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阿Q民族观与“精神胜利法”之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宏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阿Q的“把异族视为鬼子”和“把异族视为神仙”的民族观使他产生了 论阿Q民族观与﹃精神胜利法﹄之关系            两种精神胜利 :“神鬼相别的心理优越”和“人仙相邻的心理优越”。这影响了中国国民性中主奴根性的形成。
关键词 阿Q民族观 “精神胜利法” 国民性 异族 《阿Q正传》
下载PDF
论《边城》中的洪水意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覃宏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洪水在《边城》中是一个死亡意象。老船夫在洪水中逝世意味着审美精神的死亡,从而表明《边城》叙说的是一个关于“美”的大悲剧。
关键词 死亡意象 审美精神 审美悲剧
下载PDF
《野草》: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现代转换
3
作者 覃宏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4-68,81,共6页
《野草》中潜伏着一种隐逸的精神向度,体现在作品中类隐士的人物形象上和关于死亡的欢喜体验中。这种精神向度是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一种现代转换。
关键词 隐逸文化 类隐士 死亡体验 现代转换
下载PDF
论《边城》中的性意象
4
作者 覃宏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2-66,共5页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性意象
下载PDF
论《边城》中的自然教育
5
作者 覃宏勇 《陇东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4-78,共5页
沈从文在《边城》中提出了自然教育命题,具体描写了自然因素在少女翠翠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教育的推崇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和批判。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自然教育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料意识
6
作者 覃宏勇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史料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往往在教学中被忽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作品的初版本为根据来讲解作品,结合作家的日常生活史料来分析作品,注意在课内外养成文物意识,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 史料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往往在教学中被忽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作品的初版本为根据来讲解作品,结合作家的日常生活史料来分析作品,注意在课内外养成文物意识,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史料意识 文物意识
下载PDF
康德论崇高
7
作者 覃宏勇 《传承》 2009年第22期54-55,共2页
通过审美达到对含混的"道德法则"的觉知,是康德论崇高的起点;在现象形式的丧失中实现对现象的超越,是康德论崇高的要点;唤醒并发展自由机能,是康德论崇高的终点。
关键词 康德 崇高 审美
下载PDF
走向超越——论《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 被引量:1
8
作者 覃宏勇 《河池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2-50,共9页
司马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他生活高雅、智慧深邃、超凡脱俗,是道家思想文化的一个信息载体。分析他,实质上是分析书中的道家思想蕴含。作者正是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照整个三国的纷争世事的。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三国时代仕... 司马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他生活高雅、智慧深邃、超凡脱俗,是道家思想文化的一个信息载体。分析他,实质上是分析书中的道家思想蕴含。作者正是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照整个三国的纷争世事的。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三国时代仕途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并以其超脱的隐逸风度,实现了对悲剧的超越。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人们通常认为本质上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这固然同“儒热道冷”的学术景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长期以来过于偏重道家思想消极的一面,忽略了对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对道家思想产生了某些误解。殊不知,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些学者甚至将它视为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当我们从历史的审美的角度对《三国演义》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后,就会发现:书中的儒家思想,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东西,《三国演义》从本质上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在司马徽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司马徽 人生悲剧 章回体小说 人物形象 罗贯中 儒家思想 世俗生活 徐庶 三国时代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鲁迅形象
9
作者 覃宏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沈从文的小说曾多次直接或间接描绘过鲁迅,小说中的鲁迅,要么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著名作家;要么是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想权威。沈从文如此描绘鲁迅,反映出他对鲁迅文学和思想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是一种偏见和歪曲... 沈从文的小说曾多次直接或间接描绘过鲁迅,小说中的鲁迅,要么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著名作家;要么是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想权威。沈从文如此描绘鲁迅,反映出他对鲁迅文学和思想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是一种偏见和歪曲。但它跟沈从文对新文化运动或新文学运动的商业化倾向和学院性背景的敏锐感知密切相关。从这种歪曲中,我们能看出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沈从文对新文学运动的批评与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两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异与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鲁迅形象 新文学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