山废弃地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很难被生物降解,同时还能进入食物链危害人来健康。分析了重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的物理... 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矿山废弃地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很难被生物降解,同时还能进入食物链危害人来健康。分析了重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修复技术,在大面积推广具有一定的适宜性,由于超富集植物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在筛选和运用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
下载PDF
猪丹毒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覃世福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14期55-57,共3页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呈世界性分布特点,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措施。随着免疫接种程序的进一步完善,疾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很多地区仍然呈现点状发生或者地方流行的态势,尤其是在降雨高峰期,...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呈世界性分布特点,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措施。随着免疫接种程序的进一步完善,疾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很多地区仍然呈现点状发生或者地方流行的态势,尤其是在降雨高峰期,猪舍出现内涝之后,丹毒杆菌繁殖流行。该文研究探讨了猪丹毒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希望对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