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室拾穗——记冯振先生二三事
1
作者 覃富鑫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6,共1页
冯振先生讲解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好用比喻。如说六经(儒家学说)之言平正,好像"菽麦",虽能给人养身,但不能医病,而诸子之言却像"药石",有"摧陷之功",能给人"治病"。
关键词 专修学校 教育家 书架 冯其庸 图书馆 国学 说文 广西
下载PDF
天道酬勤--读《宋贤邦画集》
2
作者 覃富鑫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宋贤邦画集 画册 套色木刻 山水田园 版画 写意 工笔
下载PDF
“百越境界”五年祭 被引量:1
3
作者 覃富鑫 《南方文坛》 1990年第6期45-47,44,共4页
一月,杨克发表了组诗《走向花山》,高唱着“我们匍匐而来扬幡而来顶礼而来”,算是打了一通开场锣鼓。三月,梅帅元和杨克亮出了《百越境界》的旗帜,声言“现在已是该做一盘大观园的茄子的时候了”,“它是用现代人的美学观念继承和发扬百... 一月,杨克发表了组诗《走向花山》,高唱着“我们匍匐而来扬幡而来顶礼而来”,算是打了一通开场锣鼓。三月,梅帅元和杨克亮出了《百越境界》的旗帜,声言“现在已是该做一盘大观园的茄子的时候了”,“它是用现代人的美学观念继承和发扬百越文化传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 广西文学 梅帅元 杨克 年祭 文化区域 林白薇 桂西北 刘三姐 美学观念
原文传递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被引量:1
4
作者 覃富鑫 《南方文坛》 1989年第2期25-26,共2页
广西已有八年没有获得全国六项文学大奖,被论者认为是“多么严峻、冷酷的现实”,可不可以这样看呢,见仁见智,不说也罢。全国性文学大奖,毕竟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这标准的变化大体上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文学观念的嬗变同步。未能获奖,... 广西已有八年没有获得全国六项文学大奖,被论者认为是“多么严峻、冷酷的现实”,可不可以这样看呢,见仁见智,不说也罢。全国性文学大奖,毕竟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这标准的变化大体上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文学观念的嬗变同步。未能获奖,不一定要痛心疾首,但失落感、孤寂感总是难免的。回过头来看一看“大奖”历年历届的获奖名单,我们可以发现,获奖者大抵是当今中国文坛上的尖子和精英,这些人物虽有潮涨潮落,也有一闪即逝的,但从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强力的一群。其中尤其拔尖者,已引起海外的注意。环顾广西,老者寥若晨星,无可挽回,偶见一二,终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奖 鲁缟 回过头 潮涨潮落 女侦探 莫言 陆文夫 张贤亮 铁凝 林白
原文传递
让“棒杀”见鬼去——由《斧手与郢人的鼻子》想起的
5
作者 覃富鑫 《南方文坛》 1994年第5期63-64,共2页
今年第三期《南方文坛》上刊载了彭洋的《斧手与郢人的鼻子》。他对庸俗批评和“捧杀”的厌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只是他又说:“如果我是作家,二者之间(按:“捧杀与棒杀之间),我宁愿死于棒杀。”却使我有些瞠目,只好理解为他的一种戏言。... 今年第三期《南方文坛》上刊载了彭洋的《斧手与郢人的鼻子》。他对庸俗批评和“捧杀”的厌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只是他又说:“如果我是作家,二者之间(按:“捧杀与棒杀之间),我宁愿死于棒杀。”却使我有些瞠目,只好理解为他的一种戏言。 鲁迅先生在《骂杀和捧杀》一文中说:“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来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郢人 棒杀 南方文坛 骂杀 文学批评 《随想录》 文中 姚文元 电视节目 支脚
原文传递
规矩定方园——《山城剑影》读后
6
作者 覃富鑫 《南方文坛》 1991年第2期44-,40,共2页
丘行同志的《山城剑影》是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山城解放前夕地下党员岩奇林衔命潜入山城,打入敌特机关内部,进行地下斗争,迎接山城解放的故事。丘行同志早年在柳州从事地下工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年逾花甲离休之后... 丘行同志的《山城剑影》是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山城解放前夕地下党员岩奇林衔命潜入山城,打入敌特机关内部,进行地下斗争,迎接山城解放的故事。丘行同志早年在柳州从事地下工作,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年逾花甲离休之后,才把这宝贵的生活积累转化成文学作品。《山城剑影》是广西在描写地下斗争题材方面的扛鼎之作,其内容的厚重,在国内同类题材作品中,也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行 解放前夕 生活积累 扛鼎之作 地下工作 文学作品 同类题材 创作思想 人民革命战争 不逾矩
原文传递
一部巨著的坎坷经历
7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5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时间这个老头挑剔而固执,严厉得近乎残酷,他对所有的文化艺术成果总是从容审视,掂着它的斤两和成色,他一旦认为某一成品没有价值,便坚决淘汰,说一不二,绝不留情。比如说吧,一些书写出来了,立即被送进废纸堆;也有一些风光了三... 时间这个老头挑剔而固执,严厉得近乎残酷,他对所有的文化艺术成果总是从容审视,掂着它的斤两和成色,他一旦认为某一成品没有价值,便坚决淘汰,说一不二,绝不留情。比如说吧,一些书写出来了,立即被送进废纸堆;也有一些风光了三五年或几十年,但终因没有多大价值,“总被雨打风吹去”。还有为数不多的作品,时间十分偏爱它们,总让它们永葆青春,年年十八,这就是所谓传世极品;有些虽说不上极品,但图书馆里如果没有它,便会觉得十分遗憾,那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保留价值,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粤西十四家诗钞》就是这样一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人民出版社 粤西十四家诗钞 经历 坎坷 艺术成果 价值 图书馆 时间
