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歌圩”情歌的分类 被引量:7
1
作者 覃录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1-88,共8页
“歌圩”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南部及红水河流域,是壮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赛歌形式。在壮语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比如“窝峒” (ok deongh)、“窝岩”(okgamj)、“窝坡”(ok bo)、“行峒”(hangz deonsh)、“坡会”(bo hoih)、“放球”... “歌圩”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南部及红水河流域,是壮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赛歌形式。在壮语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比如“窝峒” (ok deongh)、“窝岩”(okgamj)、“窝坡”(ok bo)、“行峒”(hangz deonsh)、“坡会”(bo hoih)、“放球”等等。壮族的“歌圩”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邝露的《赤雅》就有这样的记载:“峒女(即壮族少女。因壮人聚而成村为峒)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红水河流域 《赤雅》 歌圩 西南部 壮语 爱情 盘歌 木棉花 心情
下载PDF
民歌给了他诗的翅膀——浅谈壮族诗人黄勇刹诗歌的民族风格
2
作者 覃录辉 冯艺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黄勇刹,是广西各族人民熟悉的诗人。黄勇刹同志原名黄玉琛,曾用笔名洞眼、南风、新浪。1929年12月26日,黄勇刹同志出生于广西田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是个有名的壮族歌手。因此,黄勇刹自幼就深受壮族民歌的熏陶,从幼年到青年。
关键词 刘三姐 六十年代 表现手法 五十年代 民歌 母亲 民族风格 壮族人 二十年 民间诗歌
下载PDF
广西忻城土司文化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覃录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6,共9页
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忻城土司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不可多得、独具特色的珍贵旅游资源,只要精心开发,合理规划,科学整合,着力打造其品牌效应,必将成为国内著名、国... 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忻城土司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不可多得、独具特色的珍贵旅游资源,只要精心开发,合理规划,科学整合,着力打造其品牌效应,必将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术—风光旅游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忻城 莫土司衙署 土司文化 旅游经济 规划策略
原文传递
费孝通先生与少数民族的不解情怀——兼论费先生的金秀圣堂情结
4
作者 覃录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共11页
费孝通先生一生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感情上,都与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的情怀。费孝通先生自觉地将自己的研究视角放在少数民族地区,抓紧一切时间、利用所有机会在民族地区做实地调查,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费孝通先生一生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感情上,都与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的情怀。费孝通先生自觉地将自己的研究视角放在少数民族地区,抓紧一切时间、利用所有机会在民族地区做实地调查,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曾六上瑶山,与金秀瑶族人民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缘。"南岭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学术概念。这一民族走廊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并列成为中国民族格局中的三大民族走廊,是费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少数民族 瑶族研究 田野调查 学术感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