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书写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歌谣习俗 被引量:7
1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通过分析有关壮族歌谣习俗的历史文本,认为传统书写文化观照作为口承文化的壮族歌谣习俗时表现出多重话语内涵和不平等性的特征。这种视角的根源是文化在发展规律上客观存在强势文化轻视、忽视弱势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传统书写文化在重... 通过分析有关壮族歌谣习俗的历史文本,认为传统书写文化观照作为口承文化的壮族歌谣习俗时表现出多重话语内涵和不平等性的特征。这种视角的根源是文化在发展规律上客观存在强势文化轻视、忽视弱势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传统书写文化在重文轻言、以文构权的思维定势下形成文化中心主义的主观局限性。由此提出应重视从口承文化的视野观照歌谣民俗,进而重新审视书写文化语境下口承文化的价值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书写文化 口承文化 壮族歌谣习俗 话语权
下载PDF
弱势族群的生存策略——对桂江黄氏船民族谱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覃慧宁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桂江流域黄氏船民中传承的黄氏族谱的失真情况 ,考查黄氏船民的真实来历 ,从弱势族群生存策略的角度解读其失真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 ,即黄氏船民为摆脱社会对弱势族群的歧视 ,编纂了与史实不符的家族历史 ,以求得强势族群的... 本文通过分析桂江流域黄氏船民中传承的黄氏族谱的失真情况 ,考查黄氏船民的真实来历 ,从弱势族群生存策略的角度解读其失真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 ,即黄氏船民为摆脱社会对弱势族群的歧视 ,编纂了与史实不符的家族历史 ,以求得强势族群的认同和社会的尊重。由此作者提出 ,对存在虚构内容的族谱 ,应尝试解读以至还原其中的虚构成份 ,探察其历史和文化的本真信息 ,以及这些信息所承载的某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 考查 历史 尊重 文化解读 信息 强势 虚构 本真 真情
下载PDF
作为研究视角的“社”信仰——以广西龙江流域村落历史及祭祀习俗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6,共9页
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与"社"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广西龙江流域宜州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叙述及当地"做社"祭祀习俗切入,分析村落"社"信仰生命力的来源,认为"社"源自于自然崇拜,承载着... 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与"社"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广西龙江流域宜州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叙述及当地"做社"祭祀习俗切入,分析村落"社"信仰生命力的来源,认为"社"源自于自然崇拜,承载着道德规范的力量,建构起信仰与禁忌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与"社"相关的信仰与祭祀习俗在历史与当下的多重内涵,及其存续方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足以使之成为切入民间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在田野实践上构成一种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祭祀 观念
下载PDF
顺和情趣建导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教学设计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覃慧宁 王文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科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科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二条"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的了解,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 产生 发展 消亡 情趣建导
下载PDF
行走、歌唱与生活——广西宜州歌俗调查省思 被引量:1
5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18,共6页
把山歌纳入现代文明范畴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体系的同时,须意识到现代想象重新建构的关于歌俗的历史书写,并不足以体现山歌之风的整体内涵及社会意义。具体地域社会生活中的对歌风俗是具体人群生活方式的一部... 把山歌纳入现代文明范畴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体系的同时,须意识到现代想象重新建构的关于歌俗的历史书写,并不足以体现山歌之风的整体内涵及社会意义。具体地域社会生活中的对歌风俗是具体人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仪式性且流动变化着的群体活动,人们在对歌中历史性地呈现着地方社会观念及结构的"变"与"不变"的内容。研究中只有还原山歌与人群、社会及历史之间真实的联系,才能体会到山歌之风对现代社会更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仪式 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多元化的视野——论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深度报道的两大特点及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覃慧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报纸深度报道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内容上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是形式上的多元化视野。通过分析这两大特点形成的原因 ,阐释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文章认为这两者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
关键词 报纸深度报道 改革开放 人文精神 多元化视野
下载PDF
壮族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再造——基于武鸣罗波庙的田野考察
7
作者 覃慧宁 熊冰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文章将民间传说、历史文献与对应地理景观等田野材料相结合,分析了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罗波庙神灵身份建构背后地方社会信仰观念发展轨迹。从民间传说中的特掘,到文献记载中的城隍神岑瑛,再到龙神的神格转变,隐含着壮族先民崇拜的蛇... 文章将民间传说、历史文献与对应地理景观等田野材料相结合,分析了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罗波庙神灵身份建构背后地方社会信仰观念发展轨迹。从民间传说中的特掘,到文献记载中的城隍神岑瑛,再到龙神的神格转变,隐含着壮族先民崇拜的蛇神与城隍神岑瑛相融合的历史,映射出地方自然崇拜融入中央王朝赋予思恩府土官的权威与灵性,从而获得延续的正统性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壮族民众和地方官员共同在罗波镇的罗波潭塑造出以汉语表述为“龙神”“龙母”和“龙潭”的地方神灵叙事及关联文化景观。由此,围绕着罗波庙这一地方性庙宇及其奉祀的对象,本土与外来的多重文化因素在历史中互动、融合,并转化为神灵传说和信仰观念,构建出混融的信仰叙事及信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民间信仰 文化景观 武鸣罗波庙
下载PDF
“中心”与“边缘”的时空研究范式初探——从南岭民族走廊到岭南地区研究
8
作者 覃慧宁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2-47,共6页
文章通过反思从中国"南方"、"南岭走廊"到"岭南地区"的民族研究脉络,以及古代中国帝国的空间结构体系中,岭南地区人群及其文化在从中心到边陲流动与定居的历史中呈现出的"居"与"游"... 文章通过反思从中国"南方"、"南岭走廊"到"岭南地区"的民族研究脉络,以及古代中国帝国的空间结构体系中,岭南地区人群及其文化在从中心到边陲流动与定居的历史中呈现出的"居"与"游"两种状态,并由此塑造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过程,阐述了岭南地区既居于南岭走廊中心,又在中国历史及文化上处于边缘,同时在人类学整体观的研究视野下与国家文明及其向海外延伸的区域之间构成互为中心,亦即互为他者的关系形态。由此,南岭走廊及岭南地区研究对反思作为整体的国家民族关系与历史文化构建过程,对探索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研究范式,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两方面的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边缘 整体性 流动性
下载PDF
走进社会 认知历史——本科历史文献教学初探:从学科发展到教学方法论
9
作者 覃慧宁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5-78,82,共5页