原文传递
《北流日记》札记
8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5年第2期115-118,95,共5页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朋海,湖南长沙人。同治庚午举人(35岁),曾在云南、贵州当幕宾,后授湖北都转盐运使司运使衔,湖北候补知县,以候补知府充湖北护贡使。他是清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著有《坦园六种曲...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朋海,湖南长沙人。同治庚午举人(35岁),曾在云南、贵州当幕宾,后授湖北都转盐运使司运使衔,湖北候补知县,以候补知府充湖北护贡使。他是清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著有《坦园六种曲》、《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各三卷,他的这些著作,早年曾由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出版。曾自谓“半生所造,以曲子为最,诗次之,古赋、四六又次之,其余不足观也。”这个才华横溢的戏曲作家,在仕途上却不怎么顺遂,他味尽世态,低调做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反而又垒起了他在戏曲方面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园六种曲》 戏曲作家 札记 日记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戏曲 人生经验 杨恩寿
原文传递
黄宾虹两度北琉行
9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2年第1期63-64,共2页
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曾经两次畅游北流。初次来北流是在1928年夏天,其时大师已65岁高龄,应广西省教育厅邀请,与国学大家陈柱教授,陈中凡教授,社会历史学家陈定谟教授等一行人来到桂林,为广西暑期讲习会讲学。会后,陈柱邀黄宾虹大... 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曾经两次畅游北流。初次来北流是在1928年夏天,其时大师已65岁高龄,应广西省教育厅邀请,与国学大家陈柱教授,陈中凡教授,社会历史学家陈定谟教授等一行人来到桂林,为广西暑期讲习会讲学。会后,陈柱邀黄宾虹大师等人作北流游,大师欣然应允。到北流城稍事歇息后,即动身去民乐萝村陈柱老家。当时佚轿已准备停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国画大师 省教育厅 历史学家 教授 陈柱 广西 国学
原文传递
教育家陈一百
10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4年第4期74-76,共3页
陈一百(1909~1993)号百一,广西北流民乐镇萝村人,出身于北流传统的教育世家。萝村陈氏始祖陈楠.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南宋丙子(1276)进上,景炎间任北流县令,宋亡,不愿仕元,占籍北流。一自‘曾祖陈宗鲁,为清嘉道年间太学生... 陈一百(1909~1993)号百一,广西北流民乐镇萝村人,出身于北流传统的教育世家。萝村陈氏始祖陈楠.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南宋丙子(1276)进上,景炎间任北流县令,宋亡,不愿仕元,占籍北流。一自‘曾祖陈宗鲁,为清嘉道年间太学生,居官重文,筑梅花书室于萝村,延邑中名师来授业,四方贫寒之士多来就学,而不取其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嘉道年间 天台县 南宋 世家 州府 陈氏
原文传递
情报员陈三百
11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事件的“珍珠港事件”,已被载人世界战争的史册。1941年12月7日,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太平洋上的珍珠港还在睡意朦胧,美国的大兵们还在酣睡。趁着美军毫无防备,这一天早晨,日本以强大的海空军突袭珍...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事件的“珍珠港事件”,已被载人世界战争的史册。1941年12月7日,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太平洋上的珍珠港还在睡意朦胧,美国的大兵们还在酣睡。趁着美军毫无防备,这一天早晨,日本以强大的海空军突袭珍珠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情报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战争 星期天 太平洋
原文传递
北流粤剧浮沉录
12
作者 覃富鑫 《广西文史》 201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我最早观看粤剧(旧称大戏)是在北流街陵城戏院,是父亲带我去看的,看得很有兴味,但唱的是什么内容却忘记了。1946—1947年,我在北流塘岸西乡高小学校读书,陆川田鸡坡唱大戏,塘岸离田鸡坡不远,走半个小时的路便到了。因机会难得... 我最早观看粤剧(旧称大戏)是在北流街陵城戏院,是父亲带我去看的,看得很有兴味,但唱的是什么内容却忘记了。1946—1947年,我在北流塘岸西乡高小学校读书,陆川田鸡坡唱大戏,塘岸离田鸡坡不远,走半个小时的路便到了。因机会难得,学校特地一连几晚放假(不用上晚自修),让同学跨县去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戏剧艺术 地方戏剧艺术 北流街陵城戏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