从历史学走向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变革趋势出发,强调高校史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由此倡导在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中融入社区实地调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搜集、记录、整理并尝试理解不同性质、载体及立场... 从历史学走向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变革趋势出发,强调高校史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由此倡导在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中融入社区实地调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搜集、记录、整理并尝试理解不同性质、载体及立场的史料的实地教学中,引导学生切实认识到历史载体及历史记录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自我与他人等方面的体验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实地调查 史料搜集
下载PDF
从田野调查点到理论起源地——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建构源头的大瑶山
10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在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由费孝通开启的对大瑶山的田野调查研究及著述,并梳理费孝通的调研活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社会和民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这一地区对不同时... 在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由费孝通开启的对大瑶山的田野调查研究及著述,并梳理费孝通的调研活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社会和民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这一地区对不同时期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的调查写作则记录下了大瑶山社会走向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程。大瑶山的田野研究及其学术知识文本的生产与传播,对金秀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治理,建构本土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产生多重影响。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瑶山的田野民族志及其研究者群体与被研究者群体交往交流的互惠关系具有典范性意义,可丰富广西乃至我国各民族地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实践模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大瑶山 田野调查 多元一体 互惠
下载PDF
大众传媒背景下山歌的传承与传播机制——以广西宜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覃慧宁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9,108,共7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学文化变迁和文化调适的视角,实地考察和剖析了广西宜州市山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机制,认为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媒背景下,当代山歌的传承和传播呈现双重特质:既是传统人际传播的载体,亦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学文化变迁和文化调适的视角,实地考察和剖析了广西宜州市山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机制,认为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媒背景下,当代山歌的传承和传播呈现双重特质:既是传统人际传播的载体,亦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内容。它与代表工业文明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大众文化并存共生,体现出因时应势而变的活态性,也展现出积极接受、吸取和利用现代电子媒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使得山歌文化保有与工业文明融合并存的生机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传播机制 传承机制 广西 宜州市 人际传播 大众传媒 民间礼俗
原文传递
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覃慧宁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8-213,共6页
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法国著名汉学家与现代社会学派重要学者,他的中文名字几可“以假乱真”,但今天的中国文化界还是感到比较陌生。假如我们深入了解他的研究,可以预见,将会启发我们从更深入的层面和角度认识中... 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法国著名汉学家与现代社会学派重要学者,他的中文名字几可“以假乱真”,但今天的中国文化界还是感到比较陌生。假如我们深入了解他的研究,可以预见,将会启发我们从更深入的层面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并反恩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意义 古代中国 歌谣 节庆 中国文化 社会学派 汉学家 中文名
原文传递
如何揭示被“隐喻”遮蔽的真实——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被引量:5
13
作者 覃慧宁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结核病、癌症、艾滋病,都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疾病。前两种疾病出现的历史已然久远,艾滋病则是20世纪以来产生的传染病,它们都因曾经或者至今无法治愈而被称为绝症,并由此被附会上各种和疾病本身无关的想象和象征意义。美国女作家苏珊&... 结核病、癌症、艾滋病,都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疾病。前两种疾病出现的历史已然久远,艾滋病则是20世纪以来产生的传染病,它们都因曾经或者至今无法治愈而被称为绝症,并由此被附会上各种和疾病本身无关的想象和象征意义。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通过长年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和体验,将其犀利的文化批评话语楔入疾病领域,写出了《作为隐喻的疾病》(Illness as Metaphor,1978),之后她又出版了《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1989)。这两篇文章被合辑为一本,即《疾病的隐喻》(Illnessas Metaphor and Its Metaphors,1990),于2003年作为《苏珊·桑塔格文集》中的一本在我国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这两篇文章已成为社会批判的典范。虽然桑塔格去年因罹患癌症而辞世,但她为揭示被遮蔽的事实的本真而进行反思的方式,对我们而言仍然是富于生命力与启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作家 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
原文传递
反思历史与关怀现实的学者--历史学家王明珂专访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原 曾穷石 +2 位作者 覃慧宁 赵书彬 王明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5,共11页
王明珂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民族志田野经验,对西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川西北羌族作了多年的考察和研究。近年来他的史学和人类学的互证方法,社会记忆、结构性叙事、表征、文类、社会场景和历史心性等方面的独到的研究,渐为中... 王明珂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民族志田野经验,对西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川西北羌族作了多年的考察和研究。近年来他的史学和人类学的互证方法,社会记忆、结构性叙事、表征、文类、社会场景和历史心性等方面的独到的研究,渐为中国史学界和人类学界所熟知。王明珂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他在哈佛大学的受教经历,对典范史学的概念和方法的存疑,以及他在岷江上游的考察和史语所的工作经历,并且从其著述经历中阐释了他的史学和人类学跨学科的研究取向,这对目前中国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回顾 西南少数民族和羌族 跨学科研究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